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N8457.JPG

走過水頭的向晚,即將西沉的夕陽將天空染成迷離的夢幻色彩。

我是時間的遊子,終其一生不斷漂泊,成為塵世間永遠的過客。

對我而言,水頭不過是金門旅程的驛站,但對許多人說,水頭是故鄉。

DSC_0593.JPG

 

水頭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聚落,保存完整的閩南聚落裡處處藏著驚奇,因地制宜的取材讓這個以花崗岩為主要建材的地方充滿了金門的地方風情。不過這樣的閩南傳統建築其實並不是水頭最為人所著稱的特色,水頭聚落最大的特色,在於擁有全金門最密集的洋樓建築。

 

DSC_0429.JPG

 

地方相傳,在現在被稱為「水頭」的地方還沒有人定居的時候,就有來自大陸的白姓漁民靠岸避風,在現在前水頭151號的位置蓋了一棟草寮。從時間推估,白姓漁民在此建魚寮的時間應該在宋朝以前,但草寮本來就不是供人長期居住的建築,加上清朝初年頒布了「遷界令」,金門居民被遷徙到內地,水頭因此成為廢墟。直到清康熙22年(1683年)明鄭敗亡於施琅,金門居民開始重返故土。到了乾隆年間,黃氏先民在水頭頂界起建閩南大厝。至於水頭聚落中最具特色的「中界洋樓群」則是始建於1916年,在此之前,這裡是一片空地,如今這8棟成群的洋樓建築則成為水頭聚落,甚至是金門國家公園的象徵。

 

DSC_0549.JPG

洋樓與閩南傳統建築最大的不同,除了建築形式的不同之外,建築體外觀充滿異國風情的裝飾更是明顯的區別點。這些裝飾圖案的取材大多來自於屋主個人的見聞,或是參考其他建築上的裝飾,甚至有參考國外銀幣圖案的例子。像是「黃俊古厝(僑鄉文化展示館,前水頭57地號洋樓)」塔樓山頭牆上的老鷹圖案就是取材自銀幣。

DSC_0315.JPG

當然,這些外來的建築裝飾語彙到了金門還是會有所改變。「天使」在西方建築中是極為常見的圖紋,為了強調祂們的純潔,西方的天使通常是不穿衣服的。但是到了金門,不穿衣服的圖案只怕居民接受度不高,所以金門的天使們都穿上了衣服。「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正立面的天使像很清楚的表現了這個因地制宜的特點。

DSC_0528.JPG

建於1916年的「黃金龍、黃廷瓢、黃廷宙父子洋樓」是水頭中界洋樓群中興建最早的洋樓。興建者早年在印尼經營布店,發達後匯錢回金門請大陸的匠師施作的,因為興建年代較早,施作者又為大陸匠師,所以這一棟洋樓屬於西方的建築語彙較少,乍看很像中國傳統的軒亭,但是一樓的弧狀拱門及西式柱頭還是點出它洋樓的身分。

DSC_0412.JPG

 

「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重修後的鮮明色調,讓它一度成為整個水頭最顯眼的建築。這棟洋樓是由黃永遷、黃永鑿兄弟自印尼僑匯回來所建。當時的印尼是歐洲殖民地(荷蘭) 所以洋樓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築。洋樓正面的「紫雲衍派」是黃家的堂號。據說為黃家先祖守恭公捐地蓋泉州開元寺,大殿落成時,天空充滿紫色的雲氣,故將堂號取名為紫雲衍派。

 

DSC_0510.JPG

黃輝煌洋樓」是水頭中界洋樓群中最新修復好的一棟洋樓,基本上它與水頭地標「得月樓」及其間的三塌壽番仔厝自成一個建築組群,自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興建人黃輝煌在民國初年南渡到印尼麻里吧板從事百貨批發,致富後將錢匯回金門,由金門古崗的匠師施作洋樓,當時耗費了白銀一萬兩千多圓。

 

這些規模宏闊的洋樓幾乎都是金門鄉親到外面打拼致富後,將錢匯回金門請親人尋找工匠施工,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如何將在外打拼所賺到的錢匯回金門就很重要了,當時金門僑民的匯款大多透過「民信局」送回金門。「民信局」是一種民間郵遞組織,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由寧波幫商人首創,是一種私人經營的營利機構,業務包括寄遞信件、物品、經辦匯兌。福建地區的僑批局專門為南洋僑民服務,福建話發音「信」「批」同音,僑批局也就是僑信局。「存德」與「昭其文」「金勝源」等都是民國38年兩岸阻隔前存在金門的民信局。金水學校展示館中的「存德藥局」情境展示就是展現人們關於僑匯的這一段過往。

DSCN8513.JPG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這段時間裡,金門人的生活其實是很困苦的,為了能夠讓親人過更好的日子,許多年輕男子選擇離開金門到國外去討生活,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幾乎是金門僑民匯集的大本營。這些金門僑民,或許從事的工作等級不高,大多是苦力或雜役,少數的人也許因緣際會在國外發達了,但無論是否發達,對於金門這塊土地的情感還是很深的,所以他們把省喫儉用下來的錢匯回金門給家人使用,甚至起大厝讓親人居住。如果不是對故新的親人有極深的眷戀,又怎麼會離家背井到一個全然未知的地方去掙錢。也許,對家鄉的親人來說,分離是痛苦的,但是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他們只能離開金門,去尋求那未知的一線生機。

DSCN8494.JPG

除了起大厝之外,金門僑民也相當注意在鄉子弟的教育問題,也因此旅居印尼的水頭鄉親倡建了「金水學校」,由黃嘉平出任籌備會主席,並由旅居巫荖埠的黃獻量主持購料及雇工,雖然師傅及工匠來自本地,但建築風格卻運用了大量的西式圖飾,天使、鴿子、花草等圖樣都出現在正面的山頭上,但是不像水頭中界其他洋樓的繁複裝飾,金水學校保有學校建築應有的典雅風格。

DSC_0576.JPG

 

沒有人喜歡別離,尤其是與挚愛的別離更是讓人肝腸寸斷,也因此自古以來「愛別離」就是人生七苦之ㄧ。但許多時候,別離並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不得已的宿命。

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這些人滿懷對未來的憧憬與惶恐踏上通往與故鄉相隔萬里的異鄉,這一去,也許一帆風順,發達致富,但也可能水土不服,客死異鄉。離開,或許是在絕境中找尋新希望的法門,但是,離開的本質,其實是為了成就一種愛,一種希望給予更多的愛。

 

水頭聚落裡,老建築或許在時間的磨蝕下逐漸風化,但是每棟建築裡的故事,就像許多傳奇一樣,隨著不斷的愛,綿延到未來的每一個時空。

DSCN8511.JPG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