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關於音樂家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的故事。

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夜晚,十八歲的舒伯特在學校裡練完琴後,走在寂靜的街道上準備要回家,冷清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行人的蹤跡。當他經過一家舊貨店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小男孩手上拿著一本書跟一件舊衣服,這個男孩曾經跟舒伯特學過音樂,舒伯特知道這是個家境清寒的孩子,家裡的狀況比他更貧窮。

「這麼寒冷的冬夜裡,拿著書本與衣服來舊貨店,大概是想換一些錢來過日子吧?」舒伯特這麼想著。

舒伯特從小家庭就不富裕,困頓的生活讓他體會到貧窮人家的心境及窮人的悲哀。他看著著這個孩子,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憐惜,尤其是他看見那孩子憂鬱而悽涼的眼神,內心更是無限的沉重。

但是十八歲的舒伯特以教授音樂維生,創作的曲子又賣不到好價錢,清寒的生活讓他有時候連作曲的紙都買不起。

「可是這孩子真的很需要用錢啊!」

於是舒伯特翻遍了身上的口袋,掏出他身上所有的錢,走近那個孩子,輕拍他的肩膀說:「把書賣給老師吧!」然後把所有的錢放在男孩的手中。

小男孩看著手中的錢,然後抬頭看著舒伯特,他知道,那本書其實值不了那麼多錢。

舒伯特安慰他說:「夜深了,趕快回家吧!」

男孩把書拿給舒伯特後,很快地轉身就跑,跑沒幾步路他又回過頭向著舒伯特揮手,大喊:「老師!謝謝你!」

舒伯特一直看著小孩子的身影消失在街道那一頭後,才轉身往家的方向走去,他邊走邊翻那舊書,突然書裡有一首詩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忍不住站在路燈下讀了起來: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
玫瑰玫瑰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
荒地上的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
使你常會想起我
不敢輕舉妄為
玫瑰玫瑰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摘去
玫瑰玫瑰野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這是歌德的詩《野玫瑰》,舒伯特讀著這首詩,忽然之間寒冷的北風、深沉的暗夜似乎都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是盛開的野玫瑰,他也似乎聞到了濃郁的花香,看到那孩子在花叢中的身影……

一段清新美麗的旋律,盈盪在舒伯特的心裡,他飛快地跑回家,記下了這段美妙的旋律,這首歌就是至今仍被不斷傳頌的名曲-《野玫瑰》。

在台灣,習慣把英文的「Rose」統稱為「玫瑰」,其實現在台灣市面上看得到的「玫瑰」大多是「玫瑰」「薔薇」與「月季」經過長期人工育種過後產生的人工培育種。真正的原生種玫瑰只有一種,學名為Rosa rugosa,現在台灣栽培的玫瑰除了有這個原生種的血統之外,許多是原產中國的月季傳入歐洲後,與當地的野薔薇配出的品種,所以歌德詩裡的花應該是「野薔薇」而不是「野玫瑰」。

玫瑰原產於中國北方、韓國、日本,因為果實色澤晶瑩如美玉而得名。至於薔薇,分布就廣泛的多了,金門地區就有琉球野薔薇 (Rosa bracteata )及小果薔薇(Rosa cymosa)。台灣也有琉球野薔薇,只是生育地在平地低海拔的它,早在人類開發之下逐漸消失在台灣荒野,只有金門比較容易看到這種花型碩大的野生薔薇。

第一次在金門看到琉球野薔薇是在後浦頭汶德宮風獅爺旁的灌叢裡,五月的金門,春天的腳步即將走遠,逐漸高升的氣溫讓野花一一的綻放笑顏,可惜那一次隨行者眾,無法好好地為這種金門野地裡的薔薇留下影像。

薔薇的花語是「追憶」,那一年的錯過已在心中留下痕跡,今年選在五月來金門,除了履行城隍祭的約定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尋找這種「金門野玫瑰」,或許該說是「金門野薔薇」的蹤跡。

琉球野薔薇是野性很強的花,恣意地生長在陽光充足的荒野,自由的意志讓人把它視為野地的一部份,忽略了它美麗的心。

注意到了嗎?琉球野薔薇的每一片花瓣都是一顆完整的心。

喜好自由的琉球野薔薇,越繁華的地方越不容易看到它,是一種很有邊緣性格的野花。

我想起了「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電影中,那對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男女,那種絕對心痛,不容於俗世的愛情。

站在島主特意帶領前來的花叢前,我看著琉球野薔薇霸氣地在這島嶼邊緣生長著,環顧所在的荒野,我的腦海中浮現出電影裡女主角廿歲生日那天,男女主角在廣闊原野裡共享夕陽餘暉的畫面。

主題音樂的陪襯下,男主角展現了無盡的浪漫,從後行李箱拿出來的生日蛋糕,掛在樹上的日落、還有一切屬於對方的承諾。印象最深的還是女主角躺在男主角懷中,深情地撫著男主角長滿鬍渣的下巴後望著夕陽說的那句話:

「沉默和微風來到了這裡?」

我靜默地站在邊緣島嶼上的荒野,用我的心去感受從琉球野薔薇那裡吹過來的微風。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