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50.JPG

御賜忠勤第 世登科甲家」,這是青嶼張氏家廟正門兩側的門聯,不但是青嶼張氏一族的勳表,也點出了張氏先祖的榮光。

若要比氣派,金門島上沒有任何一間家廟的規模比得上青嶼的「張氏家廟」,連島上最顯要的瓊林蔡家在起造大宗家廟時都以此家廟的規格為藍圖仿之。

DSC_0474.JPG

青嶼張氏一族,雖然先祖張均正在宋仁宗廿年(西元1042年)就到青嶼開基,但是真正顯達卻是從明朝以後。「義父太上皇」張敏保育儲君有功而顯貴之後,張氏家族家聲斐起,也接連科舉登榜,除了明弘治三年(西元1490年)及十二年(1501年)張定、張宜兄弟連登功名之後,更有張鳳徴、張繼桂父子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分別考上進士,成為父子進士,「世登科甲家」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DSC_0470.JPG

青嶼流芳遠 東園世澤長」則是交代了福建同安青園的親密關係。傳說張均正四傳之後,張必宜因倭寇作亂避居內陸同安李厝一帶,獲贈東側一塊地,後來就憑著這一塊地發跡,1949年以前每年青嶼祭祖東園族親還會有代表到青嶼來,後因兩岸分治而暫停。

原本書寫「祖為忠臣孝子 孫亦明宦鄉賢」門聯的柱子上如今貼上了「分虎符屏籓三省 仗鈇鉞威震二京」說明青嶼張家先祖的功勳不只在科舉亦在武績。

DSC_0256.JPG

張氏家廟最有名的就是這一對「雙龍搶珠」的石鼓,金門民間有張敏「權君七日」的傳說,明代是太監當國,皇帝看完章奏之後是由「司禮監」批紅發出,而明憲宗大部分的時間是周旋在嬪妃與方士之間,朝事幾乎都有司禮監張敏代之,所以張敏的家廟才得以使用龍紋石鼓,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天子,所以這對石鼓上的龍是四指,而不是皇帝用的五爪金龍。傳說張敏故居裡有「三元及第人間有 七日權君天下無」的對聯,但因未實際拜訪其故居,故不知此聯是否至今依然存在。

DSC_0468.JPG

DSC_0464.JPG

雖然張氏家廟記錄了青嶼張家的過往輝煌,但是卻無法抵擋戰火的摧殘,現在的張氏家廟是八二三炮戰後在1976年重修的,當時先修復外觀規模,1984年裝修內部,讓內部恢復原本的模樣。20多年過去了,雖然規制格局依然宏偉,時光卻已經在細微之處留下痕跡。

DSC_0252.JPG

大門兩側子午窗下石質裙堵上的麒麟浮雕應該是早期的遺物,神態生動,雕工精美,是不輸雙龍搶珠石鼓的石雕精品,充滿了盎然的古意。

DSC_0476.JPG

張氏家廟是二進式建築,佔地廣大而富麗堂皇,金門地方上因此有「官澳宮,青嶼祖厝」的說法來形容張家祖廟的華麗尊貴,全是筒瓦的屋頂更呈現出青嶼張家與眾不同的身分,也讓後代子孫在表彰慎終追遠的無盡孝思之餘,也能緬懷於先祖的豐功聖德。

DSC_0251.JPG


基本資料:

名稱: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祠堂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61900004號
公告日期:2007/01/19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官澳里青嶼46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342.00㎡
指定理由:創建年代久遠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
創建年代:明代不確定時期 (明正統五年)
所有權屬:私有
是否開放:否
是否收費:否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相關報導:

青嶼家廟號稱金門之最      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

青嶼祖厝號稱金門之最!昨天是冬至祭祖的大日子,青嶼祖厝有祭拜和吃頭的活動。堂皇的家廟,也成為一些專家學者探訪的對象,而家廟大門那一對刻有雙龍戲珠的石鼓更是份外惹眼。

青嶼張氏與沙美張氏原本都是「儒林衍派」的一支;由於青嶼張氏先賢張本、張慶、張敏三兄弟(族兄弟)在明代有功於朝,皇帝以「重恩堂」加恩於張敏做為生祠,以「忠勤祠」賜張慶做為墳所之祠;又由於張敏曾加封「忠勤公」,因此青嶼張氏便以「忠勤」做為燈號。青嶼的祖厝,在規制上,也有了許多別家祖厝所沒有或不能有的裝飾,例如宗祠前的龍紋石鼓就是比較特殊的。

根據︽明史︾、︽同安縣志︾、︽馬巷廳志︾、︽金門縣志︾的記載:張敏字德輔,在明英宗正統年間(西元一四三六到一四五零年間),張敏的季父張益彬被仇人誣陷,親族中長者充軍,幼者遭閹割。張敏與兄張慶、張本都遭到宮刑,送到京師。 張敏年紀雖幼,但言行舉止,出人異表,迥異常兒,因此被明英宗朱祈鎮選為青宮近侍,奉侍太子朱見深(英宗長子)。

