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之後,國軍官兵秉持著「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的信念,在地質堅硬的金門島上開鑿了許多地下設施,其中太武山腹的擎天廳與位於夏興的花崗石醫院被視為地下金門史的代表作,而花崗石醫院更被視為全世界唯一的坑道醫院。然而,所謂的坑道醫院其實不只一個,著名的擎天廳在必要時也可以轉型為醫院。在與金門本島一水之隔的烈嶼島上也還有一個坑道醫院,而且就位於烈嶼主要對外口岸的九宮港旁。 這個被稱為「九宮醫院」的地方,就在烈嶼最負盛名的景點「九宮坑道」旁,不過因為坑道口被兩堵迷彩的高牆阻擋,一般人如果沒有刻意留神是找不到的。
與著名的花崗石醫院相比,九宮醫院的坑道口明顯的樸實許多,目前也看不到任何關於醫院的標示,不知道的人看到現場,會以為是一般的坑道,但對烈嶼的軍民來說,這裡曾經是島上唯一的醫療設施。雖然1967年烈嶼就成立了衛生所,但是1977年時就遷到這裡與當時已經存在的九宮醫院合併,直到1987年為止,所以這段時間再烈嶼出生的人,說不定都是在這裡見到這個世界的第一道亮光,發出第一聲宏亮的聲響。
目前所看到的坑道口有兩個,同樣位於金門國家公園烈嶼管理站的正下方,這個是面對山壁在左邊的坑道口。雖然裡面幾乎空無一物,但也沒看見其他雜物,環境整理得還不錯。
或許是因為金烈水道就在前方吧,坑道裡面不時可以聽到傳進來的海潮聲。
從坑道口往裡面看,裡面並不是單一的坑道,而有其他的分支。
1987年烈嶼鄉衛生所歸建,軍醫院也遷到黃厝。時至今日,或許只有老一輩的烈嶼人,還有曾經來這裡看醫官的阿兵哥們還記得這個地方吧。
海潮聲依舊,醫院已走入歷史。
不知道是刻意還是巧合,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曾經是醫院的坑道口外種滿了「苦檻藍」這種植物,是不是隱喻戰地軍民在醫療上受過許多苦呢?如果依照國家公園之前委託的調查案,這裡即將成為所謂的「動態模擬展示室」,提供外來的遊客一種坑道遊憩的體驗。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劃,我只知道,醫院本來是個能讓人看盡生老病死,人間百態的地方,隨時都有可以傳述的故事。作為一個外來遊客遊憩的場所,對於在地居民的情感而言,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如果這裡真的成為一個布滿大型機械的區域,那些曾經在這裡出生的新生命,或是曾在這裡送走摯愛的人,又要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一切的改變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