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宗族文化保存古制,可以說在兩岸三地之中保有最多原汁原味的地方,尤其是瓊林聚落,除了完善的宗族制度與完整的祭儀之外,進行祭儀的祠堂數量與精美也可以說是全國之冠,「七座八祠」全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其中的「瓊林蔡氏家廟」與「蔡氏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更是造訪瓊林時不可錯過的景點,如果時間允許想要更深入認識關於瓊林的過往,那麼「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絕對是個值得停留的點。
所謂的「七座八祠」指的是瓊林的八個祠堂中有兩個是在同一棟建築內的,也就是所謂的「一座二祠」,「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便是這幢建築,瓊林蔡氏下二房六世樂圃公宗祠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之中。
「瓊林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也被稱為「樂圃祖厝」,確實的起建年代如今無法確知,推測是在「瓊林蔡氏家廟」後,瓊林蔡氏第二期興建的宗祠,約與「瓊林蔡氏六世竹溪公宗祠」同時,大概在明朝末年。瓊林蔡氏的一到五世先祖都是奉祀在「瓊林蔡氏家廟」,但從瓊林蔡氏第六世以後,由於蔡氏竹溪公與樂圃公在明中葉後連登科甲,相繼發達,於是就各自興建六世宗祠。
除了建築形制特殊以外,這座宗祠最大的特點是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匾額,這些匾額的年代是全瓊林宗祠中最古老的,全宗祠內的廿四塊匾額中有許多是著名古物的原件,其他宗祠中的有些是以此為範本復刻。
「瓊林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的建築是一座三落大厝,其中前兩落是「瓊林蔡氏六世樂圃公宗祠」,奉祀著開瓊林蔡氏新倉、前庭房的始祖蔡一蓮(號樂圃)考妣,以及七、八世祖考妣,九世以後則以具有進士和官銜的同房先賢為主,最晚到廿二世毅園公,總共有十七位蔡氏先祖。
第三落則是「瓊林蔡氏十世廷輔公宗祠」,奉祀瓊林蔡氏十世開新倉上下二房祖蔡忠翊(號廷輔)考妣,以及這兩房出仕的先賢,其中包括了蔡守愚、蔡獻臣等人。
瓊林蔡氏每年會在這整座宗祠進行三次廟祭,第一是清明時祭六世樂圃公、第二是霜降時祭九世進義公、三世冬至時祭樂圃公。而墓祭每年兩次,一是清明後十日內祭樂圃公,二是霜降祭十世廷輔公。這幾次廟祭與墓祭中,冬至廟祭與霜降墓祭都有餐聚。
「瓊林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共有廿四塊許多珍貴的匾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中央那一塊說明「瓊林」之名由來的直式匾額,上面寫著:
欽命福建巡撫鄒維璉為
御賜里名瓊林
欽命浙江提學蔡憲臣立
而整座宗祠共有七塊不同年代的「文魁」匾額,這一塊是其中年代最早的,為明朝嘉靖辛卯科(十年,1531年)舉人蔡宗德所立,上面寫著:
賜進士刑部侍郎洪朝選為
文魁
嘉靖辛卯科中式舉人蔡宗德立
其次是為嘉靖癸卯科(二十二年,1543)舉人蔡煥所立,上面寫著:
賜進士出身工部尚書何喬遠為
文魁
嘉靖癸卯科中式舉人第 名蔡煥立
其他還有明朝的蔡煥(萬曆甲午科,1594),與清朝的蔡廷槐(嘉慶戊午科,1798)、蔡苑(嘉慶恩戊辰科,1808)、蔡奇煥(嘉慶恩戊辰科,1808)、蔡廷蘭(道光丁酉科,1837)等人也都有文魁匾。
進士匾則有四塊,有三塊是明代的,這是蔡憲臣的進士匾(萬曆己丑科,1589),上面寫著:
巡撫福建監察御史馬象乾為
進士
萬曆己丑科會試中式殿試二甲第六名蔡憲臣立
其他兩塊進士匾是為蔡貴易(隆慶戊辰科,1568)及蔡守愚(萬曆丙戌科,1586)所立。
這一塊則是澎湖第一位進士,也就是「開澎進士」蔡廷蘭的進士匾(道光甲辰科,1844),也是這座宗祠中唯一一塊清代的進士匾。上面寫著: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
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理糧餉劉鴻翱為
進士
道光甲辰科會試中式第二百零九名
殿試第二甲第六十一名蔡廷蘭立
一進入第三落「瓊林蔡氏十世廷輔公宗祠」,抬頭就可以看見寫著:
福建全省提督學政王錫藩為
祖孫 父子 兄弟 叔姪 登科
嘉靖辛卯科舉人蔡宗德 貴易 獻臣 甘 龢 大壯 仝立
的匾額,訴說這一房的科名鼎盛。
至於這一塊寫著:
鄉賢名宦
蔡守愚
蔡貴易
蔡獻臣
匾額,也見證了非常重要的一段歷史,由於蔡貴易、蔡獻臣、蔡守愚這三人在明代前後中進士,福建巡撫就上奏明朝天啟皇帝(熹宗),皇帝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平林」自此改名「瓊林」。
右侍郎
這是蔡獻臣死後追贈的官職,他在明崇禎十四年(1641)九月逝世,次年追贈常卿,再晉贈刑部右侍郎。
左參政
這一塊匾是蔡貴易祖父蔡安所的官職,其子蔡宗道為明代舉人,孫子蔡貴易和曾孫蔡獻臣均為進士,故追贈中憲大夫貴州布政使左參政。
三籓總憲
這一塊匾是指蔡守愚。蔡守愚,字體言,號發吾,明神宗萬歷乙酉年舉人,丙戌科(西元1568年)進士出身,官拜雲南左布政使司,以學問著稱,不但在瓊林有專祠,並與金門許多民間傳說有關瓊林還有他的專祠。
這一塊是記錄著蔡宗道的事蹟:
萬曆拾叁年歲次壬寅年冬拾月
盛世儒英
誥贈四川按察使司蔡宗道立
兼都察右副都察御史巡撫福
兵部侍郎 雅德為
建等處地方提督軍門加壹級
兄弟文魁
甲寅 廷懋
乾隆 科蔡 立
乙卯 廷炯
忠烈
指蔡希旦在明嘉靖卅九年(1560年)為村里與倭寇奮戰犧牲的事蹟。
節孝
這一塊匾的故事就等高手來解說了。
掛滿古老匾額的「瓊林蔡氏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雖然現在能夠保有宗祠獨有的莊嚴肅穆氛圍,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座宗祠的功能確曾有改變。在日軍進佔金門的八年間,這裡曾被佔用作為馬舍。光復後也曾做為瓊山國小的教室,古寧頭戰役時成為野戰醫院,民國四十七年以後被部隊作為倉庫。還好歷經這些轉變後,仍能夠保存這些珍貴的匾額,高掛在廳堂之上,為後世子孫講述先祖曾有的過往榮光。
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建築群(請點圖閱讀文章)
祠 堂 |
||||
六世前庭房宗祠 |
||||
|
||||
書 齋 |
風獅爺 | |||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