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浦南門居民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準備工作

一直覺得,一個地方的美麗並不只在於擁有壯闊的山水、旖旎的風光、悠遠的歷史或是有趣的景點,在這些之外的濃厚人情與友善才是一個地方最美麗的風景,而被金門在地人稱為「後浦」的金城老城區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只是在人們對金門前線戰地的印象太過深刻,這些深藏在巷弄之間的美麗便常常被來金門旅遊的人在無意間忘記。

後浦-1-1-horz-vert.jpg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後浦小鎮(金城市區)

從Google MaP所提供的衛星空照圖來看,由民生路、民權路及民族路所環繞而成的範圍便是清朝時期的後浦街區範圍,這個城市規模從清朝到現在還保有原本的面貌。雖然說後浦從來沒有一個真正城牆的砌築,但是根據《金門珠浦許氏族譜》的紀載,明朝嘉靖年間居住在此地的許氏家族便以建築土堡,而這個土堡更讓後浦許氏一族避過了嘉靖卅九年(1560年)的漳州海賊入侵。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總兵陳龍將金門的政治中心從金門成移到後浦之後,後浦不但成為全金門的軍政中心,官方建築紛紛設立,經濟也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了幾條主要的市街,也構築成現在後浦的主要街區結構。

現在這個範圍之中,不但擁有被稱為「台閩第一坊」的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及紀念理學大儒朱熹的國定古蹟「金門朱子祠」,其他如金門鎮總兵署奎閣陳詩吟洋樓、邱良功古厝、將軍第等金門縣定古蹟;後浦武廟閩王祠模範街林斐章大宅林可遠三落大厝許金鐘洋樓許允選洋樓、靈濟古寺、陳氏祠堂、珠浦許氏家廟、後浦基督教會堂等歷史建築,密集的文化資產讓這個從唐代中葉就逐漸成形的古老聚落充滿了盎然的古意。

後浦導覽地圖~1  

體驗後浦老街區之美的最好方式就是「步行」,安步當車地穿梭在古老巷弄之間。不用擔心到後浦老街區的交通,金門陸上交通樞紐的金城車站就在鄰近。也不用擔心沒有導遊領隊帶領而無法了解老城區之美,在陳氏祠堂旁的「後浦十六藝文特區服務中心」裡,你可以用有照片的個人證件或是2000元押金,免費借到金城鎮公所提供的「金門縣金城鎮公所觀光語音導覽設備」,當然別忘記索取上面這張由金城鎮公所提供的「悠遊金城」觀光地圖,它可以引導你去親身體驗後浦。

將軍第前石路 傳統糖果店
莒光街 莒光街
曬麵線

不過對我個人來說,我喜歡漫無目的地在這個老城區裡恣意晃蕩,因為無法預期在下一個轉角之後會遇到些什麼,這樣的散步方式總是會給人帶來無限驚喜。

或許在下一個轉角,你會遇到隱身在古老巷弄中的鋪石街道,可以遙想詩人筆下那達達響起的馬蹄聲。當然,這樣美麗的相遇並不是個美麗的錯誤,你也沒有太多情緒去思考自己是個歸人還是過客的問題,因為下一個轉角轉瞬即到,下一個驚喜即將迎面而來,而這個驚喜,可能是幾塊布滿時光刻痕的老店招牌,或是勾起兒時甜美記憶的懷舊糖果小舖。青天亮麗的日子裡,沐浴在陽光下的金門特產,綿長的金門麵線隨風輕擺,更是撩起遊人浪漫的情思。

後浦風制石 石敢當

在這樣的巷弄裡,可以安排一些特殊的旅遊活動行程,尋訪辟邪物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像風制石,是台灣沒有辦法看見的。有些雖然台灣也有,卻有著不同的面貌。像是這個作成獅子造形的石敢當,到底要說它是辟邪石獅還是石敢當呢?像這樣的趣味,總是不期然地與旅人在古老巷弄中相遇。

