DSC_0414.jpg

金門後浦四月十二迎城隍的遶境巡安隊伍,會以當年輪值門境香陣作壓軸,今年(2009年)輪值的門境是東門,因此走在最後的隊伍就是東門境香陣。

與其他三個門境相比,東門的商業活動較為發達,也因此經濟狀況可以說是四個門境中最好的,再加上今年是輪值,所以陣頭特別多。為了強調自己是主辦者,今年東門的香陣前多了一塊寫著「東門境代天府」的「紅綵」。

DSC_0415-00.jpg

東門雖然寺廟數量不少,但是「靈濟古寺」(觀音亭)、「奎閣」與「正德宮」中的諸位神明是不參與遶境巡安的,「昭德宮」的蘇府四千歲算是全後浦祭拜的神明,也不參與東門境的香陣,因此東門境香陣的主力就是境主神明「池府千歲」所在的「代天府」。

東門香陣隊伍的前導隊伍是由「陣旗」帶領,跟著兩面「大鑼」,「大鑼」之後是一對「托燈」,然後是由兩面方旗與五面色彩各異的五方大旗所組成的「旗隊」。

DSC_0421.JPG

如果以前幾年的順序表來看,「鼓吹隊」會出現在四門境的香陣之後,但這幾年實際觀察,「鼓吹隊」通常會與輪值門境的香陣合一,成為其陣頭之ㄧ。

說是「鼓吹隊」,其實包含的樂器不止「鼓吹」。最前方的黃衣少女吹奏的是與成人身高相當的「掃角」(哨角),之後的綠衣少女敲擊「大鼓」,再下一群黃衣少女敲「鑼」,最後的綠衣少女吹奏的才是「鼓吹」。

DSC_0425.jpg

「鼓吹隊」之後的是「獅隊」。與「鼓吹隊」不同的是,「獅隊」都是男生,而「鼓吹隊」都是女生,依照往年的慣例,這兩個陣頭都是由「中正國小」的學生演出。

「獅隊」也不專屬東門,與「鼓吹隊」一樣,會與輪值門境的香陣結合。

DSC_0428.jpg

「管樂隊」也是同樣的狀況,與輪值門境結合以壯聲勢。

DSC_0431-1.jpg

「舞龍隊」也是如此。

早年「舞龍隊」大多由金門駐軍演出,但駐軍大量退出金門之後,就由中正國小的學生接下演出的棒子。

我個人認為,「舞龍」是相當消耗體力的陣頭,由小學生演出其實真的很辛苦,如果搞「百鬼夜行」的隊伍能夠接下這個棒子,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在地人有在地人的考量。

DSC_0435.jpg

「舞龍隊」之後出現的是「鼓樂隊」。

說到這,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隊伍中的學生都是小學生呢?金門不是有高中嗎?難道金門高中沒有樂隊?還是金門高中的樂隊這幾年剛好都沒有參與迎城隍?

DSC_0436.JPG

再來出現的是東門境的「第二旗隊」。

往年如果不是輪值的時候,這個旗隊會與前導的兩面方旗與五面五方大旗合在一起。今年因為輪值,所以這個「旗隊」與五方大旗等被「鼓吹隊」、「獅隊」、「管樂隊」、「舞龍隊」與「鼓樂隊」等隊伍隔開。

DSC_0440-1.JPG

在「第二旗隊」到達昭德宮前的同時,「花車大鼓隊」也從另一條較大的路過來。

金門迎城隍的遶境巡安路徑遵循著三百多年來的傳統,沒有太大的變動,但許多路段是狹窄的巷弄,現代的車具根本無法經過,所以「花車大鼓隊」的行進路線會與整個遶境巡安隊伍略有不同。

這個「花車大鼓隊」是由一部吉普車前導,帶著後面的八面大鼓,這兩年都是由「巨隆會館」操演,八面大鼓齊鳴時聲勢相當驚人。

DSC_0447-1.JPG

然後豋場的是東門非常著名的「蜈蚣座」。

「蜈蚣座」上「妝人」的小朋友常常是攝影者注意的焦點,後面跟著「鑼鼓隊」。但是聲勢浩大的「蜈蚣座」行進預見轉彎時其實很傷腦筋。像是要從昭德宮轉彎進模範街的時候,因為是轉彎兼下坡,「蜈蚣座」的後半截就會被甩出去,所以需要壯漢們用力拉住尾部,整個蜈蚣座才不會「甩尾」。

DSC_0461.jpg

「蜈蚣座」之後的則是「跳鼓陣」。

隊伍從浯島城隍廟出發到現在已經三個半鐘頭了,所以小朋友們也跳不動了.......

DSC_0463-1.jpg

人的陣頭走完,再來就是東門的神明豋場了。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坐畚斗輿的「魏王爺」與坐四轎的「白府廠官爺爺」,這兩位都是來自於「代天府」的神明。

DSC_0468-3.jpg

「代天府」主奉神明有六位,所以參與遶境巡安,六頂神轎一字排開時,聲勢非常浩大。

不過也因為神明眾多,所以拜廟是一件大工程,前一位神明拜廟時,後面的神轎就要暫時等一下。

DSC_0478.JPG

「代天府」主奉的六位神尊是:溫王爺(大千歲)、溫王爺(二千歲)、溫王爺(三千歲)、池王爺(大千歲)、池王爺(二千歲)與池王爺(三千歲)。王爺們出巡聲勢自然驚人,不時可以看見神轎晃動的場面。

DSC_0482.jpg

去年北門輪值時,乩身是走在整個遶境巡安隊伍之前拜廟,今年東門神明的乩身是壓軸,與境主神明一起在整個隊伍的最後出場。

DSC_0483-1.jpg

最後出場的神明,就是金門輪值的境主神明,以部隊的話來說就是值星官,東門「池王爺」。

輪值境主神出場,除了神轎之外,當然有專屬的「鑼鼓陣」。

「鑼鼓陣」之後,就是東門的粉閣。

DSC_0485-2.jpg

最後壓軸的,是池王爺的「大纛」,遶境隊伍到這裡,整個昭德宮前的拜廟儀式結束。

 

寫了整整兩個月,終於寫完今年的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了.......

該講的也都講完了,希望明年的迎城隍,公部門在推廣觀光的同時,也能兼具祭典的文化內涵,讓沿襲多年的傳統能夠延續下去,該守住的東西要守住,不要讓祭典成為一場嘻鬧的化裝遊行,散場之後,什麼都沒有。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