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424.JPG

明洪武廿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金門,在浯洲嶼上選擇宋末漳州漳浦荷蔀人辛胡避難,子孫綿衍之地後的高地興建千人所城,以其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形勢稱為「金門所城」,這是「金門」之名的由來。「金門所城」所在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金門城」。在「金門所城」興建的同時,島上也建了陳坑、峰上、田浦、官澳等四個巡檢司城,這其中以官澳巡檢司城距離大陸距離最近,因此從金門所城到官澳巡檢司城之間便發展出一條聯絡通道,也就是所謂的「官路」或「官道」。

「官路」經過許多聚落,因此在金門古地名中不乏與「官路」相關的地名,但時到今日,正式聚落名稱與「官路」相關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位於太文山(燕南山)與龍貢山之間的「官路邊」。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官路邊聚落
官路邊圖說.jpg  

從Google map所提供的衛星照片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官路邊」聚落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聚落,10棟左右的民宅自成一個小天地,連從入口經過唯一進出道路到聚落的距離都比聚落內部最長的距離長。

DSC_0351.JPG

進出「官路邊」的唯一道路是在金門城與賢聚兩個聚落之間的聯絡道路上,這個介於金門新舊政治中心金門城與後浦間的區域,如今已是沃野千里,由於主要道路不經過這裡,也很少有外地來旅遊的觀光客來到這裡,所以這裡有著與後浦(金城市區)截然不同的鄉野風情,春季的小麥,秋季的高粱,鑲嵌成一幅美麗的金門大地織錦,但這條路卻是可能是金門古官路的一部份。

金城鎮公所在古官路沿線重要的地點上都有安放一塊黑色大理石的解說牌,供旅遊的觀光客或單車族憑跡尋訪。「官路邊」的解說牌上,介紹的是關於「官路邊」這個名字的由來:

官路邊

村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為村位在連接連接金門程與官澳兩地的古官道之旁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該村的陳氏有一支來自十七都斗門官路邊甲(陳大育派),故以官路邊為名,以示不忘故居。

DSC_0421.JPG

曆史上「官路邊」的這個地名,出現的時間並不是很久,文獻上記載是清道光年間(1821-1850)始見於古賢保的轄村當中,在金門過往的歷史事件簿上,這裡似乎也是個被遺忘的角落,沒有繽紛燦爛的輝煌事蹟,卻也沒有哀號遍野的悲慘故事,一如金門許多小村莊般,無聲地成為這塊土地一種溫柔的襯色。

DSC_0416.JPG

雖然聚落的面積不大,住戶也不多,但一個完整聚落該有的,「官路邊」卻是一樣也不缺,甚至比某些聚落還要多,還要豐富。

這個聚落的居民以陳氏最多,除原本來自斗門官路甲的陳氏外,也有從古區分居而來。此外,還有其他姓氏也移居到此。這些不同氏族的人來到這裡都不會忘記為自己的祖先建築專屬的空間,於是「官路邊」聚落當中出現了幾幢這樣小小的獨立建築,奉祀著不同性是各自的祖先。

DSC_0417.JPG

用來趨吉避凶的辟邪物當然也不會在這個聚落中失去蹤跡,所以「照牆」在民宅前方被建造起來,對外擋住煞氣,對內則是以大大的「福」字表現出人們對於「開門見福」的期待。

DSC_0420.JPG

當然,要說「官路邊」完全在置身於金門歷史之外,倒也不盡然。旅客漫步在聚落當中,仍然可以見到過往時代所留下的痕跡。

就像這幢古厝左側外牆上,紅磚堆疊的牆面上有著水泥抹出的一塊方區。這是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時的聚落民宅上常常可以看見的印記,軍民一家的時代裡,這一方灰泥便是佈告欄,是閱報區,張貼著最新的公告,或是傳遞著最新的訊息。

DSC_0422.JPG

時代的巨輪向前滾動著,雖然不會再回頭,卻也在過程中留下了軌跡。

「官路邊」聚落中最吸引人目光應該要算是這一幢正身為馬背脊的一落四櫸頭民居。

2003年10月,這幢房子才在金門縣政府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的計畫中取得了補助,以將近台幣百萬的花費完成了整建。