朱見深即位為憲宗之後,張敏日夜服侍左右,卻從不泄漏國事,也不干預外廷,有「忠謹」之名。後來,他曾奉命操練騰驤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接著又總督十二團營::。

在憲宗一朝,張敏、張慶、張本三兄弟,都受到寵任─張本以御馬太監的身分專備南京;張慶以司禮太監的身分,鎮守浙江(據張榮強著作)。憲宗朱見深年事漸高,卻一直沒有子嗣;又由於萬貴妃專寵,雖然有一位女史(後來成為紀太后)被皇帝臨幸有身後,卻怕遭到妒害,便託病廢居於安樂堂。女史生下皇子朱祐樘之後,曾想要將親身子溺死以求免禍;張敏知道後,就對她說:「萬歲」(皇帝)如今並沒有子嗣,就算不能馬上讓皇上知道,也不應該加以捨棄。於是,張敏便協助女史密養皇子養大;女史的奶水不足,張敏就常獻餅飴粉餌以供哺啜。

一直到朱祐樘六歲時,憲宗朱見深還不知道他已經有這麼一個兒子。有一天,張敏為朱見深梳頭時,朱見深對鏡而嘆,感慨自己髮已白,卻膝下無子。張敏見機不可失,便伏地請罪,告訴朱見深:「萬歲已有子!」

於是朱見深便立即召見朱祐樘。朱祐樘當時胎髮未剪,髮長拖地;走入帝懷後,手摸皇帝老子的鬍鬚為戲。朱見深悲喜落淚,感動地說:這真的是我的兒子,長得就像我一樣!接著,朱見深將朱祐樘示於群臣,並冊立朱祐樘為太子。

由於張敏的功績,從子張苗(張敏胞姪)、張質、張暉(張慶胞姪)等,都有厚祿(張苗等三人合稱「國監三廕」),族人中冠帶榮身者,也濟濟有人,當時朝廷的恩寵之隆,可以說是福建地方自古以來所沒有的。張敏曾說:「一門之內,重膺祿食,衣被恩光,千載一時也。」

青嶼張氏宗祠,除了奉祀列祖列宗之外,也供有張慶、張本、張敏-三人合稱為「兄弟三公」。根據已故青嶼先賢張榮強(前金沙鎮長)所編寫的︽鄉先賢張敏重恩堂集等史料被誣吞金公案特輯︾,張本曾封清慎公,張慶曾封錄勤公,張敏曾封忠勤公。張敏一門三世,從張敏的叔父遭到誣陷,延禍全家,到平反冤抑,前後經歷數十年的時間。張敏要姪兒張苗編寫「重恩堂集」,目的就是讓後代子孫,知道祖宗所積累的艱難。

張敏自己在「重恩堂集」的「識文」中說:「前日之屈慘,而今日之伸益昌,信乎天道之有知也。」並以︽易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和︽詩經︾的「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勉勵後世子孫,要繼續以忠孝之心,相為不朽! 青嶼祖厝除了有「兄弟三公」之榮外,歷代也有科舉之榮,青嶼的進士包括明弘治時的庚戌進士張定(張定是青嶼最早的進士;他是張苗的長子)、明代的父子進士張鳳徵與張繼桂、明代的兄弟進士張朝綱與張朝綖、明萬曆辛丑進士張廷拱、明順治乙未進士張可立、清代的同榜兩進士張對墀和張星徽─正因為有這些背景,因此,青嶼張氏家廟的大門聯寫著:「御賜忠勤第,世登科甲家」。

︽同安縣志︾對張敏的評論是:張敏遭亂被閹是不得已的,他在內廷能做到忠謹,已屬難能,又能保全憲宗的子嗣,立功尤偉-他的忠誠,證明同安(金門舊屬同安)一地,多的是節義之士!

出處: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7-12-23-23-1-52.htm

 

金門歷史建築登錄將再增列五處     記者李金鎗/金城報導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歷史建築為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隨著過去戰亂和歲月逐漸傾頹,縣府今年八月公告「金門縣私有歷史建築修復獎助辦法」,補助修護金額最高為新台幣五百萬元,鼓勵民間參與維護工作。而全國登錄歷史建築有六百多處,外島金門縣經過這次審查後,全縣的歷史建築將達到一百四十一處,數量繼續在全國各縣市名列第一。

金門縣歷史建築登錄審查昨日進行本年度第二次審查會議,由縣長李炷烽主持會勘,通過將金城鎮「甲政第」自歷史建築名單上廢止,同時經委員票決通過增列金寧鄉湖下村「楊金魚、楊篤選兄弟宅第」等五處古蹟,將使金門歷史建築累計達到一百四十一處登錄的歷史建築,仍然蟬聯全國之冠。

