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洋樓依照外廊的形式可以分成五腳基(五腳氣)、突龜(出龜)與三塌壽(塌壽、凹壽)三種主要形式。但凡事都會有例外,尤其是蓋房子這種事,總是會隨著主人家的需求而改變形式,這也造成有些洋樓的形式讓人一眼看不出該分在哪一類,位在浦邊的蔡永耀洋樓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從浦邊聚落聯外道路經過,首先看到的會是一個方正平整的龐大建築體,宛如一個矗立在聚落邊境的大堡壘。
想要看見洋樓另一面的樣貌,得走進旁邊的隘門裡。
洋樓的另一邊則是一道高聳的圍牆。
因為地勢下斜,所以圍牆下有填高的地基,也讓圍牆更顯得高聳而難以入侵。
沿著圍牆走到另外一頭,可以發現另外一個隘門。想要走近洋樓就要進這個門。
走近看蔡永耀洋樓,一樓沒有外廊,二樓的外廊又僅限於中央部分有,也因此讓人難以歸類。
類似的洋樓建築形式還有金門東村呂朝怡洋樓,也是朝外那面沒有外廊,看似堡壘 。
在官方資料上,蔡永耀洋樓的建築形式是五腳基洋樓,但它特殊的外觀又讓人懷疑是三塌壽。事實上,它一開始的確是以五腳基洋樓的方式建造,但因為建築用地的面積的限制,橫向只能蓋一廳二房,縱向的進深也不夠,所以左右兩邊的房間向外廊推,所以只剩下正廳前的外廊還保留著,形成如此特殊的建築外觀。
外廊的兩根廊柱上寫有「人與山光為□閒」「心□蕉□松風靜」的對聯。
正廳門上則有「關海」字樣的泥塑裝飾牌匾。
整個洋樓的一樓大門門楣上則釘有辟邪的鐵符。
蔡永耀洋樓的後方如今是個菜圃,豐饒富足的景象讓人難以想像這裡是一個帶有肅殺之氣的堅固堡壘。
但有這個堡壘的存在,內部自成一個寧靜世界,裡面的人得以安居樂業。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蔡永耀洋樓 | |||||||
地 址 | 金門縣 金沙鎮浦邊99 號 | |||||||
類 別 | 歷史建築 | 種 類 | 宅第 | |||||
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
公告日期 | 2003/03/31 | 公告文號 | 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 |||||
評定基準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
登錄理由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 |||||||
創建年代 | 西元 1945 年 | |||||||
歷史沿革 | 建於1945年,為蔡永耀所興建。 | |||||||
屋主生平 | 蔡永耀曾僑居於新加坡 | |||||||
外觀特徵 | 建築平面格局為五腳基洋樓,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物牆面均施以油漆。 | |||||||
構造材料 | 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抹灰;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硬山擱檁。 | |||||||
室內特徵 | 屋內拱圈之結構做法,據訪談資料,為當時大陸匠師仿建大陸時興式樣而成,主要目的為突顯客廳所在,極為別緻。 | |||||||
附近景觀 | 鄰近蔡永耀二落大厝 | |||||||
備 註 |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