金門鎮總兵署

凡是旅行,都該有個起點,要在後浦開始旅行,最好的起點就是「金門鎮總兵署」,在這個台閩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衙署裡,訴說著許多關於金門前世今生的故事,裡面的每一個展示空間都是一場戲,戲中上演著城市的往昔身世與古往今來的嬗遞。

當然,最重要的是裡面的旅遊服務中心,裡面不但展示金門深度旅遊的相關書籍,也準備了各類的金門觀光行程摺頁讓人索取,有不清楚的地方也沒有關係,熱心的服務人員會幫你解決所有旅遊的相關問題,就算一個人來自助旅行也不會有困難。

邱良功母節孝坊 邱良功母節孝坊前的石獅仙姑

想要尋找後浦在地小吃的人,金門鎮總兵署附近被當地人稱為「貞節牌坊」的「邱良功母節孝坊」周邊是這些小吃的集散地,像是廣東粥、麵線糊、肉羹麵、手工蛋捲、蚵嗲等等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如果你前一夜住在後浦,不妨早晨來這裡走一趟,除了趕早品嚐美食之外,別忘了看看每天清晨的第一道陽光是不是果真如傳說般會照射在牌坊腳下那一尊唯一被彩繪的石獅-石獅仙姑上,也別忘記買了樂透之後來這拜一下,說不定下一期的頭彩號碼就在你手上。

林斐章故居 邱良功古厝聖旨井
將軍第

閩南傳統民居的磚紅,是後浦老城區的基本色澤,在這溫潤而不張揚的城市色彩中,有著金門先人過往的豐功偉業。無論是官至浙江水師提督的邱良功,還是浙江溫州鎮總兵的盧成金,他們的故居是與週遭的氛圍融成一片的,有著無須聲張的厚實與不陡峭的高度,自然地閃耀著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

林可遠三落大厝

林斐章與林可遠祖孫,無論是捐資建築奎閣或是助官防盜,所居住的林斐章大宅林可遠三落大厝所顯現出的都是樸實無華的從容大氣,雖為仕紳之家,居住空間卻呈現出屬於庶民生活的平實空間美學。

後浦武廟 朱子祠
奎閣 魁星爺 奎閣
奎閣 

作為一個政治、軍事與經濟中心,後浦老城區自然也有不少的官祀建築,而這其中有許多現在已經成為金門的重要文化資產,無論是駐軍武將倡建的後浦武廟還是文人士子崇敬的奎閣,崇文尚武的風氣早隨著朱熹的教化而將這裡塑造成海濱鄒魯之地,而浯江書院中的金門朱子祠則代表著後浦人對這位南宋理學大儒教化金門的最深感念。

許氏家廟 陳氏家廟
閩王祠 閩王祠

金門傳統聚落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於社會生活的中心不在宮廟,而是在於「宗祠」,所以到了春秋祭祖的日子,不論是離散到何處的鄉族,都會返回鄉里參與祭典,所以在金門旅行會有到處是「宗祠」的感覺,這是因為強大的宗族認同造就了宗祠建築的蓬勃發展,後浦老城區裡就有不少宗祠建築存在,其中閩王祠、陳氏祠堂、珠浦許氏宗祠等更被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對於在地人來說,宗祠是不是歷史建築或許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宗祠的存在是有絕對的必要性,因為有這樣的建築存在,以血脈維繫的關係就有了依歸之地,宗族情感也有了地域的認同。對於遊客來說,這些宗祠就像是不同家族的榮光展示場,除了精雕細琢的建築構件之外,那些高掛的匾額裡有著一個又一個說不完的家族故事。

模範街 模範街
模範街

不像台灣過往是個以移入為主的移民社會,清末民初的金門人口大量流出,「落番」到南洋去尋找新天地。而這些「出洋客」出國後,在海外功成名就便衣錦還鄉,便將在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見到的殖民地樣式建築移植回故鄉,也造就了金門數百棟「洋樓」的興建。

這些「洋樓」建築,絕大多數是建築樣式的模仿,所使用的材料與聘請的匠師不是取材自金門,便是由鄰近的廈門購買而來,與台灣同類建築是由日本殖民統治所引進,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脈絡,所以呈現出一種特殊的中西合璧風格,也讓金門的「洋樓」建築有了一股非常吸引人的獨特魅力。

