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槍樓

「沙青路」是通往金門旅遊必到景點「馬山觀測所」的必經之路,從金城方向沿著環島北路走,到了沙美聚落邊緣後,路便往北折,路名也變成了「沙青路」。顧名思義,這是一條連接「沙美」與「青嶼」兩個重要聚落的道路。以金門古官道為基礎的這條道路,沿途擁有眾多文化資產,路旁的沙美西尾甲風獅爺更是到金門尋找風獅爺的尋獅客們絕對不會錯過的一尊。然而,卻少有人注意到,就在這尊風獅爺一路之隔的彼端,有著另一個見證金門動盪歲月的珍貴資產。這個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是「沙美槍樓」。

502 DSC_0063.JPG

依據金沙鎮公所在小浦頭川德宮前的槍樓所樹立的說明牌資料,目前金門全島僅存的槍樓只剩下四座,其中的兩座保留在金沙鎮境內,一座是小浦頭川德宮前的槍樓,另外一座就是這座位於金沙鎮舊鎮公所附近的槍樓。

為什麼槍樓位設置在這兩個地方?

川德宮附近有為數不少的池塘及沼澤,這一帶原本是一片海域,源自石鼓山的水流經東蕭、蔡店後在附近注入金沙灣,而源自太武山及美人山的汶水溪則在附近形成大大小小的無數池沼。小浦頭槍樓所在位置的池塘是舊時港灣遺跡,是以前港區進入聚落的舊道,在這裡設槍樓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而金沙鎮舊鎮公所附近為何要設槍樓呢?薛芳千《顯影月刊、重見世人》一文中有以下的記載:

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凌晨,有匪徒三十多人分成三股,一股前往沙尾街新益安布店,破門而入,洗劫一空,一股包圍金沙鎮公所,發生槍戰,另一股侵入縣參議員蔡乘源住宅,在睡夢中將其槍殺斃命,然後,匪徒會合回到金沙港內;登上帆船,向同安方向逸去。

1991年重修的《金門縣志》中也有以下的記載:

(三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海盜洗劫沙美市新益安布店,並包圍鎮公所,參議員蔡乘源被殺害。<大事志>  

其他相關的文獻中,不乏這個舊時沙美行政中樞被包圍攻擊的記錄,在這樣的情境下,公所附近高處築有防禦用的槍樓就成為一種不得不的必然。 

沙美槍樓

弔詭的是,雖然沙美先後在民國十四年一月成立沙美保董公會,民國廿三年成立金門海港保安會,民國廿四年二月成立金門聯防總辦處海陸保安會,並且在西甲風獅爺西北側建這棟槍樓,但是卻擋不住瞬息萬變的時代之風,不但擋不住盜匪的來襲,也擋不住日軍進佔的腳步,沙美聚落中的張文帝洋樓更成為了日軍駐紮的所在。然後,槍樓本身也在國共戰後成為空衛傘兵部隊在民國卅七年底進駐金門後的駐紮地。

「槍樓」身為聚落重要的防禦設施,除了高人一等的樓層之外,自然擁有四周堅厚的牆壁與屋頂設有槍枝射口的女兒牆。人們原本期望居高臨下的槍樓中,守衛哨兵可以發揮制高點的優勢,監控海面與要道,守護聚落的安全。只是事過境遷之後,槍樓所守住的,只是一段段庶民在亂世中求生的記憶,留待後人掩卷嘆息。

沙美槍樓

如今的沙美槍樓,就像隱入金門過往歷史的每一段故事一樣,成為一種既不彰顯,也不隱晦的存在,融入聚落之,在一片民居簇擁中,默默的成為一種不語的註腳。雖然守護的對象由整個聚落變成特定的民家,不變的是根植於本質的守護。

至於有沒有人注意,我想,槍樓並不在乎,只要能住守在這個聚落的高處看守,對它來說,就已足夠。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