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2380刊頭

與金門其它宮廟相比,汶浦慈德宮金門傳統二落式閩南建築的平面格局並不特殊,但它所保存的傳統建築工藝作品之精美,在金門現存古蹟宮廟中卻是無出其右。尤其是交趾陶、剪黏和石雕三項,是金門全島保存最完整的。

05金門慈徳宮 04金門慈徳宮

汶浦慈德宮讓人最驚豔的傳統建築裝飾作品就是六幅大面積的交趾陶,這六幅交趾陶分別位於前落的「凹壽堵」與「向堵」,還有川亭的「龍虎堵」上,各自兩兩成對,各成一個主題。

前落「向堵」上的是一對「瓶供圖」,廟的坐向左邊牆堵上瓶中插的是梅花與牡丹,週邊則有帥旗、壽桃、蝙蝠、如意、葫蘆、鳳凰羽毛等具有吉祥意味的物件,然後還有一隻獅子。

廟的坐向左邊牆堵上瓶中插的是蓮花,大象駝著的淺盤中裝有佛手柑與石榴,還有一個作成鰲龍形狀的謦。

 

  

02金門慈徳宮                  

前落「凹壽堵」的兩幅都是以兩隻奇獸作為畫面主體,廟的坐向左邊牆堵上的有一對嬉戲的麒麟、兩隻站在松樹上的鳳凰,還有兩朵盛開的牡丹花,有報導說這幅叫「三王圖」。

事實上,成語中有「鳳毛麟角」,金門老宅門扇上也常見「鳳毛麟趾」的句子,都是用來形容稀罕珍貴的人物。

教育部WIKI網站

「鳳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王敬倫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鳳毛。」

「麟角」:三國魏.蔣濟〈萬機論〉(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六.諺下》引)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鱗角。

 

廟的坐向右邊前落「凹壽堵」的則是一對停棲在梧桐樹上的錦雞,一對青獅跳躍嬉戲,還有一叢盛開的菊花。

「梧桐錦雞」是藝術家創作常見的主題,但在媒體報導上把這幅圖說是「錦上添花」。

這一對交趾陶都有修補的痕跡,看得出來是盡量保留住原有的部分,有缺失的地方再仔細補上去。 

                        03金門慈徳宮

14金門慈徳宮 16金門慈徳宮

其他在慈德宮外部的交趾陶,還有前落「脊墜」的「山尖」的呂洞賓、何仙姑;後落「脊墜」的「山尖」的李鐵拐、漢鍾離,與「拱仔頭」的菊花、茶花等。

15金門慈徳宮

前落「水車堵」的「向埕堵」上則有:木蘭從軍,廊牆上有琴翁、漁翁。

36金門慈徳宮

而整個慈德宮中面積最大的交趾陶,要算是川亭「龍虎堵」上的這一對。

龍堵上的雙龍搶珠是保存最完整,修補部分最少的一幅。

35金門慈徳宮

另外這一幅是猛虎下山,可以看出兩隻老虎的前半身都是後來修補的痕跡。

龍虎堵的最上緣可以看見金門在清末民初盛極一時的日本面磚。

07金門慈徳宮

石雕也是慈德宮的重要裝飾元素,雖然民國49年六一七砲戰時,慈德宮前落的石雕因為口埕落彈二發而被砲彈碎片擊損,但現存的石雕仍然十分精彩。

09金門慈徳宮

慈德宮的石雕主要分布在柱珠、門口,以及牆基的櫃台腳,壁堵和石柱上的書法也都是精美的石雕,材質使用青草石與花崗岩。

06金門慈徳宮

石雕主題多是蓮花、松、雙鶴、靈芝、鹿、鵲、八駿馬等具有吉祥象徵的圖案,或是戲劇與歷史故事。

10金門慈徳宮

這些石雕雕工精細,讓整個慈德宮顯現出精緻細膩的建築風格。

37金門慈徳宮

雖然前落與川亭的木構架在民國34年農曆12月2日時,因為慈德宮慈德宮舉行犒軍燒紙錢不慎引燃廟前堆放農作物而嚴重毀損,但現在後落屋架及大樑上所看到的木雕仍然可以看出當年匠師工藝的精湛。

41金門慈徳宮

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神龕上這一大片木雕。

47金門慈徳宮

從細節上不難看出這片木雕雕工之精湛。

38金門慈徳宮

棟架上的小獅子也雕的活靈活現。

45金門慈徳宮

大木架構上的傳統彩繪有許多也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木雕與彩繪有可能是民國37年重修時所留下,當時的是延請大陸工匠來金門,以點工招工方式修建,泥塑剪黏司為黃經陸,木雕司為黃金水,由於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爆發仍未修好,金門與大陸交通斷絕,工匠便留置金門無法返回,黃經陸父子乃借住於廟後民宅,至今其子黃再團仍居住於此,而黃金水後於金蓮淨苑出家。

46金門慈徳宮

彩繪雖然年代久遠,卻依然可以看出線條之流暢與人物表情之生動。 

48金門慈徳宮

花草栩栩如生。

22金門慈徳宮 33金門慈徳宮

而近代的白瓷面磚磁磚彩繪也被大量的使用在慈德宮中。

34金門慈徳宮

其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後落牆上的連環圖式壁畫,講述《三國演義》的故事。

27金門慈徳宮

連環圖式壁畫上方則是直接在粉牆畫上了八仙。

一邊是李鐵拐、曹國舅、呂洞賓與藍采和。

29金門慈徳宮

另一邊則是何仙姑、漢鍾離、張果老與韓湘子。

28金門慈徳宮

在曹國舅與呂洞賓之間可以看見畫師的落款文字:

