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三眼井

向晚的南山聚落,海洋的味道隨著居民收成的海蚵,飄散在巷弄之間。行走其間,眼中看到的是民居土壁夾雜的蚵殼,鼻腔充塞的是潮濕略帶鹹味的空氣,輕風吹拂,告訴人們這是一個屬於海洋的聚落,關於戰爭的過往,似乎只能頹圮的宅院中遙想。

這樣的黃昏,其實正是居民忙碌的時候,從潮間帶歸來的漁人,拿著工具在門前剝蚵,收穫滿吸海洋精華的石蚵。園圃裡的老者,提著掿大的桶子,從聚落邊緣,緩步走進這個巷弄交接的角落,汲取深藏土地裡的生命之液。

這是屬於南山的黃昏,人們從各方聚集於此,提取滋養水分的所在。或許彼此沒有交談,一個眼神,一個點頭,便是千言萬語的交流。

三眼井,南山常民文化的中心。

金門三眼井

傳說,清朝康熙年間,古寧頭的李家,出了一個名為「永輯」的人。李永輯,字璧瑞。康熙初年隨著遷界令,移居到了內地,從軍後屢建軍功,官至廈門中軍副將。功成名就之後,想到濱海的故鄉沒有湖泊溪河,鄉親取水不易,在家鄉挖了一口井。這口井,現在的人量度,記下了這些數字:深約6公尺,直徑約140公分。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同時汲水,以石條加蓋的井口上開了三個孔,人們因此稱這口井為「三孔井」或「三眼井」。

《金門縣志》上是這麼寫著:

三孔井:在古寧頭南山村中,井欄鑿石作三孔,如品字形,可三人同時汲取之。

這口井,以紅磚砌垣,上部加塊石,井口以石條加蓋,留著三個圓孔,各置一個青草石鑿成的7公分厚井欄,高40公分,口徑33公分。不過,在一次鄉村整建中,周圍加鋪花崗石板,使井欄降低了10公分。

雖然外貌變了,三眼井依然泉水充沛,提供人們汲水、洗衣、灌溉,與周圍廣場一起成為鄉親凝聚感情的空間。

金門三眼井

井,是聚落的生命之源,需要神靈的守護。

金門的井,開鑿之後,境主神明遶境出巡時,不會忘記派駐兵將守護聚落裡的井,透過釘五方的方式,由乩身們在井欄或附近設置符令,為鄉親看守著水井的安全。

三眼井邊,比一般的井安置了更多的竹符,有了更多的守護。或許,這些竹符就是南山人的心,守護著三眼井,就像是守護了聚落裡的人情。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