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水頭聚落是大陸移民進入金門及金門居民前往南洋的重要口岸。由於清代以前迭經戰亂,金門大部分聚落在清朝之前的面貌幾乎多不可考,而現在水頭聚落所在地雖然文獻上清代之前有奈社、劉厝、周厝、鄭厝與黃厝等小聚落的形成,但因戰亂及清初遷界,現在所看到的建築都是清康熙23年(1685年)清廷解除禁海令之後所興建。

依照水頭聚落經濟發展的變化,可以分成三個時期,清朝初期(康熙至乾隆年間,1685-1785)、清代中期(乾隆末至同治年間,1783-1875)、清末民初(光緒初年至民國26年,1875-1937),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的建築,一般人熟知包括「得月樓」在內的中界洋樓群,便是清末民初的代表性建築群。

洋溢著異國風情的洋樓總是比較吸引人們的注意,卻少有人留意,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築是在民國5年(1916年)才開始進入水頭聚落。在清末民初將近一甲子的時間裡,洋樓的出現不過大約20年的光景,在此之前的水頭建築,仍舊以傳統閩南式建築為主,前水頭黃氏家廟旁的「黃孫掌宅」便是代表性建築之一。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光提「黃孫掌宅」,就算是水頭常客可能也不知道是哪一棟,但如果說到黃氏家廟旁的「奎壁聯輝」,很多人就有印象了,也許還曾經在它精美的入口裝飾前留影過。

「黃孫掌宅」在建築形制上為附右護龍的雙落大厝,緊鄰黃氏家廟的左側沒有護龍,因此整個建築平面左右並不對稱。事實上,整個水頭聚落的建築分布約略以建築年代分區,相近年代的建築往往距離不遠。

黃氏家廟左側主要建立年代是在清朝初年,尤其是乾隆年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包括「黃紹光宅」在內的「水頭十八支梁」建築群。清朝中期的建築數量較少,主要分布在下界及後界。於是到了明末清初時期,水頭聚落的發展到了極致,聚落中能建屋的土地卻沒有隨之增加,這也是為何水頭的洋樓群會集中在中界與頂界交界的邊緣地帶,因為這個區域地勢低濕,土地取得容易。而光緒年間的建築則是以中界奈社周邊為主,但這個區域的土地大部分卻為金水黃氏長房小宗派所有。或許因為如此,屬於長房五樹派的「黃孫掌」會選擇在頂界土地上建屋,造成「黃孫掌宅」坐落位置會夾在成於清朝初期的建築群及成於民國初年的洋樓群的現象。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黃孫掌」是金水黃氏十九世,為長房五樹派子弟。長房五樹派在清朝中期生活最為困苦,因此在道光年間便有「黃九道」至南洋謀生,之後派下子弟陸續落番,累積到清末民初,經濟能力也明顯提升,大量僑匯回到故鄉,造就了水頭洋樓建築的風光時期。

黃孫掌本人是否下南洋目前仍需考證,但其下五子中,除長子怡如外,其餘四子怡藩、怡習、怡邦、怡生,皆居印尼。怡如長子振隆也居於印尼的三寶壠,三子振雙逝於新加坡,是與海外淵源極深的家族,經濟能力不差,也因此造就了「黃孫掌宅」精緻典雅的外貌。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金門國家公園的古厝民宿網站中,將「黃孫掌宅」的興建年代定在民國十年(1921年)。但實地探訪「黃孫掌宅」可以發現,正立面磚雕的落款是「癸巳年」,也就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兩者有將近30年的差距。

另外,「黃孫掌」之名曾出現在水頭「金水寺」的《重修武廟題名碑記》上。《重修武廟題名碑記》的全文如下:

重修武廟題名碑記

夫盛衰循環之道,雖本天心,而修舉廢墜之功,仍關人力,此固理之所必然者也。

吾鄉有關夫子祠,由來已舊,其後殿並祀觀音大士,明鼎革時,燬於兵燹。洎國朝康熙、乾隆間,朱公、陳公相繼興修,舊勒諸珉,昭然可考,迄今又閱百有餘歲矣。馨祀雖弗少替,丹雘已失舊觀,風雨漂搖,靈爽將安憑式乎?鄉之人憂焉。於是黃君怡聲、怡濟、怡書等倡捐巨款,俾廟貌煥然一新;此一役也,厥功甚偉,抑亦黃斗星、黃宗洲、李壽萱諸君有以相助為理而相與有成也;且怡聲哲嗣懋祺踴躍趨事,亦與有勞焉!棣萼竹林之尚義,有足令人豔羨者,爰為之序,用冀後之濟美云。

