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藥井

很可愛的的動物造型椅吧?要不要猜猜看這在哪裡?

這裡可不是那個國小或幼稚園的遊樂區唷!

這裡是有「金門第一井」之稱的「藥井」近年來施作的造景。

金門藥井

「劍井」位於現在的金門鎮賢庵國小對面的馬路邊,傳說是唐朝時開浯恩主陳淵常見金門島人常生病卻苦無良藥,求助神力揮劍,劍指向現在藥井的位置時,泉水頃刻湧現,居民趕往汲取飲用後所有的病都痊癒了。從此之後,島民只要生病就會來汲取井水飲用,喝下後百病全消。

如此靈驗的「神水」,當然免不了被人汲取殆盡的命運,民國70年代,藥井的水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源源不斷了,甚至幾乎乾涸,必須靠馬達抽取才有辦法取水,於是井口多了些水管抽水,古井因為位於田間,周圍住家稀少,周圍景觀也日漸荒廢。

今年(2008年),金門鎮長為了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不但將藥井重修,也將周圍環境做了整理。  

金門藥井

整理過後的「藥井」,井口仍然維持原來的八卦型,只是井口被太極圖封起,不再讓人從這裡汲水。除了保護原有的水源之外,應該也跟它位於國小旁邊,擔心學童不慎落井有關。

青斗石的井欄多了點美觀,卻少了點古意,但是背後開浯恩主功及離民的傳說卻依舊會不斷的流傳下去。  

金門藥井

重修後的「藥井」除了井本身之外,周圍的環境也做了整理,井旁用花崗岩圍起的了欄杆,欄杆外則設置了石碑、汲水器、步道及造型石椅。汲水器讓遊人仍能親身取用「藥井」的井水,石碑上則記載了>「藥井」的歷史及重修的始末。

   

金門藥井

石碑以「劍插地而甘泉湧出」的意像設計,以劍為造型,下方配置泉水湧出圖騰,劍柄寬96公分,高有1.2公尺。材質為山西黑崗岩,碑體高達2.5公尺,外觀並鐫刻有藥井重修誌的碑文。   

金門藥井

石碑上碑文如下:

藥井,訛為浴井,傳為牧馬侯神劍所指,舊有碑鐫「藥井」二字,今遺井在田間,口不盈二尺。

此井相傳是唐牧馬侯陳淵率眾來金牧馬時,因部屬染疾,牧馬侯乃拔劍祝禱插地,泉水汩汩而出,以水癒部屬之疾。陳淵坐化後,凡鄉人生病求禱,則經由其劍所指處,湧出靈泉,飲者立癒,後取名為「藥井」或「恩主公井」,此井因而有「金門第一井」之稱

近因疏於維護,年久失修已漸殘破,古蹟失色,有鑑於此,鎮公所為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及其週邊景觀,使「藥井」能如其名,永護吾島鄉民,特以為誌。

金城鎮長 蔡輝詩謹誌

金門藥井

花崗岩步道兩旁的造型石椅以可愛動物為造型,鴨子、大象、兔子、小豬等造型的石椅雖然與「藥井」不太搭配,不過卻在與背景的賢庵國小對照之下,讓「藥井」周圍充滿了童趣。

金門藥井

依照金門習俗,井是有神靈的,所以「藥井」周圍也可以看見祭井用的竹符。

其實「藥井」本身做為一個遊賞景點是稍微嫌單薄了一點,所以外來遊客多不會在此停留,加上現在金門人也很少汲取井水治病,會來的,大多是附近賢庵國小的學童。但是如果能配合「古官道」或是周圍的文化點作一個旅遊套餐,或許能有更多人親近「藥井」吧!而不是讓「藥井」成為遊客搭乘遊覽車到金城或是莒光樓途中順道提一下的點。

 
相關報導: 

立碑誌重修金門第一井重煥光彩

記者李金鎗/金城報導

有金門第一井之稱的「藥井」,經金城鎮公所規劃設計整修立碑,整體建設暨周邊環境美化工程已全部完竣,昨日並通過總驗收,金城鎮長蔡輝詩表示,藥井經整修立碑後周邊廣植花木,顯得更有活潑氣息,予人煥然一新之感,藉此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將提供觀光客一處留影紀念好地點及學校教學環境的活教材,也讓地區觀光事業更為蓬勃發展。

唐牧馬侯陳淵以劍指地而挖一井時,原只為取山麓之甘泉以為民療疾,因井中溶於水中的礦物質果然具有療疾的功效,故後稱之為藥井,或稱為恩主公井,因閩南語音諧之故亦有稱之為洋井者,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為破除迷信,乃奉內政部核准更改其名為浴井,民國四年金門設縣後屬第一都之後浦保,五十四年以後屬金城鎮賢庵村。近因疏於維護,年久失修已漸殘破,古蹟失色,有鑑於此,鎮公所為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 及其週邊景觀,如今完工景觀煥然一新,更豐富藥井內涵及美好舒適的空間呈現,可望成為地區新地標及新遊憩景點。

金城鎮長蔡輝詩指出,位於金城鎮賢庵國小校門口左側路旁的藥井,早期豎有的石碑也被改成磨光的花崗石碑,默默佇立了五十多年了,凡是在賢庵國小讀過書的學生都應該不陌生才對,每天都在那附近嘻笑、打鬧,伴著他們度過悠悠的六年歲月。但我想,知道那個藥井由來的人應該是少數吧!更甭提其歷史淵源了。

至於藥井重修誌所鐫刻詞句是:

「藥井,訛為浴井,傳為牧馬侯神劍所指,舊有碑鐫「藥井」二字,今遺井在田間,口不盈二尺。

此井相傳是唐牧馬侯陳淵率眾來金牧馬時,因部屬染疾,牧馬侯乃拔劍祝禱插地,泉水汩汩而出,以水癒部屬之疾。陳淵坐化後,鄉人泥其遺骸為像,結草為菴於侯始駐之處,歲時尸祝,目為護驥將軍,凡有款謁,昭答如響,遇旱禱,則甘霖沾足,荒時則驅蝗赴海,疾禱則靈泉湧出,(即藥井塘,乃神劍所指者),而飲者立瘥,後取名為「藥井」或「恩主公井」,此井因而有「金門第一井」之稱。。(這一段跟實際有出入)

近因疏於維護,年久失修已漸殘破,古蹟失色,有鑑於此,鎮公所為保存歷史遺跡,拓展觀光資源及旅遊景點,特規劃整修「藥井」及其週邊景觀,使「藥井」能如其名,永護吾島鄉民,特以為誌。

金城鎮長 蔡輝詩謹誌」

蔡輝詩說,這座以劍指地而甘泉湧出的碑體高達二點七五公尺,採八角形柱體、山西黑崗岩外觀,下方配置泉水湧出圖騰,劍柄寬九十六公分,高有一公尺二十公分,並鐫刻有藥井重修誌的碑文,此碑的設計以劍為造型,形狀奇特巧妙,周邊並結合花崗岩的步道,取水機、造型石椅,地坪廣植花木,綠茵鋪地,顯得更有活潑氣息,寓意深邃耐尋,是一處觀光客留影紀念好地點。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8-2-23-22-48-1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