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珠山聚落是個深得風水之利的聚落,裡裡外外共有七個水潭,號稱「七星潭」,最為人知的就是聚落正中央的「大潭」,地表的水流隨著地是注入大潭,造就了能聚財的「四水歸塘」地理。另外六個,則分成兩組,三個座落在原來珠山小學到聚落入口的地方,其他三個所在的位置,就在聚落的主要廟宇「大道宮」附近。

金門人一直相信「無廟無宮,鄉里不興」。所以在乾隆卅七年(1771年),薛氏家廟落成之後,珠山人公議建築「大道宮」,奉祀保生大帝,藉以護庇鄉里。

DSC_0202.JPG

保生大帝,姓吳,名夲(音為ㄊㄠ),字華基,別號雪東,北宋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里白礁村(今漳州市龍海縣角美鎮)人。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卒於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吳夲初習捕蛇、採藥,後學針灸、湯藥,醫名逐漸傳播民間,宋朝楊志《慈濟宮碑》記載其逝世後鄉人私諡為「醫靈真人」,供奉為地方神祇,於青礁建立「龍湫庵」奉祀。

相傳大帝出世時非常靈異。某天夜裡,其母黃氏夢見吞食一隻白龜,隨後即懷胎。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黃氏將分娩時,忽見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護送一名仙童至房門口,告訴她:「此乃上界紫微星,前來投胎降世。」說完,眾神退駕之時,大帝隨即降生。此時,異香滿室、毫光燦爛,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

保生大帝另號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師、花轎公、英惠侯、吳公真仙等。民間流傳許多事蹟,大多與醫療有關,最有名的就是「點龍眼、醫虎喉」的傳奇。

相傳,一條患有眼疾的龍,幻化為人身求治,大帝識破其為非人,以符水點於龍睛,治癒其眼疾,這就是「點龍眼」的傳說。而「醫虎喉」則是大帝某天在山中採藥時遇到一條吊眼白額虎,因為吞食婦人,而被婦人所戴頭飾哽住喉嚨,正在生死掙扎之際,大帝剛好經過,於是求大帝醫治。大帝見了於心不忍,斥責後發現老虎有悔意,即以符水灌入虎口,使其骨頭化水,並入虎口拔除髮針。因此,供奉保生大帝之廟宇內大殿神桌下,均可見有一尊虎神像,其正是守護大帝之「黑虎將軍」,非一般廟宇所供奉之虎爺。

DSC_0244.JPG

除了醫葯相關的故事外,還有「泥馬渡康王」的傳說。

保生大帝雖然登上仙界,卻依然心繫凡間,常下凡巡視並拯救世人。宋高宗為太子時,到金國做人質。乘隙逃脫時,因為太過疲倦而在崔府君廟睡著了。睡夢中有神人告訴他金人追騎將至,要他趕快離開,廟外已經幫他準備好馬匹。康王驚醒後發現門外真的有一匹馬,騎上馬就往南跑,同時金兵亦策馬隨後追趕。逃到江邊後,遠遠地看見天將正幫助他阻抵金人,於是乘機過江。而後,紹興二十一年,宋高宗即位遂下詔令地方官,於保生大帝之鄉里立廟奉祀,並於每年春秋依時祭祀。至孝宗登位,乾道七年御賜匾額,題名「慈濟靈宮」,並賜謚「大道真人」。時至今日尊稱保生大帝為「大道公」,即是基予此典故。

DSC_0240.JPG

珠山「大道宮」面對七星潭中的「宮橋潭」,兩側有「後潭仔」與「大章潭」。裡面的主神保生大帝也是充滿傳奇。

據說,宮裡的保生大帝來自他鄉,還沒有在珠山建「行宮」前就非常靈驗。有一年,大批紅毛海盜進襲珠山,正當危急的時候,大帝顯化成鄉民,在圭峰上對海盜說:「鼠輩焉敢猖獗,徒送命,其速返舟,不然,請試吾法」。

群盜聞言大怒,舉槍就對他射擊,大帝沒有閃躲,反而對著子彈吹氣,被他吹到的子彈因此化成了泥。他並指示鄉民用石頭對盜匪投擲,海盜因此抱頭鼠竄,撤離珠山,珠山因此得以保全。村民經過神明指點後,知道是大帝顯化護境,為感念其恩德,所以在聚落裡籌設「行宮」,這就是「大道公擊退紅毛賊」的典故,也是珠山「大道宮」建築的緣起。

DSC_0249.JPG

「大道宮」在國軍進駐時期曾經被當成「中山室」使用,當時的軍方用木板將保生大帝遮起來,以表示對神明的尊敬。但是其下的將軍爺跟竹杯爺就沒那麼幸運了,斷頭斷腳的神像被棄置在廟裡,後來被埋在宮外的金亭下面。

如今的將軍爺與竹杯爺神像,則是1983年大道宮重新翻修時重塑的。

DSC_0205.JPG

1983年的重修是「大道宮」百年來的一大盛事。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大道宮與薛氏家廟備炮彈擊中,毀損的相當厲害。砲戰過後,首先由村中長老薛敬仲召集宗親捐資修葺薛氏家廟,花費台幣二萬二千多元。十年後(1968年),族人又倡議修建大道宮,惜因二位負責人經驗不足,竟將宮中龍虎井一併用水泥灌漿灌成樓板,導致宮內黯淡無光,不但失卻原貌,而且不堪使用。此次修建工程失敗,仍然耗費新台幣十一萬八千餘元,盡付流水。之後,才在1983年再度重建大道宮,由薛芳成族長主持,將上次工程全部打掉,重新建築,依照原貌修建,費時二年完成,共計花費新台幣一百四十六萬多元。

DSC_0245.JPG

重修後的「大道宮」採用傳統的閩南式木棟建築,尤其難得的是神龕所採用的「內枝外葉」雕刻手法,鏤空的木雕充滿了古樸的氣息,與現在金門新修廟宇動輒採用鋼筋水泥的「不見木」作法相比,更顯現出珠山聚落的文化氣質。

DSC_0251.JPG DSC_0253.JPG

典雅的石雕與壁畫或許在時間的沖蝕下已經開始風化,但屬於珠山的「世家風範」卻不因此而稍減。

附帶一提的是,大道宮左側原本提供戲班休息及神轎停放的「息仔室」在1985年屋頂崩落,大木結構也遭受蟻害,所以曾經重修,但在 1998年卻改以「不見木」建築構工。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到兩者新舊之間的對比。

DSC_0451.JPG

關於「大道宮」,還有「鹽販與大道公」的故事。

從前外地有個鹽販挑著鹽來珠山叫賣,經過大道宮前的宮橋潭時,看見潭水很乾淨,就把竹籃拿到潭裡清洗。

沒想到,鹽販開始肚子痛,痛到整個身體都扭曲,有一位老人家經過了,要他向廟裡的大道公求情認錯,請求原諒自己的不禮貌及污染潭水,幾分鐘後,鹽販的肚子果然不痛了,大道公的神威也因此更為人所知,人們對祂也更加崇敬。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