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古老的中國認為女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家相夫教子,而且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父、夫、子,女人一輩子都只能聽男人的,成為男人背後默默支持的力量。

古代女人真的以為這樣就是幸福嗎?

我不知道。

因為我不是女人,也不是活在古代。

我站在金門瓊林聚落外「一門三節坊」下,想到清朝道光年間的平林(瓊林)人蔡仲環的妻、媳三人一生守寡,換來的只是一個「貞節牌坊」,而且就算有牌坊,她們的名字卻無人知曉。關於她們的事蹟也只有金門志上短短的一段話: 

陳氏,陳海女,平林蔡仲環妻。年二十九寡,撫子芳桂、尚聞及遺腹子尚神。尚聞娶陳文心女,陳氏年二十一亦寡。尚神取黃志傳女,黃氏年二十九又寡。姑嫂同志,勤儉持家。晚年孫曾繞膝,一家八十餘人,五世同爨。姑卒年七十,媳今俱五十七。道光十一年,合詞請旌。二陳斗門人,黃汶水人。

這段敘述裡,可以知道這三位年輕守寡的人是哪裡人,父親何名,丈夫何名,被表揚的人卻不著閨名。就算達到了古代婦女公認的極大成就,還是沒有人知道她們是誰。

寂靜的「一門三節」坊,如今靜立在瓊林村外,這裡曾經是金門城通往官澳的古官道所在。如今,古官道被現代化道路取代了,曾經的交通要道,行旅往來的必經之路,現在已經變成鮮有人跡的鄉間小道。就連「一門三節」坊也不再是本來的模樣。

現在的「一門三節」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二層的石造牌坊,夾杆石也已經遺失,牌坊周圍是用新建的矮牆做防護。而額枋上方鐫刻旌表年代及事蹟的橫額與花板也都已經遺失,只剩下後世用水泥仿做的素面牆還有嵌入牆內的「一門三節」青斗石橫額。再仔細看這個牌坊,右次間的麒麟花板、護檐和檐頂的鴟尾都還在,可以看出牌坊當年的雕工與美感。已經毀壞的左次間構件都是用水泥仿做,看起來就呆滯而無美感。

不管是否能夠認同,「一門三節」坊的存在總是見證了過去那個男女極端不平等的社會實況。縱使立了牌坊,也有江西即用知縣蔡廷蘭、鄉進士李嘉卉、廣東水師提督軍門吳建勳、臺灣安平左營遊府郭陽聲等名人留下的聯對,姑嫂三人依舊是名不見經傳。

所謂的「貞節」,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能夠箝制中國千百年來的婦女思維?如果有一天,我的另一半必須面對沒有我的生活時,我一定會告訴他:「如果遇到不錯的人,你就跟了他吧!不要守什麼東西了!」如果真的喜歡一個人,應該在乎的是他過的好不好,而不是以莫名奇妙的傳統讓對方一輩子受罪。

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