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黃孫掌宅建於清末民初,大約在光緒年至民國十年間,此時旅外的金水鄉親積蓄漸豐,事業也逐漸展露頭角,於是陸續匯款回故鄉興修宅第,也是水頭洋樓興建最盛的時期,少數採用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的民居,則是在建築材料上採用大量的外來建築元素,例如黃廷參三落大厝的正立面便採用大量來自廈門的日本面磚,第三落更是帶有南洋風格,像黃孫掌宅這樣幾乎看不見外來建築語彙的建築似乎並不多見。 黃孫掌宅最大特色就是門額上「奎壁聯輝」這四個字。 「奎」「壁」是天上廿八星宿中的兩個,「奎宿」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由 16顆星組成,《石氏星經》:「奎宿十六星,形如破鞋底。」步天歌》中則把「奎宿」描述成:「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 在古代中國星空,「奎宿」代表倉庫、排水溝渠或大豬的意思。「奎」字在曾侯乙墓的漆蓋上寫作「圭」,可能是此星宿形狀彷如「圭」字。這個星宿在中國古書中常常出現,如《禮月令》:「季夏之月,旦,奎中。」《孝經援神契》:「奎主文章」註:「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 。」正義:「奎,天之府庫,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溝瀆,西南大星,所謂天豕目。」。《春秋元命苞》更認為漢字起源也與奎星有關,說蒼頡「仰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歷代名畫記》:「奎有芒角,下主辭章」。幾乎都環繞著「奎主文運」的主題。 至於「壁宿」,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由2顆星組成,古書中常把它跟鄰近的「室宿」合稱為「營室」。營室原為四星,成四方形,有東壁,西壁各兩星,正如宮室之象。《周官梓人》:「龜蛇四游,以象營室也。」其後東壁從營室中分出,成為了室,壁兩宿。曾侯乙墓漆箱蓋上稱這兩宿為西縈與東縈。「壁宿」古稱「東壁」,唐代張說《恩賜麗正殿書院賜宴應得林字》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圖書庫。壁宿居室宿之外,形如室宿的圍牆,故此而得名。 「奎」「壁」兩宿都是吉星。奎宿值日好安營,一切修造大吉昌,葬埋婚姻用此日,朝朝日日進田莊。壁宿之星好利宜,祭祀興工吉慶多,修造安門逢此日,三朝七日進錢財。兩者也都與文運有關,因此門上掛「奎壁聯輝」是有吉星高照的意味存在。 黃孫掌宅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房屋建築政見的精美磚雕。 磚雕作品線條剛硬挺直,看起來典雅溫潤,甚受文人家庭喜愛,許多書院建築也都會採用磚雕,但因製作費工,所以除非有相當財力,否則一般不會採用,像黃孫掌宅這樣幾乎整個正立面都使用磚雕的更是少見。一般小康家庭頂多在磚牆轉角處使用雲、花、蝴蝶、蝙蝠等淺線雕用來美化磚角接縫。 磚雕有兩主要作法,一種是窯前雕,另一是窯後雕。窯前雕是在土坯上雕刻後再燒製,窯後燒則是磚的成品上雕刻。窯前雕雖然可以做出像木雕一樣的層次,但是燒製時容易變形,磚色也難以掌控,不利於大面積作品。窯後雕是在燒好的磚上雕刻,但因為磚本質硬脆,雕刻不易,所以大部分只能做淺浮雕。 黃孫掌宅的磚雕線條邊緣都可以看出鑿子的痕跡,採用的是窯後雕的技法,從細節處可以看出匠師的功力深厚,除了平刀之外,也運用斜刀的雕法。 除了雕刻之外,匠師也利用不同磚材的特性加以排列組合構成新的圖案。像是這面牆上使用了八角磚、方磚配合斑枝花的刻花,配合起來也相當典雅大方。上方的卍字不斷與蝙蝠則展現師傅精湛的雕工。 這幅磚雕上的題款為「癸巳年」,應為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從細節處可以看出這面牆是用幾塊磚拼出來的,荷葉與花梗上都可以看出接縫。但蝴蝶、鳥雀與荷花卻展現了細緻的刀工。 除了磚雕之外,黃孫掌宅的石雕也十分講究,像是牆體櫃檯腳的雕飾,便在堅硬的白色花崗岩上雕出細緻的吉祥圖案。 脊墜及對看堵上的泥塑雖然已有破損,但仍可看出匠師的功力。 整體而言,黃孫掌宅的裝飾風格所呈現出的是屬於文人的品味,不以瑰麗的色彩取勝,而是以磚紅與灰白展現閩南傳統建築的溫潤典雅,不只與門額上的「奎壁聯輝」相互輝映,也為水頭「文里鄉」的聚落風格留下一個尊榮且不凡的註腳。 底下是今年六月黃孫掌宅開始整修前拍的照片,貼出來就當是一個記錄吧!有些東西可能以後看不到了......
- Dec 22 Tue 2009 00:33
奎壁聯輝煥文章-金門水頭黃孫掌宅的裝飾藝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