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載金城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有琉球籍漁民69人,因風漂流到臺灣南部瑯橋一帶(今恆春附近),其中3人溺斃,54人被牡丹社先住民殺害,倖免於難的12人,由人從鳳山縣送到府城,再轉往福州經督撫從優撫恤後,遣回琉球。當時的日本,自稱琉球為其藩屬國,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3月20日以剿番為由對台灣出兵,史稱「牡丹社事件」。

清廷政府一面向日本提出嚴辭抗議,一面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辦理台灣等地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沈葆楨到台灣以後,為加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以安平形勢險峻,奏請建造仿西洋式砲台一座。砲台從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建,到光緒二年(1876年)完工,共費時一年十一個月。當時安平南邊有一鯤鯓、二鯤鯓、三鯤鯓、四鯤鯓、五鯤鯓、六鯤鯓、七鯤鯓等七個沙洲島連成一線,砲台位於二鯤鯓上,故以所在地名為「二鯤鯓砲台」。此外,因砲台入口城門上方有沈葆楨題額「億載金城」,此砲台也被稱為「億載金城」,或相對於「安平小砲台」被稱為「安平大砲台」。

億載金城 

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奉旨來台巡視及辦理海防,並指派法國人日意格(Propeer Giquel)隨行。日意格聘請同胞帛爾陀(Berthaud)來台設計,會同地方官候補知府凌定國監督辦理、包工興建二鯤鯓砲台。

這座砲台佔地約三公頃,為西洋稜堡式的方形建築,四角凸出,可放置大砲,以利遠攻,中央內凹,以洋槍防守。砲台最外圈是護城河,其次為兵房,中央廣大而開闊的空地則為中央為操練場。配備則有十八噸前膛大砲五尊、四十磅前膛小砲四尊、二十磅後膛小砲四尊。是台灣的第一座西式砲台。

經過歷代的破壞或修復,目前可以辨認的有引橋、護城河、城門、操練場、大砲、小砲稜堡、扶壁等。

億載金城  

砲台的建築材料據說除了購自廈門、泉州等地,還挪用當時已毀壞的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牆磚。建造方式是以磚石當基礎,上面壘土垣,內側築三合土城壁。正門入口是紅磚砌造的矩形城門,中央用圓拱形的城門洞連通砲台內。門外以木橋跨越護城河,木橋靠城門的一段使用懸吊式橋板,所以當有狀況時,平時通行使用的橋板可以昇起,藉以延遲敵人的攻城行動。

億載金城 

從砲台內部胸牆來看,這裡所使用的三合土應該是含有牡蠣殼,再加上糯米漿、黑糖漿與泥砂調製而成。這種建材最早是由荷蘭人引進台灣,但是把其他地方常用的石灰石換成台灣盛產的牡蠣殼。漢人則把它叫做「紅毛土」。

這些胸牆,功能是掩護兵員裝備及作為洋槍隊射擊時的護牆,大多是砲台初建時期,光緒年間的原物。

億載金城 

文獻記載,砲台內的馬路下,設有糧房、兵房、伙食房、彈藥庫等,但是因為已經被破壞,殘餘的三合土散落四處,之後的修護把這些建物覆土掩蓋,並且在上面種上草皮,所以這些庫房現在都看不到。

1996年3月,因為修護扶壁而清理兩側及基礎時,發現了兵房及小炮彈藥庫基礎的遺跡,較大的扶壁邊留有木板隔間痕跡,但是三合板屋頂都已經不存在,為了避免這些遺跡再度因為風吹雨打而損壞,現在是在外部加上棚架及安全玻璃保護。

億載金城

二鯤鯓砲台完工後,在台灣近代史的幾場戰爭裡都曾經派上用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艦隊曾經侵擾安平外海,被億載金城的守軍開炮驅離。光緒廿一年(1895年)10月16日,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坐鎮台南指揮台灣軍民抗擊日本軍隊的侵略,發現日本軍艦西京丸到安平外港巡弋,立即命令這裡發炮轟擊,命中日艦桅杆,西京丸乃倉皇逃離。

只可惜,日軍進佔台灣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將砲台內配置的大炮、小炮標價出售,砲台也因無人管理而荒蕪,城洞、木橋都被破壞,景象殘敗。直到1975年,為紀念建城100周年,才撥款對該城重新整修,恢復其昔日面貌。

億載金城

現在所看到的砲台,主要就是這次整修後的面貌,如今所見的三尊英製阿姆斯壯大砲,也是後來仿造,城中只有一座小型砲是真砲。雖然如此,幾門大砲一字排開,依舊是氣勢十足,彷彿讓人看見詩人筆下:

即使過了億載金城的護城河
砲口依然一致向外,
好像永遠的歷史
永遠有敵人,
永遠有戰艦準備向安平港駛入......

那種枕戈待旦,隨時準備作戰的肅殺之氣。

億載金城 

砲台外的護城河,平靜的倒影彷彿將過往浮雲的悠然映入觀者的心中,以為這裡是不設防的,讓人忘記這裏可能曾經是爭戰雙方短兵相接的所在。

河水不曾停歇,浮水印般的影像也是稍縱即逝,但從砲台眺望,卻很有詩意:

彷彿就像回應一聲的呼喚
在轉角處,若隱若現,
彷彿在追尋與踐約的
就是那種似曾相識而又隔世的感覺
錯過了,轉眼又是幾十年!

億載金城 

參訪完砲台,依舊是從原來的城門離開,從門洞中回頭望去,門洞似乎延長為時光的長廊,曾經戍守在這裡的軍士,想必也曾在這裡留下足跡。

戍守的兵走了
走了,不知魂歸何處
留下此城
空悲嘯,在風中
初秋眼前更是一片蕭瑟
草長及胸,滿城飛舞
我想若是當年旌旗
那軍容該是何等壯盛
祇一舉步,便跨入
康熙年間,令人不解的
偌大城郭竟不設防
難道他們洞悉
我非探子,乃一憑弔人 **

  

標註 處引用自 張錯《古都》
標註**處引用自 林齡《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 

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稱: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類別:古蹟
古蹟類別:國定古蹟
種類:關塞
公告文號:中華民國72年12月28日72台內民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1983/12/28
行政區域:臺南市 安平區
地址或位置:光州路三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金城段41號
指定理由: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44條綜合評定之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 )第27條
創建年代:清同治年間 (13年,1874)
建造者:沈保楨籌建
所有權屬:公有
是否開放:是
是否收費:是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http://www.hach.gov.tw/hach/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DA09602000351&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templateType=1&caseMenuId=1&siteId=10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