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中,只有蟹眼泉步道是重新整理出來的,兩端起點分別在海印寺前的太武休憩活動中心附近還有玉章路中興在望石刻對面,沿途可以看到跨鰲石與蟹眼泉兩個奇景。
從太武休憩活動中心附近入口的道路狀況可以看出來,這裡應該本來是車道,旁邊的木麻黃可以看出這裡的戰地色彩。
入口處可以看見民國家公園管理處設置的「太武山古十二奇景」解說牌,可以看到整個十二奇景的分布還有布都周邊的地標。當然還有這步道最重要景點跨鰲石與蟹眼泉的介紹。
沿途可以看到許多當年部隊留下來的營舍。右邊這一棟應該是軍械或彈藥庫,牆上用紅漆寫著「嚴禁煙火」跟「劫奪盜賣竊取械處死刑」。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個岔路,路口有一支指標,上面標示著往海印寺、跨鰲石與蟹眼泉的方向。如果選擇岔路就會走到跨鰲石,直走就直通蟹眼泉。
《滄海紀遺》中《太武巖十二奇誌》一文對於跨鰲石的描述只有「眠雲、跨鱉、名曰石奇」一句話,雖然《詠太武山十二奇》詩組中還有一首《跨鰲石》詩:「跨鰲石兮石跨鰲,登山航海任翔翱。世人不識他心樂,隻手攜來落一毛。」但依舊看不出跨鰲石的位置。清黃琇《太武山十二奇記》中沒有提到這個奇景,現存的詩文中也都沒有關於位置的描述,還好它的外型很好認,活脫一隻大烏龜,找到後要確認也不是難事。
巨石旁邊有金門國家公園立的牌子,介紹這塊石頭上面的「海印靈光」4個字,只是那個英文怎麼看起來怪怪的?
turtle crossed on the top of the stone. (烏龜越過石頭頂部。)
跨鰲石的名字是這樣來的嗎???????
清林樹梅《太武山十八詠》: 「少時慕神仙,恨不生羽翼。 今來騎巨鼇,神遊觀八極。」詩中看起來是人騎烏龜,不是烏龜騎石頭啊??
步道整理出來前曾經與友人拜訪過跨鰲石,當時是從山谷中直切上來,現在國家公園把步道整理得很好,不但新作了階梯,還用繩子把潛在危險區域隔離開來。
走完跨鰲石旁邊的一段階梯就可以接回原路,再往前可以走到一個小廣場,這也是這段路上最大的一片空地。
空地旁可以看到被封起來的坑道。
空地另外一邊有金門縣政府立的解說牌,最後那一段似乎是把太武山流米洞的傳說跟蟹眼泉混在一起。
金門國家公園也設置了一個蟹眼泉的解說牌。
解說牌之後就是一段階梯,遠遠可以一塊巨石上刻著「蟹眼」兩個字,那就是蟹眼泉的所在地。
蟹眼泉可以說是古太武山十二奇景中名聲最大的一個,畢竟「浯州第一泉」的名號不是喊假的。實際拜訪過後,也讓人對於明末盧若騰《浯洲四泉記》中「蟹眼出於危石,旋湧旋瀉,汲者必以葉成之入器,其鮮活之性毫無所損」的描述有更深的體悟。
原來,蟹眼泉之所以名列第一,是因為特殊地形造就的活水啊!
看完蟹眼泉,旁邊一條上坡路等候著大家。不過這段路不算長,路的盡頭就是蟹眼泉步道另一端的入口。
這一段路因為坡度不小,所以國家公園也設置了防護措施。
看到這段階梯就代表步道即將結束,上面就是玉章路。
這一端的入口就是中興在望石刻。
回頭看蟹眼泉步道,可以看出要從這裡開始走的難度真得比較高。
到了這裡,可以走玉章路回到海印寺,或是往倒影塔的方向走,繼續拜訪其他古太武山十二奇景。
太武山古十二奇景步道系統 | ||
![]() |
![]() |
![]() |
海印寺周邊與蟹眼泉步道 | 倒影塔步道 | 風動石步道 |
周邊步道系統 | ||
![]() |
![]() |
![]() |
蔡厝登山古道 | 斗門登山古道 | 玉章路 |
太武山十二奇 | |||
![]() |
![]() |
![]() |
![]() |
蘸月池 | 蟹眼泉 | 眠雲石 | 跨鰲石 |
![]() |
![]() |
![]() |
![]() |
倒影塔 | 玉几案 | 石室 | 門關 |
![]() |
![]() |
||
千丈壁 | 一覽亭 | 偃蓋松 | 步雲梯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