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33.JPG

瓊林,金門國家公園範圍的七大傳統聚落之一,一個上天所眷顧的萬歲御花園。

蔡姓人家是瓊林的大戶人家,整個聚落中以分房及分世所興建的大小祠堂就有七座,其中的新倉下二房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是位於同一個地址的兩個祠堂,所以合稱為「七座八祠」,瓊林也因此成為全金門最多單姓宗祠的聚落。如今這散落在聚落各房甲的「七座八祠」加上書齋「怡穀堂」及兩座風獅爺都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國定古蹟」,成為金門八個國定古蹟中範圍最廣大的一個。

瓊林蔡氏家廟 瓊林蔡氏家廟

雖然目前包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上的資料都以「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作為「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的代表,也以此處的地址「瓊林街13號」作為主建築的代表,但對瓊林人來說,沒有一座祠堂的比得上俗稱「大祖厝」的「蔡氏家廟」。裡面除了瓊林蔡氏始祖十七郎公到五世靜山公的神主牌位外,另外只有歷代考取功名的三十五位大官先賢祖先可以入祀,共享整個瓊林蔡氏子孫的香煙。而每年的春秋兩次大宗祭典在此進行之外,瓊林蔡氏子孫婚娶也一定要到此祭拜家廟。

DSC_0240.JPG

「瓊林蔡氏家廟」所在的位置,原本是瓊林蔡氏始祖蔡十七郎公居住的地方。瓊林原名「平林」,以陳姓人家為主,蔡十七郎公從許坑(今古崗)入贅陳十五公家中繁衍子嗣,後來因為子孫繁衍,迫使陳姓氏族轉居陽翟,於是蔡氏成為平林的絕對多數,之後更分九房,分住四甲之地。「瓊林蔡氏家廟」所在地是十七郎公蓋草屋居住的地方,草屋前有池塘和鴨寮,家族以此維生。以後子孫發達了,才把草屋舊址改建成「公廳」,一稱「祖聽」,用來安置歷代祖先牌位。

DSC_0208.JPG

現在所看到的「瓊林蔡氏家廟」則是清乾隆卅五年(西元1770年),前庭房十九世裔孫太學生蔡克魁才仿照青嶼張氏家廟的規格大小建造家廟。據說當時測量者到青嶼測量時,僅測量張氏家廟內側空間,忽略牆壁厚度,因此建成後的「瓊林蔡氏家廟」比「青嶼張氏家廟」小了四面牆壁的規模。相傳這個位於全聚落中心位置的地理穴位為「牡丹穴」,在這個象徵富貴的牡丹穴上蓋家廟能讓子孫昌盛。

DSC_0186.JPG DSC_0335.JPG

然而早在「瓊林蔡氏家廟」興建之前,位於牡丹穴上的「公廳」就已經在庇蔭蔡氏子孫了。雖然現在所見的建築建於清乾隆卅五年(西元1770年),但明嘉靖八年(西元1529年)的《蔡氏族譜引》中以有「擇日告廟,分示族人」的句子,可知家廟的存在已經將近五百年。蔡氏在晉、唐之際入金,蔡十七郎公在宋高宗時定居瓊林,幾百年來的繁衍,進學出仕者眾多,其中得進士者六人、中舉人者七人、貢生十五員,還有武將六人,族內節孝忠烈事蹟者更是不勝枚舉。這從「瓊林蔡氏家廟」樑上懸掛的眾多匾額中便可看出。

DSC_0195.JPG

眾多匾額之中,最讓人注意的就是神主龕正上方中央的直式「鄉賢名宦」匾,匾中的三位人物蔡貴易、蔡守愚、蔡獻臣三人從明穆宗隆慶二年(西元1568年)到明神宗萬曆十七年(西元1589年),短短廿年左右就出了三位進士,其中蔡貴易與蔡獻臣更有「父子進士」的美譽。蔡守愚官至二品雲南左布政使司,除了家廟奉祀之外,更有專祀的「藩伯宗祠」,建於乾隆年間,不但是瓊林的「七座八祠」之一,也被劃入國定古蹟的範圍。

DSC_0198.JPG

DSC_0231.JPG

瓊林蔡氏家廟是一座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建築,樑架主要為「抬樑式」。所謂「抬樑式」指的是柱上架樑,樑上承檁,檁上接椽,有條不紊地建構起整個大木結構。

在樑架、斗拱、門窗、格扇上都可以看到雕刻精細的圖案,而且都加上了彩繪,這些構圖用心,用筆精細,色彩柔和的彩繪,讓整個瓊林蔡氏家廟在整個古樸的溫潤木質基調中凸顯出經過歷史淬鍊的溫潤典雅,彰顯出瓊林蔡氏曾有的過往風華。

DSC_0302.JPG

金門目前所有的宗廟祠堂中,只有瓊林蔡氏家廟的三川殿內面有彩繪,這些彩繪的主題多以中國自古流傳的忠孝節義故事為主,像是上面那幅彩繪便是以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為主題,講關雲長不惜千里,護著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去找大哥劉備的故事。

