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應該沒有人會知道轉戰海峽的政府,竟然50年後還沒打回大陸。
經歷過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的硝煙不遠,在那個兩岸對峙的年代裡,砲彈可能從天而降,但遇到「過年」這件事,不管怎麼說,該過的還是要過。
50年前,也就是民國54年(1965年),金門還是戰地,而「正氣中華日報」是最主要的傳播媒體,許多重要事件與社會群相都在上面呈現。
那一年,春節是國曆2月2日,在那之前,從1月29日到2月1日,金門防衛司令部辦理拔河比賽,讓不同單位的國軍弟兄上場較量身手。
從春節當天(2月2日)的正氣中華日報,可以看見當時的金門是怎麼過年的,套句報導上的用語「本島全體軍民昨日在加強戒備下,均以無比興奮的心情歡渡五十三年的大年夜。」
當時部隊是遴選代表性的遊藝隊到指揮部表演,民間則是各鄉鎮組織一隊以上的化妝隊到金城運動場會師後,再自行到各鄉鎮表演。
前一天的除夕,司令官率領上校以上軍官,帶著大批物資與糖果到各前哨的每一個碉堡慰問官兵弟兄。
部隊裡,先前有各自的民間藝術比賽,特優的單位將到不同部隊去拜年,而連隊單位則有幸運大摸彩,春節期間天天加菜。
當然,在那個年代裡不會忘記所謂大陸苦難同胞,除了加強喊話播音外,還以空飄與海漂方式飄送傳單禮品給他們賀節。
其中一個部隊(2944附1部隊)在正氣中華日報中有特別報導,還附了一張弟兄反串「克難小姐」的相片。
有一則報導提到某部隊福利分社的摸彩方式與獎項,最大獎是毛線衣一件及西裝褲一條,再來是皮鞋一雙,之後大小獎項,彩彩有獎,獎獎不落空。
至於民間的報導,不外乎民生物資的供給與物價漲跌。此外各種充滿戰地氣息的春聯也在報導之中,像是「革新動員戰鬥 團結互助合作」「一二三三民主義 四五六合家平安」等。
最有趣的是一則關於金門特殊年俗的報導,原來金門人在除夕夜會在門後倒放一對甘蔗,到大年初一時再把它扶正,討個吉利。
隔天的正氣中華日報上依舊有春節相關報導,依舊強調這一年的民間遊藝主題是「毋忘在莒」,而前一天由部隊編組的遊藝隊伍則到擎天廳前廣場像司令官致敬,每個單位得到一千元與兩條雙喜牌香菸。
另外還有駐軍贈送肉米給村婦過年的報導,發掘人間的光明面與軍民一家的相互照應。
只是世間事不可能盡如人意,一則找人啟事記錄了一個婦人逃家之舉。
不知道後來這個逃走的婦人有沒有回家?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