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平古堡  

我乘願來到了老聚落,為了一段與神相許的約定。

「安平」,是聚落的名字,一個叫人讀來就心動的名字。

正月十五,人間還瀰漫在春節的喜氣中,帶著神的庇祐,我回到天后宮,感謝媽祖婆過去一年對我的看護,也與眾神作了新的約定。

還了願,還有時間,晴朗的天氣讓人不想太早離開「安平」這個老聚落,看看「安平古堡」近在咫尺,便信步走到古堡,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走春」。

安平古堡 

一直都很喜歡這裡,每次到安平也幾乎都會到古堡走走,看看那道全台灣最早的牆是否依然安好。

說是古堡,其實整個園區裡真正是荷蘭人留下來的,也只剩下馬路邊的紅磚牆及原本是內城半圓堡的遺蹟。嚴格說起來「安平古堡」這名字也不是荷蘭人留下來的。

荷蘭人在1634年建好城堡之後,把這裡稱為「熱蘭遮城」或「台灣城」。1662年,鄭成功進駐之後,為了紀念大陸的故居,把這裡改名為「安平鎮城」,在這裡設水師重鎮。又因為鄭氏父子以此為居,此城也被稱為「王城」。算起來,它在台灣史上的地位是其他地方所無法取代的。

安平古堡 

據說,原來的城堡是屬於西方稜堡式的海岸堡壘,規模非常壯觀,分成「內城」與「外城」兩個部份。「內城」呈方形,共有三層。第一層是倉庫,上面兩層則是長官公署、瞭望台、教堂、營房等,是城堡的行政中心。「外城」位於「內城」的西北隅,是為了加強「內城」的防衛而建,呈長方形,比「內城」稍低,上面有宿舍、醫院、會議廳、辦公室、倉庫等公共設施。

只是入清之後,政治重心移到台南府城內,城堡的重要性減低,於是牆垣日漸坍毀,而清末沈葆楨興建「億載金城」時更是從這裡掘取磚石為材料。日治時期幾乎把整個荷蘭時期城垣剷平來興建紅磚平台及海關宿舍,以及後來的幾次整建,現在的「台灣城」就只剩下殘蹟了。

安平古堡 

從現在的台灣城殘蹟來看,城堡的構造十分堅固。從巴達維亞進口的紅磚,利用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成的混凝土黏合,技術精良。歷經時光的洗禮,斑駁蒼勁,高聳堅實的古城牆上盤據著古榕樹,老根新葉交錯,充滿歲月滄桑的美感。

安平古堡 

現在的台灣城殘蹟,保存最完整的就是這道外城南牆。鄭成功父子入住後,在這裡開了一道邊門,取春秋鄭國的典故命名為「」門。春秋時鄭國有「」門,鄭莊王、武王時雖然國土不大,卻禮賢下士,敢與諸侯爭雄,亦有大國之風。鄭成功藉此來比喻自己,雖然台灣幅員不大,卻也有恢弘之志。台南市政府特別在這裡放了一塊牌子說明這個典故。  

安平古堡 

整個安平古堡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紅磚平台上的雞蛋花了。這種又被稱為「番花樹」的植物據說是荷蘭人從南洋引種進台灣的,清香的花朵很有熱帶的風情。

青蔥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著白花;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清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7年)自福建來台灣北投勘採硫磺的郁永河在《台灣竹枝詞》裡就已經描述過這種外來的花樹。在其遊記《裨海紀遊》中更詳細作了以下的記述:「番花,葉似枇杷,枝必三叉,臃腫而脆;開花五瓣,色白,近心漸黃,香如梔子,宜於風過暫得之,近則惡矣;自四月至十月開不絕,冬寒併葉俱盡。」

我喜歡的,就是雞蛋花寬大葉片落下後的枝幹,蒼勁崢嶸的姿態,很有凝駐時光之流的味道。 

安平古堡 

不過,詩人來的季節約莫是夏天,夏天時,遍地的落花,觸發了詩人的雅興,讓詩人寫下了《古都》:

彷彿就像回應一聲的呼喚
在轉角處,若隱若現,
彷彿在追尋與踐約的
就是那種似曾相識而又隔世的感覺
錯過了,轉眼又是幾十年!
小小的因,帶動了多少盛衰的果,
雞蛋花在安平古堡流淌遍地,
老榕根鬚緣歲月伸延,
即使過了億載金城的護城河
砲口依然一致向外,
好像永遠的歷史
永遠有敵人,
永遠有戰艦準備向安平港駛入
陰曆十五,商船泊埠,
一簍簍的貨物自漳泉來,
自運河搖橹乃入城,
擾攘的市集,
接踵而來的人群,
那時古都依然新穎而快樂
並且流行最時尚的服飾與髮髻,
所有燒香時許下的願,
皆將於今生來世一一還清。
小西門外有一樹樹的合歡
入夜以後,露濕台階,
膽怯的葉子彼此才敢耳鬢廝磨。
當年初戀南下的火車,
有人酣睡在寬厚的肩膊.....

張錯《古都》

安平古堡 

我走過詩人筆下「根鬚緣歲月伸延」的老榕,下一站,該是護城河那頭的「億載金城」了。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