DSC_0319.JPG

這幅彩繪則是廿四孝中「鹿乳奉親」的故事,是講周朝郯子的故事。郯子因為年老的父母雙目眼疾,想吃鹿乳,所以穿上鹿皮混在鹿群中取鹿乳的故事。

這些彩繪雖然因為年代已久而有毀損,但是考量到目前無法找到技藝相當的匠師修補,文建會目前的政策是不重新彩繪,以保留住這批堪稱是金門地區最精彩的傳統彩繪。

 DSC_0307.JPG 

DSC_0312.JPG 

DSC_0315.JPG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瓊林蔡氏家廟的正門門神彩繪上。經過了幾次修補,民國廿三年曾經重修一次,廿五年奠安,半個世紀後的民國七十二年小修,七十六至七十七年間,文建會委託台灣漢光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護計劃研究,八十一年八月動工整修,八十三年十二月竣工。在最後一次的修復工程中,只是以溫水及軟毛刷清洗彩繪表面汙塵,以「彩而不繪」的原則處理,油漆部分只漆不繪,彩繪部分原樣保存,所以現在所見門神彩繪應該是民國廿三年的作品,當時匠師來自大陸,如今已不可尋。七八十年的風吹雨打讓這兩扇精彩的門神彩繪逐漸風化,連往昔會隨著觀者角度移動的門神眼珠也模糊不清。如果現在真的沒有那個重修的技術,是不是該把這兩扇門拆下來妥善保存,而不是放任它們繼續風化下去。

無論如何,想看的人趕快去看吧!或許哪一天這兩扇門神彩繪就不見了。

DSC_0219.JPG

瓊林蔡氏家廟為傳統兩進式建築,燕尾脊,瓦筒,三川門一應具全,大門上高掛「蔡氏家廟」木匾。祠堂內部依序為山門、天井、翼廊、正殿,形制簡單卻配備齊全,反應出建築結構上的秩序,各個部分空間的功能也都清楚表達,顯現出靈活流暢的空間動線,讓工匠的精密設計巧思表達無遺,讓這座家廟成為金門兩進式祠堂的代表作。

DSC_0199.JPG

這座家廟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就是正殿兩側牆上巨大的忠、孝、廉、潔,四個大字。「忠孝」「廉潔」正是瓊林蔡氏子孫進入蔡氏家廟的第一門功課。

在中國舊式社會中,人民法律的觀念不像現在清晰,社會秩序的維繫主要端賴人際倫常的規範,而使得人輪不亂的正是祖先留下的話語,尤其「祖訓」更是族人族人行事的準則。瓊林蔡氏子孫除了「仁、讓、信」的祖訓之外,行事更依「忠孝」「廉潔」的準則,與生活融為一氣。

DSC_0238.JPG

晴空下的蔡氏家廟,靜默地矗立在瓊林聚落的中心位置。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侵占金門時,日軍曾利用這地方養戰馬。三十八年國軍來到金門,也用家廟當講習訓練場所。四十年到五十二年,瓊林國民學校從怡穀堂遷到家廟上課。隨後到民國六十年間,國軍再度用這裡作為師部幹訓班班址。雖然身分經過這麼多次的轉變,蔡氏先祖們依舊如數百年前一樣守護著後代的子子孫孫。

DSC_0142.JPG DSC_0293.JPG
DSC_0140.JPG DSC_0225.JPG

歲月如此靜好,蔡氏家廟一如數百年前初立般守護後裔,瓊林蔡氏子孫在祖先的看守下,永世安穩。

DSC_0159.JPG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瓊林蔡氏家廟 (包含於瓊林蔡氏祠堂中)
地   址 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155號
類   別

古蹟

等 級 國定古蹟 種  類 祠堂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1985/08/19 公告文號 內政部(74)臺內民字第338095 號
評定基準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指定理由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創建年代 清乾隆年間 (1770-1843)
歷史沿革

瓊林蔡氏家廟,俗稱「大祖厝」 因為是屬於全村蔡氏子孫共同祭祀, 所以稱為「大宗」。這座家廟位於全村的中心位置,據說當初要蓋這座家廟時, 為了讓後代子孫更發達,特地請風水師仔細觀察地勢後,才相中這塊風水寶地, 相傳這穴位為牡丹穴,牡丹花是富貴花,表示風水很好,所以能庇蔭子孫昌盛。 原來家廟現在的位址,是始祖蔡十七郎公居住的地方;當時十七郎公在這裡蓋草屋居住, 房屋的前面有池塘和鴨寮,老祖宗就是以這塊地為基礎,胼手胝足, 往四周不段的開拓,一步一腳印,慢慢建立家業,後來子孫發達, 有能力之後就將這地方改建成「公廳(祖廳)」,用來安置歷代祖先的牌位, 一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也就是距離現在二百多年前, 才由族人修建成蔡氏家廟。當初主持修建的是前庭房十九世裔孫蔡克魁(太學生), 相傳原本要仿照青嶼張氏家廟張氏家廟的規格大小建造,但是測量者到青嶼測量時, 僅測量張氏家廟的內側的長寬高,而忽略了牆壁的厚度,建成後才發現小了四面牆壁的規模。 創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之前,清乾隆三十五年、民國二十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分別重修。 

外觀特徵

二落合院式建築,由三川山門、翼廊、正殿與天井組成。屋脊、山牆、水車堵有精緻的剪黏或泥塑, 內牆的龍虎堵、馬櫃臺等石雕與交趾陶燒,渾厚華麗。木架構方面的 斗栱 、 瓜筒 、吊筒、 束 等構材, 色澤柔和 ,兼具結構力學裝飾美學的效果, 外簷的門窗,隔窗亦綴有精雕細刻的圖案,值得一看再看。

內部特徵 主祀蔡氏始祖十七郎公到五世靜山公的神主牌位, 同時再加上村莊中歷代考取功名的大官先賢等三十五位祖先。
重要文物 外牆後面有 一尊鑲嵌於壁體的石雕風獅爺 ,造型精巧, 為金門難得一見的壁體風獅爺,極為特殊
附近景觀 十世柏崖公宗祠 與大宗的蔡氏家廟緊鄰而建。 
備   註 蔡氏家廟祭祀圈涵蓋全村。祭祀時間為春秋二祭,分別為農曆二月初七與十月初六。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萬歲爺的御花園-瓊林寫真情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