黃祝水捐銀伍拾員,黃怡濟捐銀陸佰大員,黃宗洲捐銀陸拾員,陳三專捐銀參拾四員,黃天第捐銀弍拾四員,黃媽盤、黃光遣,以上各捐銀弍拾弍員。葉燦英、宋聯科,以上各捐銀弍拾員。黃肇鳳、黃振壤,以上各捐銀弍拾八員。黃賜乾捐銀弍拾六員,黃有葉捐銀弍拾伍員,黃思貫、黃清田,以上各捐銀弍拾四員。黃肇式、李元豹、黃建昌、黃厥芳、黃宣炳、黃金甘、黃孫掌、李神祐、盧維溫,以上各捐銀弍拾弍員。黃肇亨、黃祝三、董光彩、黃清白、黃廷謨、李長潭、王光名、黃乃炭、林良時、吳光地、歐陽溪、薛紹讓、平安堂、盧尚扶、盧尚敕,以上各捐銀拾員。

黃樹庭捐銀玖員,許含娘捐銀七員,黃斗星、黃光蒲、黃直發、黃等綿、吳天厚、薛夢篆、薛前疋、薛碧玉、陳斷、黃拱建、陳維虹、陳清白、李文路、黃文一,以上各捐銀陸員。李烏典、許深淵、王水、蔡金甌、顏振元、董仗釐、辛和,以上各捐銀五員。

黃邦添、翁文麟、李烏印、薛前種、李高愛、陳梅、林鳴三、黃水應、何朝在、陳思羅、陳百秋、蔡媽送、邱秉乾、盧維顯、李烏抵、徐安、童仕、鄭煥、李壽坤、黃發財、黃朝彬、黃媽出、黃媽懷、黃金蛟、洪玉印、李春井、楊然、李補、黃賜、黃輝煌、蔡加世、黃開榜、黃庭寮,以上各捐銀四員。黃文詞捐銀八員,黃其生、黃光沛、黃文輟、王光博,以上各捐銀四員。

光緒參拾壹年歲次乙巳應鐘榖旦,董事生員黃斗星、李壽萱,職員黃怡書、黃肇詩、李元豹、黃迺理、黃懋祺、陳三專、黃家齊、黃銀汀敬立,珠浦許維舟敬書。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重修武廟題名碑記》立於清光緒卅一年,也就是西元1905年,距離「黃孫掌宅」前磚雕立款已相差12年,距離網站所標註的民國十年則相差16年。照常理來看,民國十年所建的「黃順圖宅」已經採用當時時興的「番仔厝」形式,如果「黃孫掌宅」真建於同一年,為何會用二落大厝的形制,或許與該宅位在家廟右鄰,必須篤守「宮前祖厝後」的高度限制,房子不能比家廟高有關吧!

不過建於民國十年的房子竟然完全看不出有受到西方建築語彙的影響,這樣的例子並不多見,加上磚雕上「癸巳年」的落款,在沒有更多資料輔助之前,「黃孫掌宅」的興建年代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無論興建的詳細年代為何,說「黃孫掌宅」是清末民初水頭閩南建築代表作之一並不為過,只是在歲月的沖蝕下,建築已經呈現了老態,前落的屋頂級有嚴重的塌落,中庭也早是荒煙蔓草一片,雖然早在2006年國家公園就與屋主完成了建築地上權設定及使用借貸案,但開始修復卻是2009年6月之後的事,修復完成的古厝將作為民宿使用,希望這棟美麗典雅的建築能就此獲得新生。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金門水頭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傳統建築基本資料

建築名稱:黃孫掌宅(奎壁聯輝)
創 建 人:黃孫掌
創建年代:民國10年完工
建築形式:雙落大厝+右護龍
門牌號碼:前水頭35、36號
建築欣賞:
古厝雖已嚴重損毀,但前落入口牆身裝飾尚保存良好,門楣上以灰泥砌成之匾額寫著『奎壁聯輝』四字,門臼以青斗石雕刻成不同造型,櫃檯腳刻著各種吉祥的圖案;由正面牆身可看出匠師的巧思,以細緻的磚雕配合不同編排的砌磚方式,使整棟房子充滿了喜氣;另屋後牆上清楚的軍事標語說明者此棟建物曾由軍方佔用的過往歷史。

資料來源:
http://guesthouse.kmnp.gov.tw/view/scenery_view2.asp?Tkey=51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