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基本上是一種防禦性的軍事工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對人員與物資進行保護。後來則衍生出其他功能,例如作為指揮處所或作為監視的固定地點。

「碉堡」與「碉樓」的差別,在於「碉樓」是兩層樓或兩層以上的防禦工事,「碉堡」則有地下化的趨勢,地面上通常只有一層。相較之下,「碉堡」的建造似乎比「碉樓」容易,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碉堡」也比「碉樓」常見。

烈嶼的青岐聚落至今仍留有許多老宅子,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洪博德洋樓」之外,應該要算是洪氏家廟旁那一棟有著雙碉堡守護的番仔厝了。

這棟番仔厝有圍牆環繞,藉以保護屋子主人的身家財產安全。但是屋子最前端兩個碉堡上的鋸齒狀城垛卻是整棟屋子最明顯的標誌,環顧整個青岐聚落在也找不到另一組類似的碉堡。

私人能蓋這樣的碉堡代表主人有雄厚的財力,如果裡面沒有需要特別保護的東西,何必蓋一個這麼顯眼的建築物引人注目,但是既然要蓋防禦性建築,為什麼不乾脆蓋防禦性更強的碉樓呢?

或許,從這棟番仔厝在聚落中的位置及與其他建築間的對應關係間可以找到答案。

這棟房子雖然是番仔厝,卻不像金門大部分的番仔厝一樣有著華麗的山頭裝飾。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這棟屋子是有山頭裝飾的,立面上塑著一口西洋鐘,可惜民國38年後被駐軍拆毀,只剩下普通的紅磚立面。

雖然山頭被拆毀了,現存的碉堡依舊見證著主人家曾有的繁華。

但是駐軍對山頭的毀壞並不能解釋為何主人建碉堡卻不建碉樓,這個就要從這棟房子的周邊環境來看了。

原來,在房子建造的那個年代裡,要在聚落裡建洋樓會受到宗法的限制,建築高度不得超過宗祠。所以宗祠附近少見洋樓建築,洋樓大都會蓋在聚落較邊緣的土地上。青岐這棟有雙碉堡的番仔厝就在洪氏宗祠附近,因此原本計畫興建的洋樓變成了番仔厝,碉樓也變成了高度不超過宗祠的碉堡。

 

延伸閱讀

林金榮 金門的番仔樓──僑匯影響下的金門建築 http://www.film.km.edu.tw/kinmen/kinmen_biology06.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