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月軒

喜歡洋樓的人到金門,一定要安排到「浦邊」這個聚落走走,雖然它與一般旅遊團的路線有段距離,然而聚落中數量僅次於後浦的17棟洋樓卻讓這個靜謐的海邊聚落有了深層的文化內涵,吸引著每一個歷史建築的愛好者,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尋幽訪勝。

與其他的洋樓相比,浦邊的洋樓多了幾分風雅,有的是由名家在壁面揮毫,更有的除了精緻的外觀外,還有著擁有風雅的名字,像是「小築佳趣」,還有這一棟「碧月軒」。

碧月軒

目前官方的資料上,「碧月軒」由何懷、何永兩兄弟興建於1920年。但根據何懷先生的裔孫何尚山先生所言,這棟房子是他祖父何懷大約在1924年因為在呂宋經營餅乾、布行生意,匯款白銀七千元回鄉所興建,「碧月軒」是何懷親自命名,並特別用瓷片拼貼而成,是金門少見的例子。

當年的磚石杉木等建材都是由大陸購買而來,施工的大師傅是由大陸聘請而來,小工則是雇請金門在地人。

碧月軒

浦邊許多洋樓附近都有一塊簡單的說明牌,介紹洋樓的基本資料,「碧月軒」的說明文字如下:

碧月軒

創建年代:1920年
竣工年代:1923年
興建者:何懷、何永兄弟
設計施工:福州師傅
建物面積:一樓:129.1818平分公尺、二樓:129.1818平分公尺
歷史沿革:
何懷於菲律賓布業而後賺錢回來興建,花費約白銀七千元。

建築特徵及現狀:
1、平面格局:單棟洋樓。
2、建築方式及材料使用:
 (1)、建築本體牆身材料:腰堵以下為石砌,以上為磚砌外敷三合土。
 (2)、建築本體烏身構造為:硬山槅檩。
3、裝飾特徵:建築背面及立面女兒牆柱頭為天使,女兒牆牆面有翅膀的獅子為裝飾,其背立面裝飾多於正立面。

這些文字應該是出自2003年的《金門歷史建築清查計畫》。

碧月軒

關於「碧月軒」這棟洋樓的建築型是一直是個讓人很疑惑的問題,幾乎所有介紹的資料都是以「洋樓」兩字帶過,《金門洋樓的外廊樣式》一書中則把它歸為「三凹壽」的「中央外廊」類型,與一般的「三凹壽」作區別。這個類型的洋樓,浦邊就有兩棟,另外一棟也被金門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這一類「中央外廊」的「三凹壽」洋樓,只有中央有外廊,而且面寬規模較小,立柱多為裝飾性圓柱。不過浦邊這兩棟洋樓都是方柱,而且外廊只存在於二樓。因此,在《金門與澎湖地區傳統建築及民宅之調查研究》中,則把這種類型的洋樓視為「五腳氣」洋樓的變型,是因為建築基地的進深太淺,屋主把一樓大廳及左右兩側起居是向前方推出加蓋而成。

碧月軒

金門人興建洋樓大多抱著一種炫耀的心理,所以會盡其所能的將洋樓裝飾的富麗堂皇,讓人遠遠地就可以看見這家人是有錢人。然而「碧月軒」裝是最繁複的地方是後立面。事實上,如果不是事先就知道,大多數的人會把這一面當作正面。這是因為「碧月軒」的正門位於窄巷之中,與前方建築的距離非常短,如果花了大把銀子裝飾之後卻沒有人看得見,那就大失當初興建洋樓那種「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榮耀感。正巧「碧月軒」後門面對著過去浦邊最繁華的街道,所以竭盡心力的裝飾後立面也就不會讓人覺得那麼奇怪了。

雖然如此,並不代表何懷興建「碧月軒」的正立面時就毫不講究,牆面腰堵以下整齊的花崗岩人字砌,門上的拱圈,窗楣上的西式裝飾及繁複的檐部飾帶依然都十分講究。

碧月軒

碧月軒

後立面繁複的裝飾是「碧月軒」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不過仔細分析這些裝飾元素,可以發現大部分應該是從大陸購買來的現成構件,像是山頭最頂端的天使、幼獅、小鷹、花圈等飾件與花瓶狀的女兒牆欄杆,其實都是灰泥預鑄的建材,而且在金門同一時期的建築上都很常見。色澤豔麗的日本面磚,圖紋也不是特別稀有,如果真要說不一樣的,那就是二樓拱圈柱頭的灰泥構件圖案在金門比較少見。但是工匠厲害的地方就是把這些稀鬆平常的東西以自己的巧思加以排列組合,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蝙蝠與蓮花等圖紋的揉合應用,造就了「碧月軒」在浦邊聚落中無出其右的華麗外觀,甚至比幾棟規模比它大的洋樓更為人所知。

碧月軒

龍頭狀的排水口與望柱的獅子則以繁複的作工取勝,而且在經歷七八十年的光陰以後,居然還能保存完整,不得不讓人佩服當時工匠的手藝。 

碧月軒

二樓拱圈的四個柱子上各有一句行泥塑的文字,中央兩行現在已經幾乎完全看不出來了,看外側的兩行還可以清晰的看出「豈但欲窮千里」、「須當更上一層」兩句話,很有鼓勵子孫要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的意涵。

碧月軒

雖然外部的裝飾華美依舊,但「碧月軒」的屋頂與樓板卻已經坍落,這幾乎是所有金門1949年前興建的洋樓共同的問題,由於屋頂及樓板使用木料,經過這些年的風化後大多無力支持建築物的重量,造成金門僑匯時期洋樓如今大量崩毀的現象。

碧月軒

外型典雅的「碧月軒」除了作為家居以外,過去也是何家招待客人的地方,不過在1949年部隊轉進金門之後,這棟洋樓也被國軍佔住。屋主還記得當年曾有40多名官兵住在「碧月軒」裡,二樓則是一位少校團部參謀居住,後來部隊有的自己的營舍,佔住民防的情況才逐漸減少,雖然「碧月軒」是在1997年後才荒廢,淡官兵進佔時已經對它造成了一些傷害。不過它的建築還算堅固,如果相關單位能夠斥資整修一下,相信很快就能回復它的過往風華,成為浦邊的地標性建築。而不是像如今這般門窗殘破,過往的繁華喧囂似乎已被時空之門所封閉,封閉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中。

碧月軒

基本資料:

名稱:碧月軒
類別:歷史建築
古蹟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公告日期:2003/03/31 
公告文號: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浦山村浦邊35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浦山段1101-0000地號
指定理由: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值價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1920年
所有權屬 :私有
簡介:
建於1920年,為何懷於菲律賓從事布業,寄錢回來興建,花費約白銀7,000元,聘請福州司傅設計。建築平面格局為單棟洋樓,本體牆身腰堵以下為石塊人字砌及平砌,以上為磚砌外敷三合土;建築背立面女兒牆柱頭上,以天使裝飾,女兒牆牆面上,則裝飾有翅膀的獅子,背立面裝飾多於正立面,表現出豐富的內涵與藝術氣息。
現狀:
屋頂及樓板已坍塌,屋內雜草叢生無法入內。

資料出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