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金門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在清軍擊退明鄭軍隊時遷居台灣,而長房小宗派與三房派五房則遷居漳州。禁海令解除後,各宗派陸續遷回金門,其中長房小宗派因為與清廷關係較佳,加上子弟陸續經商,逐漸累積大量財富,清乾隆中葉更向三房派五房購得黃厝頂土地,與各房家人共同築建九棟二落大厝,此即人稱之「水頭十八支樑」。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依《金水黃氏族譜》中之《佑上祖派下軼記》記載,當時「所蓋房屋皆是石基磚牆之兩進大厝,整齊排列,鼎盛一時。故有洋船十八艘,錢銀壓折樑椽,擇一日良辰上樑十八支,有水頭富無水頭厝之美譽。」由此可知,所謂的「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指的並不是當今水頭聚落中最耀眼,包含得月樓在內的「中界洋樓群」,而是這九棟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二落大厝群。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歷經時光沖蝕,十八支樑的建築也逐漸頹圮,目前門牌編號為前水頭2、3、9、10、12、13、15號的幾棟房子即為當年水頭十八支樑部分建築,而這些留存至今的古蹟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毀損,其中保存狀況最佳的即為門牌前水頭9號的黃紹光宅。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黃紹光,字聞甫,諱衣言,號遠齋,榜名輔國,諡文德,邑庠生,為黃楚公次子,生於清乾隆廿年(1755年),卒於嘉慶十七年(1812年)。《金水黃氏族譜》中有專文介紹其一生行述,由其曾孫黃宣樑寫於民國四年,其中有言:「築居室曰新厝,與舊厝兩進並列」。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關於黃紹光,《金水黃氏族譜》上稱之為「衣言公」,說他從小就聰穎過人,才學具優。當時清朝可以買官,黃紹光的母親也為他準備了一筆錢,想要幫他買官職,但衣言公覺得自己還年輕,所以就努力讀書,《衣言公行述》中稱讚他:「無求祿以害人,有辛勤以成名。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從建築形式來看,黃紹光宅是附有左護龍的二落大厝,從灰泥剝落的院落外牆來看,可以看出牆面使用的材料不同。

事實上,水頭十八支樑的九棟建築只是同時上樑興建,每棟建築除了同為二落大厝之外,建築的資金是因人而異,所以使用的材料也會有所差異,有些會整個牆面用紅磚堆砌,有些則是採用節省材料的斗砌磚牆,這些差別在面面抹灰之後原本不容易區分,但抹灰隨著時光剝落後便可明顯見到牆體的差異。

黃紹光宅護龍前的院落中有幾棵老龍眼樹,其中年齡最長的已逾百齡,其餘幾株是老株的實生苗,今年重修以後,除了老株之外的龍眼樹都走入了歷史。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與人們所熟知的水頭其他建築相比,黃紹光宅建築立面的裝飾元素明顯少了許多,但這並不代表建築的經費就比較少。腰堵以下的石材皆為大面積的石塊,長達十一公尺,這一類大塊石料要將表面修平整需要相當的技術,要將修整的石塊堆砌密合也需要相當的功夫,需要技術純熟的工匠才能施作。

第一落牆面腰堵以上的部位看從表面的灰泥來看,似是紅磚斗砌,但從左側窗戶灰泥脫落處來看,牆面使用的是較耗材料的紅磚疊砌,由此也可看出此宅的造價在水頭十八支樑中算是耗費較高的住宅,也符合起建者少康的家境。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民國卅八年(1949年),國民軍部隊轉進金門,135團1連士兵佔住黃紹光宅,直到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才撤走。這五年內,部隊把院規牆右側的紅磚拱門用磚石封住,後來雖然黃紹光的子孫回到故宅居住,但被封的院門卻沒有再開啟,直到今年(2009年)國家公園整修之後,才再度將院門回復原狀。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重修之後的黃紹光宅,呈現出嶄新的風貌,過去的歷史刻痕不少已被抹平。時光長河中,要如何留住歲月的痕跡,又能延長建築的壽命,一直都是個兩難的命題,但我相信美應該是一種歷史的加法,時光流轉之中,不同時期的記憶都會被融入建築結構裡,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記憶或許覆蓋了舊有的記憶,幸運的是,過去的影像已經被人們所留存,成為回憶之網的經緯,不時提醒人們可能的遺忘。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基本資料:

建築名稱:黃紹光宅
古蹟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建築物類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城鎮
地址或位置:前水頭9 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前水頭段0097-0000~0097-0003地號
創建年代:清乾隆年間 (卅一年,1766)
所有權屬:私有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指定理由:1.創建年期久遠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公告文號:府教社字第092001570 號
公告日期:2003/03/31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金門水頭黃紹光宅

簡介:

建於1766(乾隆31)年,為黃紹光在大陸錦州、杭州做南北貨及絲綢買賣,致富後興建。1949年,國軍135 團1 連之士兵佔住,1954 年才撤走。這段期間,曾把牆規右側的出入口用磚石填補,二落主屋的小木作和牆規樓上的門板拆除。

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牆規門,本體牆身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風格為 18 世紀閩南建築的典型,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http://www.hach.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