DSC_0428.JPG

一落四櫸頭右前方的井,明顯地看得出來也是經過一番整建,嶄新的石質井欄與瓷磚鋪面,讓人幾乎以為這是一座近年新打出來的井。

不過井邊的汲水器卻透露出水井應有的年代,略帶鏽色的外觀顯現出已有相當歲月。

DSC_0434.JPG DSC_0281.JPG
DSC_0311.JPG DSC_0283.JPG

再往前,聚落就幾乎到底了,路的盡頭有一幢水泥瓦的小房子,這是陳氏族人祭拜祖先的地方。

很多人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祭拜陳氏先人而來,而是為了這裡有全金門唯一的一棵被列入保護的月橘(七里香)百年老樹。 

DSC_0326.JPG

「官路邊」整個聚落的民居建築大多分布在主要道路同側的平行兩排,走到月橘(七里香)百年老樹後,前排的建築就算是到底了,再往前就是一片廣大的田野,芒花在風中搖晃身影。

DSC_0335.JPG DSC_0338.JPG
DSC_0333.JPG

與芒花隔著空地對望的,是幾幢新建的鋼筋水泥樓房。從月橘(七里香)百年老樹向著聚落後排的建築走去,可以看見一座小廟,這就是「官路邊」全聚落共同奉祀的主廟「回龍殿」。

其實「回龍殿」原本是「官路邊」的水尾宮,「官路邊」原本有一間王爺宮,但如今已經頹圮,所以全境只剩下水尾宮「回龍殿」,目前主祀主祀金王爺,每年農曆十月廿四日聖誕。

DSC_0337.JPG

如今村民們已經發起要重建王爺宮,回龍殿的廟中貼有幾張照片,是這座名為「五府廟」的王爺宮動土時拍到的神靈顯現照片。

DSC_0429.JPG

從回龍殿往回走,可以看見一幢前有照壁,正身為燕尾脊的一落四櫸頭民居。

這棟房子的屋主姓陳,老屋主在民國56年時因為參加金門民眾自衛隊而因公死亡。

在戰爭的年代裡,不長眼的砲彈沒有人知道會打到哪裡,也不是只有軍人會中彈,許多金門老百姓更是在不管是否自願的情況下加入了自衛隊,這種特殊的時代歷程,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大概是很難體會的吧!

DSC_0426.JPG

民宅左前方的水泥小房子是李氏子孫祭祀先人的地方。

DSC_0430.JPG

雖然裡面只有一塊寫有李家歷代祖考妣之忌神位的神主牌, 卻也道盡子孫對於祖先的無限追思。

DSC_0432.JPG

金門許多傳統聚落的地面都鋪上了水泥,「官路邊」雖然是個小聚落,卻也無法避免,幾乎整個聚落的地面都被水泥所覆蓋。

DSC_0407.JPG 官路邊風獅爺
DSC_0378.JPG

以遊客造訪聚落的頻率來說,其實「官路邊」並不算低的,這是因為它有一尊石頭雕刻的官路邊石獅爺(風獅爺),距離繁華熱鬧的後浦(金城市區)距離又不遠的關係。來金門拜訪石獅爺(風獅爺)的人大多不會遺漏這個地方。

DSC_0392.JPG

石獅爺(風獅爺)是這幾年才站上第一線守護著「官路邊」聚落的。

更早之前,這裡是由一道綠色長城所看守的。

幾棵老榕樹,構築成了百年老榕樹群,奮力的開枝展葉,羅織起濃綠的樹蔭,堅守在聚落北方,保護聚落在冬天不受冷冽的東北季風侵襲。

DSC_0443.JPG

位於過往人們往來頻繁的官道旁,「官路邊」聚落卻有著一股隱士般的寧靜氛圍。風中輕搖的芒花,是這裡最溫柔的一片風景。

DSC_0423.JPG

意外地發現,原來,每天往來於台灣與金門之間的飛機會從「官路邊」聚落旁的天空經過。

原來,無論古今,它都是在交通要道旁。

而古往今來,人們所做的,都是從它旁邊,經過。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