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浯洲的太武山便被稱為仙山,而金門更因為此山的存在被稱為「仙山聖地英雄島」,而所謂的「太武山十二奇」更是吸引著古今人們的眼光,不知有多少人遊歷後留下吟詠的詩章。然而,戰地政務實行之後,許多勝景因為位於管制區內而與世隔離,更有些在登山公路開闢後消逝在歷史之中。白雲蒼狗,世事變遷,隨著兩岸局勢的改變,昔日的管制區有部分漸次開放,曾經人跡罕至的名山勝景又再度成為人們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石不能言最解眠,白雲深處軟於氈。夢酣太華真難醒,定入生公懶問禪。出岫無心供枕席,叱羊不動亦神仙。黑甜鄉裡滄桑變,未識人間魏晉年。
這一首清朝金門縣丞蕭重所寫的詩,是他拜訪太武山十二景後寫的十二首詩之一,詩中所吟詠的便是太武山十二奇裡的「眠雲石」。
「眠雲石」之所以列名太武山十二奇,依《太武巖十二奇誌》一文所言,「故論武峰之奇勝者,當日勒石賦詩,少鶴丁公為山發一奇可也」也就是說,這個景之所以為奇,是因為少鶴丁公在石頭上勒石賦詩。
這兩首詩,在現今所知金門第一本方志,明洪受著於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的《滄海紀遺》一書中就有記載,所錄兩詩如下:
泉南萍跡遍群山,太武從來猶未攀。此日乾坤一俯仰,浮生身世幾間關。碧池浸月諸天靜,白石眠雲萬慮閒。讀坐翠微空闊甚,夕陽吟嘯不知還。
奇勝誰登絕頂山,嶙峋偏自愛躋攀。滄波四顧浮瓊島,青壁千尋護玉關。北望五雲天闕遠,南瞻萬里海邦閒。令威舊識蓬萊路,便擬乘風駕鶴還。
少鶴丁公何許人也?
《滄海紀遺》:「公諱一中,南京丹陽人。知溫陵府丞。」溫陵是泉州的舊稱,郡丞是州同的雅稱。所以少鶴丁公示當時的泉州府同知,少鶴是他的字。
他在太武山石上提的詩有兩首。
《滄海紀遺》中說此詩「題勒於風動石之左」,可知當時這塊位於風動石左側的石頭並沒有名字,後人因為詩中「白石眠雲萬慮閒」的句子而將此石命名為「眠雲石」,並列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
目前實地見到的「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全文如下:
泉南萍跡遍群山,太武由來尚未攀。此日乾坤一俯仰,浮生身世幾間關。碧池浸月諸天淨,白石眠雲萬慮閒。讀坐翠微空闊甚,夕陽今嘯不知還。
奇勝誰登絕徼山,嶙峋偏自愛躋攀。蒼波四面浮瓊島,青壁千重護玉關。北望五雲天闕遠,南瞻萬里海邦閒。令威舊識蓬瀛路,便擬乘風駕寉還。
隆慶六年夏,溫靈郡丞前司徒郎,丹陽夕寉丁一中書,同遊者茂才:柳遇春、黃子敬、楊鳳儀、張逢良、陳樊翔、陳模、陳廷佐、陳榮仁、洪昇、吳士彥、陳復道、趙碩卿、陳玉言、蔡存淵、楊廷逵、黃懋化、陳民彝、楊廷選也 (紅字處為與《滄海紀遺》一書不同者)。
兩相比較之下,可以發現字句略有不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之前沒人注意到的問題,那就是:
如果《滄海紀遺》成書於隆慶二年,怎麼會登錄兩首隆慶六年的詩?
基本資料:
名稱:(明)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
古蹟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碑碣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40053683號
公告日期:2005/12/19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湖鎮
地址或位置:太武山
指定理由:1.創建年代久遠者 2.具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明隆慶六年(1572年)
資料來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