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風動石

 金門「太武山十二奇」中最容易讓人搞錯的奇景,莫過於「風動石」了,如果你在登太武山的途中問人:「風動石在哪裡?」大部分的人會跟你說:「不知道!」有些對於太武山登山道路比較熟悉的人則回指引你沿著玉章路,往太武山後山的方向走,然後好心的告訴你:「風動石就在路邊。」當你真的依照指引往太武山的後山前進,過了海印寺再往前走一段路後,就可以看見下面這一塊位於岩盤上,刻著「頑石點頭」的石頭。

金門太武山玉章路石刻群-頑石點頭

如果不放心的話,可以繼續往前走,前面有一塊更大的石頭也是位於岩盤上,刻著「其介如石」,同樣看起來不是很穩固,似乎風大一點就可以把它搖下來。於是你心裡便會產生疑惑:「到底哪一塊是風動石啊?」然後開始後悔剛才過海印寺時忘記跟菩薩拜一下,現在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金門太武山玉章路石刻群-其介如石

事實是殘酷的,如果你是從太武山公墓方向上山的話,其實走到這兩塊石頭的所在地就代表走錯路啦!

這兩塊都不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風動石」,真正的「風動石」早就過啦!

風動石與電視轉播塔太武山上像這樣看起來隨時會被風吹跑的石頭其實還不少,但既然能被列名在「太武山十二奇」之中代表它一定有過人之處。所謂的「過人之處」要嘛就是像「跨鰲石」一樣長得特別奇怪,要嘛就像「眠雲石」一樣有名人題刻,這些都沒有的話,那它就是比別人還要大上許多,才會讓人望之驚嘆。

先來看看這塊奇石到底在哪裡吧!

雖然說傳為明洪受所作的《太武巖十二奇誌》中就提到了「風動之石」的奇景,但可惜沒有指出確實的位置。更神奇的是同一出處的《滄海紀遺》的《詠太武山十二奇》詩組中,壓根沒有提到「風動石」,所以要嘛就是洪受的記憶力不行,要嘛這些詩文不是出自洪受之手,甚至根本不是出自同一人的筆下,關於這個問題且按下不表,日後再作處理。

再來看看清黃琇的《太武山十二奇記》吧!

由是循崗陟巘,跋履於塔之左。忽一石突兀在高原之中,每雲雨驟至,狂風怒號,石為之動,如輕風之拂芳草,曰風動石;何所生之異耶?

嗯!有點眉目了!依照這一段文章的說法,「風動石」是在「塔」的左邊高原上,問題是「塔的左邊」到底是哪邊啊?是面對塔的左邊?還是背對塔的左邊?所以這個以「塔」為基準的方式需要仔細推敲。

這個「塔」指的是什麼?

當然不是現在太武山頂的「電視轉播塔」,最好是清朝時有電視啦!而且還有轉播塔!這個「塔」指的當然是也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倒影塔」。 

DSC_0755.JPG

下一個線索同樣要從洪受《滄海紀遺》中去找。

《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二首》的註記中有:「因題勒于風動石之左」,由此可知,在明隆慶六年(1568年)丁一中題詩之前,「風動石」這個名詞就已經出現了,所以這個景點是五百多年前就有的,也因為《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所在的「眠雲石」已為人所知,我們可以得知在詩碑右邊那塊大石頭就是「風動石」,只要找到詩碑,就能找到「風動石」啦。

太武山風動石

不過,現在風動石並沒有「每雲雨驟至,狂風怒號,石為之動,如清風拂芳草」的奇景,因為國軍進駐之後,用水泥把它的基座黏了起來.....

太武山風動石

被定著住的風動石下變成了彈藥庫,這也是為何之前這一帶從前一般人無法進來的原因。

附近都是管制區啊! 

太武山風動石

所以,像是清朝林樹梅《太武山十八詠》詩組中:

何曾石點頭,欲訝風生草。感此息機心,悠然悟天巧。

或是民國林乃斌《太武山十八奇分詠》中:

獨立臨崖亦險哉,腳跟搖曳費疑猜。如何人力難推動,偏為微風轉側來。

的奇景終將不再。

太武山風動石

看到這顆巨大的岩石,再想像它隨風搖曳卻不倒的樣子,的確就能讓人了解它神奇的地方。只可惜巨岩如今已不再隨風搖動,只留下矗立路旁的巨大石體,與讓人費疑猜的「鳴隺」石刻,留在太武山電視轉播塔畔,註記這個早為人所知,卻又被遺忘的太武山奇景。

太武山風動石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