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的遶境巡安是一件很耗費人力物力的活動,因為體力的付出大,通常遶境巡安行列中除了隨香善信之外,很少能看見婦女的身影,尤其在金門的廟會活動中,這樣的現象特別明顯。直到這幾年,隨著幾個大型的廟會中陣頭的多樣化,女性的身影在遶境行列中的比例也慢慢增加,但是參與大多是較不消耗體力的演藝隊伍,或者是在其他聚落的廟會活動中演出,要在自己所屬聚落的廟會中參與遶境,除了是祖母級或相陪的晚輩組成的隨香善信外,大多是在學的學生被徵招來表演,作為家庭核心的女主人真的是不常見到。
目前分類:金門城古地城隍遶境 (10)
- Jul 04 Mon 2011 18:20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九)-拜榜腳
- Jul 03 Sun 2011 23:58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八)-遶境
「遶境」,在某些程度上就是管區在自己的地盤上巡邏,差別在於主角不是波麗士大人而是神明,地盤是人眼看不見的靈界而不是人界,除此之外,維護地方安寧的目的是十分一致的,這也說明為何地方上都會把「遶境」當作是大事,從準備到結束都以非常慎重恭謹的態度來面對。金門的古地城隍遶境,到今年已經是第六百廿四週年了,可以說是中華民國目前政權所及範圍中歷史最悠久的遶境活動,但由於沒有受到太多官方關愛的眼神,還能保存不少本來面貌。
- Jun 30 Thu 2011 23:51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七)-藝陣
很多時候,人們對於很多事是只能意會不難言傳的,提起時人人都懂,要解釋時卻又是人人搖頭。比說說「陣頭」吧!說「陣頭」時好像大家都知道,但問要怎麼去解釋「陣頭」時,卻又多是吱吱嗚嗚的說不出個所以然。有人給「陣頭」下個定義,說「陣頭就是一群人因為喜愛某種共同的民俗技藝而結合在一起的表演團體」,這樣的解釋其實有點奇怪,因為很多「陣頭」的起源其實是有特殊的宗教或社會意義,並不是單純的表演團體,只是人們大多以「看秀」的心態來看待「陣頭」,搞到後來,「陣頭」與「遊藝隊伍」的界線越來越不明顯,好像只要在迎神賽會行伍間出現,不是「前鋒隊」與「神明隊」的團體或個人通通被稱為「陣頭」,甚至有時還會加入帶有神明身分的「大仙尪仔」。為了避免這些定義上的混淆,用「藝陣」兩個字來代表廟會隊伍中屬於「熱鬧隊」,不是香陣隊伍中必須的部分或許比較適當。
- Jun 27 Mon 2011 23:58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 (六) -神乩
在接觸金門廟會活動之前,其實我對所謂的「乩童」的感覺並不太好,總覺得他們在廟會時喜歡拿刺球之類的武器往自己的身上打,弄得全身血淋淋的,讓人看了就害怕,也就是連橫《台灣通史》中所寫:「裸體散髮,距離曲踴,狀若中風,割舌刺背,鮮血淋漓」。再加上台灣有不少「乩童」身上常常刺龍刺鳳的,站在那裏就是一股很重的流氓氣,讓我實在是很難接受。也因為這樣的既定印象,讓我第一次看見金門的「乩身」時就閃得遠遠的,深怕他們萬一操動五寶時,那些傢伙會不長眼地招呼到身上來。直到參與了幾場金門大型的廟會後,觀察這些乩身在整個儀式中的虔誠與專注後,竟然養成在廟會中先找乩身的習慣,看著他們以各自的方式代表神明來為鄉親服務。
- Jun 26 Sun 2011 23:54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 (五) -古城舞獅
- Jun 23 Thu 2011 23:54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四)-拜壽
很多人以為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是因為城隍爺聖誕而舉辦的祭典,甚至在某些官方宣傳資料上也採取這種說法。事實上,農曆四月十二是「遷治紀念日」,三百多年前的這一天金門的政治中心從金門城遷到後浦(現在的金城市區),浯島城隍爺真正的誕辰是農曆五月十七日,這一天浯島城隍廟會作醮,但不會有遶境巡安的活動。想要在城隍誕辰這一天看見大型的遶境活動,就要回到浯島城隍的祖廟,位於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去,這一天古地城隍爺與四境境主會遶境金門城,也可以看見四月十二迎城隍時看不到的一些儀式,「八仙拜壽」便是其中之一。
- Jun 23 Thu 2011 00:28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三)-遊龍
「蜈蚣座」是金門傳統的陣頭之一,在每年四月十二迎城隍時都可以見到,不過它的真正起源卻無法可考。目前已知的文獻中,在民國十八年出版的《顯影月刊》第二卷《迎城隍特刊》中所紀錄各地所出的陣頭中,已經有「東門:馬隊六人、蜈蚣座十八人、南調、輦一。南門:粉閣、蜈蚣座十人、南調、輦一」的記載,所以最遲在當時金門就已經有蜈蚣座。至於當時的「蜈蚣座」長什麼模樣?很可惜,《迎城隍特刊》中並沒有留下影像,留給後人無限想像。
- Jun 21 Tue 2011 21:47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二)-童戲
- Jun 21 Tue 2011 15:51
2011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側記(一)-妝人
很多人參與廟會活動的時候都把注意力放在琳瑯滿目的陣頭表演上,我不是說陣頭表演不好,而是陣頭畢竟只是整個廟會活動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廟會最重要的應該是祭典儀式的精神,有多樣的陣頭當然能讓慶典更熱鬧,但不該喧賓奪主。而參與金門的廟會活動時,除了祭典儀式之外,有機會該試試比祭典開始的時間更早一些到廟會的場地。除了可以探聽到更多廟會祭典的訊息與尋找一個好的拍照地點之外,金門的老人家們常常會告訴你一些關於廟宇與祭典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見與祭典相關的人們是怎樣準備這個祭典,看到他們為自己所信仰的神明所投注的心力與虔誠,你會更為金門人性格中的那份感恩之心所感動。
- Jun 13 Sat 2009 18:32
遶境巡安六百年-2009金門古地城隍遶境<小法陣篇>
一般說到金門的城隍祭典,大多人想到的是農曆四月十二,金城後浦的迎城隍。很多人都將迎城隍誤以為是因為城隍生日,事實上,四月十二是後浦浯島城隍爺遷治的日子,真正城隍爺生日是農曆五月十七。不過或許是遷治紀念日與城隍誕辰只相差大約一個月,所以城隍誕辰當天,浯島城隍廟雖然作醮,卻不會有遶境巡安,想要在城隍誕辰看見遶境,那就要到浯島城隍的祖廟,位於金門城的古地城隍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