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富裕」、「戶戶豐足」是金門人對「珠山」這個聚落的印象。而「有水頭厝,無山仔兜富」、「腳踏紅磚不著土」,更是將強化了珠山所給人的富足富貴印象。 更具體一點的來說,珠山當地的故老相傳,當年從中國來的船一在同安渡頭靠岸,貨物一離船,商販運著貨物馬上就往珠山而來,而不是停留在同安渡頭所在的後浦。等到在珠山賣的差不多了,貨物才會轉往其他的聚落。 這樣的狀況,說明了珠山不但是個富裕的聚落,而且珠山人也很捨得消費,龐大的消費力,自然會得到傷人特別的青睞。當然,也有人說「山仔兜」之所以在民國初年改名為「珠山」,就是因為它的富裕宛如一顆山頂的明珠。 如此富裕的地方,招待重要的客人當然不會怠慢。於是村中被稱為「石頭頂」的巨大花崗岩上興建了一棟「樓仔」,成為了聚落招待貴賓之所。 幾經變遷,石頭頂樓仔已在時間之流中消逝,曾有的過往繁華也不復存在,就如珠山聚落的榮輝,緩緩地隱入了歷史,只有些許的遺蹟,與薛氏族譜裡的幾張老照片,印記了巨石頂上的富貴留痕。 備註: 在金門國家公園的〈古厝民宿〉網站上,把這裡做了以下的介紹: 濯岩: 珠山的文化地景,應屬薛氏家廟後方雞庵山及聚落中的濯岩。雞庵山民國之後,闢建成珠山公園,現在在國家公園規劃下建有登山步道及涼亭,景觀絕佳,可眺望整個珠山聚落。濯岩,俗稱「石頭頂」,位於將軍第後方的一塊巨大花崗岩,昔日上方築有一棟建築(石頭頂樓仔),是村裡人招待貴賓之所,樓前有巨榕遮陰,為珠山一景,但今日巨榕以被颱風吹倒,樓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戰爭時代,濯岩下方鑿有房空洞,保住了許多人族人性命。 * *為忠於原文,錯別字未訂正。 http://guesthouse.kmnp.gov.tw/view/scenery_view2.asp?Tkey=136# 事實上,這裡並不是「濯岩」。「濯岩」位於「雞奄山」頂,是人造岩石,內有氣孔與出入口。1950年代,蔣中正經常在附近督導演習,為避免元首被暗殺,位於高處的濯岩被部隊炸毀。遺址在現在「御鳳亭」的下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