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次到金門旅遊的人來說,「太武山」幾乎是一定會安排的點,不僅是現代,在遙遠的過去中,它也是遠方遊子到金門島上必到之處。
早在被稱為金門方志第一,成書於明代隆慶2年(西元1568年)的《滄海紀遺》中就不但有太武山的記載,還有文人雅士登臨後留下的詩文,甚至還留下一篇名為《太武巖十二奇誌》的遊記,紀錄下當時太武山上的諸般奇景。
洪受《太武巖十二奇誌》(金門志作《太武山十二奇記》):
浯洲稱海國,中有太武岩,亦奇觀之所萃也;「齊諧」志之矣。
蘸月、蟹眼,名曰泉奇;眠雲、跨鰲,名曰石奇。以靈奇,則有倒影、玉几;以幽奇,則有石室、門關。其他千丈之壁、一覽之亭,與夫偃蓋之松、步雲之梯,詎非種種稱奇耶。然愚聞山之奇也以物,物之奇也以人。如清源、紫帽奇矣,得虛齋、紫峰而奇始彰;鴻漸、三秀奇矣,得蘇魏、次崖而奇益顯。然而奇於人、不奇於物也;如以物論,則一石之怪、一壑之幽,孰夫不以奇稱。彼松亭者,固昔日之奇也,而今安在哉?故太武岩之奇勝者,當日勒石賦詩,肖鶴丁公為山發一奇可也;而桂峰之華搆,奇益增勝矣,以至一榜七士、復榜八士,天下真奇,又孰有大於此哉!
余少浪得奇材之譽,無能繼群公奇跡,不亦落漠否!而搜奇括異,欲抒山川之奇於毫端,亦云奇在此而不在彼也。採奇者,當自得於物外。自非大觀烏能睹?
在這篇文章裡,列出了蘸月(池)、 蟹眼(泉)、 眠雲(石)、 跨鰲(石)、 倒影(塔) 、玉几(案)、 石室、門關、千丈壁、一覽亭、偃蓋松、步雲梯等12項奇景。這些奇景有些已經不復見,其他的除了像古石室、倒影塔已經成為景點而常有遊人拜訪外,眠雲石、風動石位在管制區中,其他則大多被雜樹蔓草所掩蔽,不易尋得蹤跡。
2016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請人將這些太武山奇景的位置定位,並且整理出從海印寺連接跨鰲石與蟹眼泉到玉章路的步道,配合現有道路與步道,形成一個「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這個步道系統可以分成三大區域,一個是海印寺周邊與蟹眼泉步道,一個是倒影塔步道,另外一個就是風動石步道,沿線都有清楚的步道指標與解說牌,就算是新手上山也可以很輕鬆地找到位置。
關於「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中的各個步道,之後將會陸續作介紹。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16年設置的太武山古十二奇景解說牌
![]() |
▲解說牌上的地圖可以看出太武山古十二奇景的分布分成三大區塊 |
▲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沿線都可以看見清楚的指標,引導人們前往奇景位置與周邊相關景點。
▲每個已經被定位的奇景前都可以看到像這樣由金門國家公園設置的解說牌
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 | ||
![]() |
![]() |
![]() |
海印寺周邊與蟹眼泉步道 | 倒影塔步道 | 風動石步道 |
周邊步道系統 | ||
![]() |
![]() |
![]() |
蔡厝登山古道 | 斗門登山古道 | 玉章路 |
太武山十二奇 | |||
![]() |
![]() |
![]() |
![]() |
蘸月池 | 蟹眼泉 | 眠雲石 | 跨鰲石 |
![]() |
![]() |
![]() |
![]() |
倒影塔 | 玉几案 | 石室 | 門關 |
![]() |
![]() |
||
千丈壁 | 一覽亭 | 偃蓋松 | 步雲梯 |
持續更新中.........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