後浦老城區中,這樣的「洋樓」建築不在少數,其中的模範街更是整個丁字型街區建築都採用紅磚圓拱,滿溢著奇特的異國情調。

陳詩吟洋樓

後浦基督教會堂

鄧長壽洋樓

這些洋樓或許為民居,或許為教堂,都以各自的表情來豐富後浦老城區的文化內涵。

幾乎每一棟洋樓的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如陳詩吟洋樓般發生在建築興建的時候,也或許如鄧長壽洋樓般是發生在國軍進駐金門以後。有的故事像後浦基督教會堂一樣紀錄了一段信仰在異地傳遞的過程,有的像許金鐘洋樓般駐記著地理環境的滄海桑田。

陳詩吟洋樓 許金鐘洋樓

無論故事如何進行著,這些洋樓身上兼具中西的建築元素都不會消失,陳詩吟洋樓的西式立面下,大門口依舊有著龍飛鳳舞的漢字對聯,而許金鐘洋樓的天使塑像背後,八卦照牆依舊忠實地守護宅第。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

想要體驗後浦的人文之美,絕對不能錯過廟會活動,尤其是去年才被金門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的四月十二日迎城隍,這是金門島上每年最大的廟會活動,是清總兵陳龍遷治後浦時,在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古地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的遷治紀念日。

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整個後浦老城區洋溢著歡樂的氣氛,而由浯島城隍廟中的邑主城隍爺所領軍的遶境巡安隊伍沿線更是擠滿了人潮,遶境隊伍出發前的浯島城隍廟更是擠的水洩不通,每個人都以辦喜事的心情來參與這個一年一度,宛如嘉年華會般的金門宗教盛事。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北門神輦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天后宮蓮花大鼓陣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東門蜈蚣座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北門太子爺神偶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東門蜈蚣座

遶境巡安隊伍除了後浦的諸天神靈之外,每個相關宮廟與四個門境的居民也都各自的方式來參與盛會,像是天后宮的蓮花大鼓陣、東門境的輪裝推動蜈蚣座、西門境的人力蜈蚣座與跑旱船、南門境的鄭元和打花草、北門境的舞獅陣,這幾年還加上其他鄉鎮甚至兩岸三地不同地區廟宇共襄盛舉的陣頭,這些陣頭將整個後浦渲染的熱鬧繽紛,充滿了宗教人文之美。 

後浦南門居民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準備工作

相較於遶境巡安活動的熱鬧繽紛,我個人是喜歡在農曆四月十二日的當天上午就先到後浦,一方面先安頓好下午的參訪路線,一方面也是要去參與後浦各個門境的準備工作。

沒有一個地方的廟會準備比後浦人對於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的專心致意更讓我感動,不只是全家成員出動,鄰里之間也會互相協助,年老的長者、懂得化妝技巧與梳頭的婦女,每年到了這個日子裡便自發性地成為了義工群,當精壯漢子們正在養精蓄銳地準備午後扛神輦或堆動粉閣的工作時,他們便開始「妝人」,為參加廟會活動的孩子們換上古裝,梳理打扮後準備登場。

看著長輩細心地為孩子細細描上藝陣必須的濃妝時,那種慎重的態度真的會讓人的心整個沉靜了下來,彷彿在這一刻,無論老少都知道這是一齣獻給諸天神靈的戲,是對眾神在過去一年庇祐的無限感謝。而這樣的感謝,也透過每年這樣的準備工作,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銘記在所有後浦人的心中。

後浦南門居民的四月十二迎城隍鄭元和打花草陣頭 後浦南門居民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準備工作
後浦南門居民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準備工作

完成妝扮後的孩子,有著最天真童稚的笑顏,無論訪客來自何方,他們總是驕傲地將長輩努力後的成果與客人分享。如果你像我一樣這些年每年都來,孩子們會記得你的臉,當你拿起相機準備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他們會以最沒有防備心的表情,擺出最自然的姿勢,讓你好好拍個夠。

