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作為台灣的旅遊首都,台中是帶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城市風格的。

悠哉的走路速度,悠閒的生活態度,還有講話時的特殊尾音,都讓台中人顯得與眾不同,看起來顯得特別從容不迫,有一種與日本人相近的優雅。

事實上,台中的開發也的確與日本息息相關,因為它的大規模開發正是從日據時代開始,舊市區中棋盤式的街道也是當時依照京都樣貌去規劃的。所以,台中的歷史建築與人文風格與台灣其他城市相比,總是帶著日系遺風。只是國民政府轉進台灣之後,許多日系遺留被破壞,但棋盤式街道與三條人工河川卻保留下來,沿續台中「小京都」之名。

01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一如京都市內有鴨川、桂川、高野川等三條主要河流,台中市區中也有三條主要河川,分別是綠川、柳川與梅川。雖然國民政府之後的城市發展讓這三條河沿線不少河段已經被加蓋成為地下河,但地面上仍舊保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像是現在台中著名的景點「宮原眼科」就位在市中心的綠川旁。

「梅川」原名「後壠仔圳」,是現在台中市區三條主要河流中被覆蓋河段最多的地方,人們只能依靠「梅川東路」與「梅川西路」的地名,去懷想那一條過去如長龍蜿蜒的河川。

02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雖然說梅川被加蓋了,但地表有許多段成為台中都市建設中重要的綠園道。從國立台灣美術館旁的草悟道(經國園道)和美術園道開始一路延伸,經過台灣大道(台中港路)、西屯路、英才路之後連結健行園道,通過健行園道後,再穿過大雅路、進化北路到太原二段再連接太原路綠園道。這一條「梅川園道」連結了其他園道,成為台中市區重要的綠色神經脈絡。

03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台灣大道一段(台中港路一段)與民權路間的「梅川園道」,算是整條園道中比較寧靜的路段,雖然夾在兩條台中市區的主要交通要道之間,這裡的氛圍卻是顯得比較寧靜的,就算有規劃有自行車道,卻也少見匆忙來去的人潮,倒是比較多散步的人在其中漫遊,過著典型的台中人生活。

04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幾波寒流過後,清幽的園道多了許多火焰般的色彩,吸引過往人們的注意。

05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梅川園道中央的綠帶上,樹木展現美麗的變色葉,美麗的北國風光,讓人宛如回到那個被人稱為「小京都」時期的台中。

10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京都的變色葉之美,來自於楓葉的鮮紅與銀杏的金黃。這一段梅川園道所呈現的色彩,除了鮮紅與金黃之外,還多了許多的濃綠,讓色彩更加繽紛。

08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走在這個美麗的變色葉時空裡,地上的每一片落葉都是一個鮮明的色點,一個又一個的色點,宛如造物主神來一筆的作畫筆觸,點出印象派畫作的華麗印象。

09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15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一幅又一幅的圖畫,就這樣展開在如織錦般延伸的綠園道上。

19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18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24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紅黃交織的天空,變色葉在飄落前,奮力吟唱季節變換的交響曲。

11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這個時候是適合狩獵的,只是隨身攜帶的不是獵槍或弓箭,而是相機與一顆閒適的心。

25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所謂的「紅葉狩」,應該就是這樣的帶相機狩獵的行為吧!

21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日本的紅葉狩,追的是滿山的楓葉,這在亞熱帶的台灣是件不容易的事。

16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梅川園道的變色葉,卻讓人看見台灣都會區裡紅葉狩的可能。

33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南方之島,也能有北國濃濃的秋意,雖然時序已經走入隆冬時節。

28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更幸運的是,我們不用栽種許多不同種的樹木,只要一種樹木,就可以創造出紅葉與黃葉共存的景象。

30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這種樹木,我們叫他作「烏桕」。

17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06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我無法從現在的周邊的建築,去想像梅川沒有加蓋前的風情,但我可以從現在的漫步其間,感受到現在梅川園道的美麗。

20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每一個角落,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

32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平凡的景物,因為烏桕變色葉的飄落,給人不一樣的感受。

35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這種感受,有時帶點寂寞。

34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不知被鎖在這裡多久的自行車,面對如此比花海繽紛的景象,心裡應該有無限感慨吧!

37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有那麼一瞬間,我真的以為自己回到了從前,回到了那個小京都的時空之中。

27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31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26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小京都紅葉狩,錦繡園道,只待與有緣人在此相守。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梅川園道(台灣大道至民權路段)

 

 38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植物基本資料

中  名 

烏桕 

科  名

大戟科

學  名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別  名

瓊仔Chinese Tallow-tree

分  布

烏桕引進臺灣甚早,目前已馴化野生狀態 。

全球分布

大陸華中華南、日本、越南及印度。

性  狀

落葉性喬木。葉互生紙質,菱形至菱狀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銳形,全緣,長3.5~7㎝,寬3~9㎝,葉柄長2~5㎝。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長5~10㎝,蒴果略球形、三稜,黑熟,徑1~1.5㎝,胞背開裂,種子外被白色臘質假種皮。

生育環境

多生長於空曠處,或向陽山麓。

用  途

在秋冬之際,烏桕的葉片變成火紅,是著名的紅葉植物,是庭院及行道樹理想美化材料但觀察臺灣目前栽種情況,其紅葉狀況差異很大,可能氣候不夠寒冷及種內品種之變異有關,若經選種應該可獲理想紅葉品種。 

資料來源 

台灣樹木解說第四卷

 

 

 

 

 

 

 

 

 

 

 

  

 

 

 

07台中梅川園道烏桕變色葉.JPG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