金門縣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第二次審查會議昨日上午九時展開,由主任委員縣長李炷烽偕同縣府文化局長李錫隆、建設局長李增財、及審查委員朱魯青、李養盛、符宏仁、黃振良、許正平等學者專家走訪各鄉鎮展開實地會勘,這項登錄審查會議,委員討論相當熱烈,所以會議一直持續到下午五時許才結束。其中,二零零三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位於金城鎮莒光路一百五十八巷內的「甲政第」,由於在這個月初已拆除,所有人申請廢除歷史建築,獲得無異議通過。

歷史建築採行登錄制度,凡具有某種價值者皆應列冊並做適度保護,與古蹟的指定制度不同。登錄須經申請、現場勘查、召開審查會、公告等四個程序。現場勘查前,需針對申請的案件,進行建築物基本資料背景收集、基本測繪、影片紀錄整理等工作。昨日上午會勘的十處候選歷史建築,有五處獲得審查通過,將辦理登錄公告,分別是:金寧鄉湖下「楊金魚、楊篤選兄弟宅第」、頂堡村「翁君琴、翁振團、翁耀韭三代古厝」、金城鎮庵前「陳氏古厝」、庵前「陳振芳古厝」、金沙鎮青嶼「張氏家廟」。

出處:http://www.kmdn.gov.tw/article/article/news-2006-12-21-23-18-41.htm

 

青嶼張氏家廟冬至祭祖「吃頭」將席開十五桌    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

家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宗族宏揚孝道,教育族人禮法的殿堂。農曆冬至將至,青嶼張氏家廟將席開十五桌,舉行祭祖及「吃頭(食頭)」活動。

冬至吃頭是金門許多宗族都有的儀式,主要是為了聯絡同宗之間的親誼,並頌揚祖德宗功。

儀式既然叫吃頭,當然就離不開吃。吃些什麼呢?傳統上,青嶼張氏家廟原有牛肉凍、缽狀甜粿子湯、白切雞、米線盤等。為什麼吃這些呢?張氏宗親張光海(縣議員)和張建文(家廟司儀)表示,因為祖先就是吃這些。

張光海和張建文表示,以往吃頭的規矩較嚴,連雞鴨魚肉的分量都要過秤。現在因為經濟不景氣,祭祀時已不請樂隊。牛肉凍也沒有了。

張光海說,按照歷代傳下來的規儀,張氏家廟吃頭的規模,一律是十五桌。每年春、冬各有一次吃頭活動。與青嶼「忠勤世第」同脈的新頭、泗湖、西園、田墩、古寧頭等張姓氏族都會派人到青嶼吃頭。

青嶼社的開基祖是張均正,生於宋末。傳至明代中期有「浯洲三鳳」;明代後期又有父子進士張鳳徵及張繼桂。

三鳳中的張敏與二弟(張慶、張本)自幼入宮。張敏在憲宗時,瞞著善妒的萬貴妃,密養皇子(孝宗)直至六歲,為明室保存了唯一的骨血。孝宗後來繼承帝位。張敏被稱為「義父太上皇」。由於有這一段歷史,青嶼張還有「忠勤第」的燈號。

張光海表示,冬至祭祖及吃頭,一方面可以讓族人聯誼感情,一方面讓子弟了解先世出過那些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物,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應該凸顯其正面的意義。今年的吃頭,青嶼張估計將會有九代同堂。

出處:http://www.kmdn.gov.tw/article/article/news-2004-12-19-0-31-7.htm

 

金門歷史建築十景票選結果出爐將送文建會參與全國百景選拔     記者鄭琪云/金城報導

金門縣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活動,在昨日揭曉,經過民眾投票,以及經過委員會充份討論,將部分景點合併後,共選出民俗文化村等十處歷史建築。將送文建會參與全國百景選拔。

金門縣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揭曉,結果為民俗文化村、後浦模範街、水頭得月樓洋樓群、古寧頭戰役遺址、毋忘在莒與莒光樓、小艇坑道(翟山坑道與四維坑道)、青嶼張氏家廟、金門風獅爺、西園鹽場、擎天廳與中央坑道等十景。

配合行政院文建會舉辦的全國百景評選,因此舉行金門縣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活動,經由縣立文化中心與民眾的推薦下,共推荐七十九處,並以這七十九處進行金門縣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活動,在活動期間,共有二千四百零一名民眾,參與這次文化中心所舉辦的金門十景票選,最後超過二百票及委員評選,產生三十二處歷史建築,主辦單位避免遺珠之憾,由委員會討論將部分景點合併,最後投票結果由民俗文化村等十景,雀屏中選,而這次的票選結果將送至行政院文建會參選

出處:http://www.kmdn.gov.tw/article/article/news-2001-10-4-0-35-38.htm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