這些孩子們從懵懂之時就知道,「妝人」是為了參與這一場盛大的宗教盛事,雖然一趟遶境巡安的路線走下來,汗水不但會濕透細心換上的衣服,還會弄花臉上好不容易化好的妝,但每年還是會努力地爭取上場的機會,綿延從父執輩繼承而來的傳統,將來再傳承到後世。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傳統戲曲表演

金門四月十二迎城隍的傳統戲曲表演

這幾年在四月十二日迎城隍期間,白天有交通旅遊局辦理的各式各樣相關活動,而夜間則是依照傳統請戲班扮演傳統戲曲。扮戲的人粉墨登場,在浯島城隍廟廟埕前的戲台上演著一齣齣既酬神也娛人的精采大戲。

每年上演的大戲不盡相同,有些年是台灣目前已經少見的高甲戲,有些年則是從台灣歌仔戲回流到大陸後所發展出來的薌劇。無論是什麼戲,這段期間的夜裡總是不時有鑼鼓聲響起,為平時靜謐的後浦城區帶來鑼鼓喧天的熱鬧景象。

想要來金門「鬥鬧熱」,在四月十二日迎城隍期間來後浦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玉蘭花百年老樹 百年木棉老樹
百年木棉老樹 百年木棉老樹 百年木棉老樹
百年老榕樹 百年老榕樹

除了豐富的人文景象之外,後浦老城區也有不少的珍貴老樹矗立其間,林可遠三落大厝前的百年玉蘭花是罕見的玉蘭花百年老樹,而金門鎮總兵署後院的百年木棉樹碩大的身軀在台灣地區的百年木棉樹中無出其右者。

至於總兵署中造型特殊的兩棵老榕樹,民權路上綠蔭成林的百年老樹群以及散佈老城區各地及老街的珍貴老樹們,也是老樹愛好者值得逐一探訪的據點。在古老聚落中看見參天老樹的身影,仰望從葉隙間穿透的光線,你自然能感受到這些自然界的大老們老而彌堅的旺盛生命力。

金城南門海濱

如果你喜歡夕陽的繽紛燦爛,喜歡晚霞的璀璨絢麗,或是想親眼目睹國境之西的夕陽餘暉,凝視著太陽緩緩地從神州大陸落下,那就別忘記走出後浦老街區,往不遠處的海濱走去。

如果是到了建功嶼附近,退潮時可以看見電影《夏天協奏曲》中,男主角阿寬與女主角小青一起看夕陽的那塊海中巨岩場景。但我個人喜歡到以前的同安渡頭附近,這裡不但可以遙想過去千帆競渡的繁忙過往,也常常可以看見遠處騎馬馳騁而來的騎士。

在夕陽餘暉照映的沙灘上,奔馳而過的馬匹與騎士,有一種說不出的迷離之美。兩岸局勢瞬息萬變,昔日應該馳騁於沙場之上的駿馬如今只能跑跑沙灘,在這望眼即可見到大陸山河的國境之西,讓人懷想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的紛擾。

金門鎮總兵署夜景  

後浦的美麗,不只在於白天,入夜之後有一群專業的解說人員會從總兵署出發,免費帶領遊客進行一場「夜遊後浦美麗小鎮」之旅。很少看到一個地方的人這麼積極地向外人推廣在地的文化之美,每天晚上19:30開始的行程,帶著遊人走不到兩公里的路,拜訪後浦老城區中的14個人文景點,以徒步的方式親身體會後浦這個歷史文化名城中深厚的文化內涵。

後浦東門代天府

後浦老城區在今年(2012年)以「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古樸小鎮」之名,不但入圍了交通部觀光局所舉辦的「2012臺灣十大觀光小城PK」活動,在金門鄉親與各路旅人的努力下也成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之ㄧ。歡迎沒來過金門的朋友來金門作客,尤其強烈推薦在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的時候來訪,金門人會以辦喜事的心情歡迎來自八方的人們一起來鬥鬧熱。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