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37.JPG

 

撐了一個多月,終於寫到四月十二迎城隍遶境巡安這個部份了。

說真的,寫了三年,三年的順序都不一樣.........

官方說法都是:

紅綵、遷治紀念旗、了亞、托燈、馬上吹、范謝將軍、顏柳將軍、恩主公、關帝爺、蘇府四千歲、天后宮媽祖會香陣、旗牌、執事、瓜鍻、董牌爺、文武判官、南管樂隊、香燈、鄉老、道士、香擔、神駒、十音、天女散花、邑主城隍、遮陽涼傘、城隍粉閣、隨香善信、四門境香陣。

事實上,這個順序只是參考用的.......

去年的實際順序請參考:遊龍-2008金門四月十二迓城隍遶境巡安隊伍 鬥陣-2008金門四月十二迓城隍城隍陣仗與四境香陣

前年的實際順序請參考:聖者的行進-金門浯島城隍遶境巡安(一) (二)(三)(四)(五)(六)

對照之後就知道我在講什麼。

本來今年很不想寫這一段的,不過講話要有證據,所以考慮了幾天,還是決定把今年看到的順序寫出來。

先聲明,我寫的是我當天在金門商會(昭德宮)前看到的順序,不要再隨便給我扣帽子。東西可以亂吃,話不要亂講,流彈別亂打。

一如往年,整個遶境巡安隊伍同樣分成四個部份:紅綵到顏柳將軍是第一部份,屬於前導行伍。再來是從恩主公到天后宮媽祖香陣代表的是第二階段,是各路來觀禮的神明。然後從旗牌到隨香善信是第三階段,是浯島城隍爺本身附屬的陣頭。最後的四門境香陣則是後浦四個門境的神明與遊藝陣頭。

今年整個隊伍的開始是從紅綵開始,不像去年有乩身先來打招呼。

DSC_0140.JPG

第一集團中,有邑主城隍遷治紀念旗,明白的點出這次的遶境是為了慶祝城隍遷治,而不是因為城隍誕辰,真正的城隍誕辰是農曆五月十七日。

後面是被稱為「了亞」的開道大鑼。「了亞」是直接音譯自馬來語,由馬來鄉僑傳回金門,沿用到現在。之後的「托燈」又稱為「頭燈」。

DSC_0143.JPG

托燈後出場的是「馬上吹」,去年的節目表用的是「大鼓吹」,一般編制是四支哨吶、兩支掃角、一面大鼓,鈸、鉦、鑼各一。從前騎在馬上,由十匹馬載著十位樂工,所以樂工不只要會吹奏樂器,騎術還必須精湛,否則場面就難看了。這幾年沒有騎馬,所以編制變成十二人,多的兩個人負責扛鼓。

「掃角」長的很像嗩吶,也有寫作「哨角」或「肖角」的,具有長長的管子與像喇叭的開口,長度與一個成年人相當,吹奏時要雙手舉著,聲音低沉而相當具有震撼力,所以大多會在隊伍的最前方,否則會讓前方的人吃不消。也因此,在民間活動中掃角前方是不會有陣頭的,只會有前導的隊伍。

DSC_0144.JPG

今年的編制是四支掃角、四支嗩吶、一面大鼓、一面鈸、一面鑼,一面鉦,比一般編制多了兩支掃角。鑼是由其中一位掃角手兼任,而鉦掛在鼓邊沒有使用,所以整個陣頭的人數還是維持在十二人。

個人是認為,如果現在不騎馬了,用「馬上吹」的名字真的很奇怪,不如就像去年用「大鼓吹」或是「鼓吹陣」來稱呼比較恰當。

這是整個隊伍的第一個陣頭,掃角本身就有開道的功能。

DSC_0147.JPG

然後出現的是范、謝將軍。

這兩尊軟架的范、謝將軍,頭部為木製,身體是由竹架編織而成,距離現在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外表看起來是十分嶄新。這是因為每年四月初六都會由將軍爺會的爐下弟子負責更換新衣,舊有的衣服則由弟子迎回家中供奉。

早期的帽子是皮製的,是由大陸製作。兩岸分治後才改以將軍帽代替。現在神像外貌是民國八十九年大整修後的結果,帽子改成白鐵材質。

DSC_0155.JPG DSC_0159.JPG DSC_0161-1.jpg DSC_0164-1.jpg

再來進場的是原屬於福州「東嶽泰山廟」中的神靈。

這個陣頭是民國卅八年之後才加入迎城隍遶境行列中。最早是因為當年轉進金門的福州籍游擊隊成員為了希望能夠得到家鄉神明的保佑,憑印象所及塑造「伏魔將軍」,但是因為某個環節出狀況,所以作成了顏、柳這兩位督察使。基於對神靈的尊敬,這兩位督察使沒有被化掉,而與伏魔將軍一起手護著金門鄉親。

原本顏、柳這兩位督察使是被供奉在森羅殿,之後才被請入浯島城隍廟。現存的這兩尊是民國七十九年重塑,原本材質為紙與碎布,如今材質與范謝兩將軍相同。

這個陣頭除了軟架神像之外,還包括一個前導的旗陣。

DSC_0166-1.jpg

前導隊伍的最後,是一個應該是信徒提供的管樂團。當然像這一類西式的樂團,出現的年代當然就不會太久了。

前面那塊有著捐獻人姓名的紅綵雖然很顯眼,但是與整個隊伍的風格還不會相差太遠,基本上看了也不會讓人覺得太礙眼。

DSC_0170-1.jpg

前導隊伍走完,再來就是各路作客神靈出場了。

領銜的,當然是對金門開發最重要的開浯恩主牧馬侯陳淵的神轎。

當神明的轎輦出現時,地主寺廟的人員就會上前換香。

DSC_0171-1.jpg

第二座神轎,是內武廟的關聖帝君。

DSC_0174.JPG

關聖帝君之後出現了一個鑼鼓隊,為什麼這裡會出現一個鑼鼓隊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後面出場的是今年輪值門境東門境內的神明,也是昭德宮的地主蘇府千歲。但是前年這個位置也有樂團,是來自大陸石獅市的南音藝術家協會群芳樂府。或許這個位置本來就要安排比較熱鬧的出場也說不定。

依照四月十二迎城隍祭典的由來來看,最早是因為總兵陳龍從金門城遷治到此,而蘇府千歲其實是班兵的守護神,會不會因為這樣的淵源而讓蘇府千歲有特別的出場,這就需要更多的文獻出土之後再做推論了。

不過,遶境隊伍到此次序就開始亂了,原本應該在後面出現的鄉老與道士雜在隊伍裡提早出場。

DSC_0178.JPG

照理說,蘇府四千歲後面應該要接著天后宮媽祖香陣,然後除了城隍爺以外參與遶境巡安的官祀神明行列才算是告一段落,可是.........

接著蘇府四王爺神轎後面出場的就是浯島城隍本身專屬的陣仗了,那天后宮媽祖香陣跑到哪裡去了呢?????

請待下回分曉。

我只能說,那個順序表真的只能參考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