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17-1.JPG

金門的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在農曆三月廿六日到四月十三日間有「收契子錢」的習俗,信眾們到浯島城隍廟裡繳交一年的「契子錢」作為廟會祭祀的花費。而祭典的開始是四月初一,除了城隍廟前「掛水牌」外,輪值境主要將「佛帖」送到後浦與豐蓮山牧馬侯祠邀請諸位神尊參與祭典,輪值境主的居民要準備紅龜粿、城隍神像與紙錢「送頭」, 接著是四月初九的「請佛」、初九到十一日夜間的「迎鑼鼓」、四月十二的遶境巡安,最後是在四月十四日的「送佛」作為結束,也就是說居民觀念中,「迎城隍」是後浦人在四月初一到十四日間的活動。但從這幾年的觀察來看,由於多方資源的挹注,以「迎城隍」為名的活動似乎有延長的趨勢,但成效如何,我想這也不用我多說,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今天金門日報的社論「好還要更好﹕為來年迎城隍進言」。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無論再怎樣的發光發熱,一切都將回歸常軌,將來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是要配合習俗成為一個短而精緻的祭典活動,還是轉變為一個長而普及的城隍文化季,幾年的活動辦下來,四個門境也輪值了一回,也到該檢視過往的時候了,這就考驗主事者的智慧了。 

DSC_0585.JPG

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要從農曆四月初九「請佛」到四月十四日「送佛」將近一周的時間待在金門並不容易,在下今年運氣不錯,能從「請佛」看到「送佛」看完整個迎城隍祭典核心的過程,補了過去缺的幾個區塊,也算是城隍爺有保佑了。今年的四月十四日,金門的天空飄著間歇性的陣雨,在四月十二日遶境的高潮過後,整個祭典結尾的氛圍很有陳明章《下午的一齣戲》中「鑼鼓聲 聲聲塊慶團圓 台跤無一聲好 台頂是攏全雨」的氛圍,尤其在每年都參與祭典的宮廟中唯一不在後浦的豐蓮山「牧馬侯祠」的廟埕前,初夏微涼的雨中,竟是只有廟中執事人員在廟前持香恭謹地等待自家神明的歸來,但也因為這樣的清寂,反倒讓人看見祭典原本的素樸本質。

DSC_0590.JPG

「請佛」當天,來自後浦的眾神尊在迎請到開浯恩主以後,繞行了庵前聚落,最後在賢庵國小前上車到浯島城隍廟。「送佛」的路程則是反過來,車子從城隍廟出發後在賢庵國小下車,繞行庵前聚落後回到牧馬侯祠。

上午十點左右,牧馬侯祠前已可聽見遠處的鑼鼓鞭炮聲,廟中人員各就各位,等「送佛」隊伍到來便各自點炮祝禱,恭迎眾家神靈。

首先出現在廟埕的是今年輪值境主南濱王(舊稱藍濱王)的陣旗與旗陣。

DSC_0594.JPG

當前導隊伍來到廟埕前,牧馬侯祠的執事人員便前往廟埕前端迎接。

DSC_0596.JPG

穿著輕便雨衣的鬧熱隊則接在旗陣後進場。

DSC_0599.JPG

接著持香的後浦長老們與搭乘神輦的朱家神明陸續進場。

DSC_0600.JPG

走在最前方的開浯恩主神輦在長老們的前導下走向牧馬侯祠。

DSC_0603.JPG

站定位,長老們持香低頭默禱,開浯恩主神輦在一旁等待落腳,其它後浦來的神輦則是在廟埕前端排成一行,恭送開浯恩主公入廟。

DSC_0605.JPG

神輦停好,長老們趨向前恭請神明金身出輦。

page-1.jpg

驟雨初歇,長老們及抬輦的人員打開神輦的頂蓋,其中一人將頭手伸入輦中抬起開浯恩主的神像,恭候在一旁的長老在金身到達輦頂時順勢抱起神像,將神明請進廟中。

DSC_0620.JPG DSC_0624.JPG

接著抱著神像的長老及神輦陸續進入牧馬侯祠中。

DSC_0625.JPG

神尊歸位,長老們案前持香祝禱,感謝神明庇佑。

DSC_0629.JPG

神輦停穩,廟中人員將其整飾整理,等待下一次的任務。

DSC_0630.JPG

廟埕外,長老與剛才入廟的人們冒雨快速離開。

DSC_0632.JPG

廟埕前恭送開浯恩主的神明們也開始離開現場。

DSC_0638.JPG

一行神人共同組成的隊伍在南濱王神輦殿後下,一一登上早在一旁等候的小卡車。

DSC_0646.JPG

第一部卡車是南門陣旗與旗陣,第二部是鬧熱隊,之後的各車就是眾家神明了。

DSC_0651.JPG

隨行的人們眾心協力,一一將神輦固定在卡車上。

DSC_0659.JPG

準備妥當,車隊離開庵前,回到後浦各宮廟共送各神明返家,民國百年的金門四月迎城隍祭典也在諸天神佛各自歸位以後告一段落,當眾神下一次同時出現在牧馬侯祠前時,下一個年度的祭典才會再度開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