歲次己未年秋月

重修誌慶

蓮庵村呂嵐峰敬畫

30金門慈徳宮

漢鍾離與張果老之間的落款文字則是:

歲次己未年秋月

重修誌慶

蓮庵村金鼎工場呂嵐峰敬繪

事實上,這些都是金門蓮庵人呂榮和的作品。

呂榮和,字嵐峰,民國36年出生於金湖鎮蓮庵村,幼年隨其父「海南師」學習糊紙手藝,十二歲習書法、彩繪…等承襲父親的嶺南派風格,十八歲進金門陶瓷廠任彩繪設計多年, 民國65年設金鼎窯,其民俗陶藝作品遍及各村落廟宇,民國68年應政府之邀完成金門民俗村修繪工程,民國70年定居台灣新莊,設立唐山陶瓷廠,後又遷到有「台灣景德鎮」之譽的鶯歌鎮,目前在台北縣鶯歌鎮開設「陶源民俗文物館」,自創的「陶塑國畫」。

31金門慈徳宮

除了八仙之外,四大天王的壁畫也出自於他的筆下。

32金門慈徳宮

己未年指的是民國67年,當時慈德宮因為年代久遠且經歷砲戰與駐軍的毀損破壞而重修,修復工程主要在於地坪鋪面重新更換、屋頂部分桷仔抽換、瓦作修補、前落及川亭彩繪重新髹漆、修補交趾陶、壁面增添彩繪磁磚壁畫等。 

43金門慈徳宮 44金門慈徳宮

不過廟中有些壁畫是在民國96年「縣定古蹟金門慈德宮」彩繪修復工程中由鹿港傳統彩繪大師李奕興所畫。

49金門慈徳宮  

在牆面一角上可以看見他「奕興畫」的落款,旁邊書卷上則有「鹿江奕興繢工」字樣。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名   稱 慈德宮
地   址 金門縣 金湖鎮後浦頭99號
類   別 古蹟 等 級 縣(市)定古蹟 種       類 寺廟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公告日期 1999/06/15 公告文號 金門縣政府民字地88009955號
評定基準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創建年代 創建於光緒二十年左右(西元1894 年),但也有一說是創建於光緒丙子年,即光緒二年(西元1876年),此一說法有待商榷。 
歷史沿革

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係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
民國三十四年農曆十二月二日,慈德宮舉行犒軍時,因燒紙錢不慎引燃廟前堆放的農作物而發生祝融,大火由慈德宮左前方漫延至廟內堆放之玉米桿,前落與川亭木構架遭嚴重毀損,延到三十七年重修。當時重建原先想法為聘請創建時期的同宗派之匠師,即金城王氏後人,以延續整體建築風格,後因僑匯已斷而限於經費有限考量或其他因素,而另延請大陸工匠來金門,以點工招工方式修建慈德宮。泥塑剪黏司為黃經陸,木雕司為黃金水,由於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爆發仍未修好,金門與大陸交通斷絕,工匠便留置金門無法返回,黃經陸父子乃借住於廟後民宅,至今其子黃再團仍居住於此,而黃金水後於金蓮淨苑出家。
民國四十九年六一七砲戰,慈德宮門口埕落彈二發,砲彈碎片擊損前落的石雕,另一砲彈落在正殿屋頂,好在未引爆。
民國六十七年,由於年代久遠且經歷砲戰與駐軍的毀損破壞而重修,大木構架未更動,此次的修復幸未觸及後落屋架及大楣,而得以保存原貌。修復工程主要在於地坪鋪面重新更換、屋頂部分桷仔抽換、瓦作修補、前落及川亭彩繪重新髹漆、修補交趾陶、壁面增添彩繪磁磚壁畫等。
民國七十年,鄉賢黃偉誕生494年時,後浦頭鄉民隆重舉行慈德宮的奠安慶典,舉行奠安儀式前將廟埕廣場原有殘破紅磚地坪整修,重新鋪上水泥沙漿成為現在樣貌。 
民國七十四年時,鄉民運用前期整修經費之結餘款加建左側護龍,將土地公移請入內供奉。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十五日慈德宮公告指定為金門縣縣定古蹟。

主祀對象 主神為黃府大王爺(黃偉)、朱府二王爺(朱文峰)、黃府三王爺(黃全南)、朱府四王爺(朱世清)、白府五王爺(白守爵)。
陪祀對象 屬神有廣澤尊王(分身神)、姑娘(廣澤尊王夫人;配偶神)、旗牌將軍(配祀神)、神馬和神丁(挾祀神)、虎爺等。
客神有:地藏王、包公、恩主公(同祀神)、呂仙祖(寄祀神)等。
建築格局 慈德宮為金門傳統二落式閩南建築,前落採雙凹壽作法,中路作三川門。前落屋脊作三川脊,前後落間以川亭連接,川亭兩側開龍虎井;後落步口上作捲棚式的拜亭。       
外觀特徵 此廟的建築形式和構築材料,與島上一般宮廟相較,並無特異之處,但其特殊的技藝,表現在三個部分:交趾陶、剪黏和石雕。交趾陶包括龍虎牆、鏡面、壁堵上,計有六幅交趾陶,幅幅栩栩如生。而廟的脊肚和脊頂的龍飾,都以剪黏作裝飾。此外,所有青草石材的柱珠、門口,以及牆基花崗石材質的櫃台腳、壁堵和石柱上的書法,都是精美的石雕,多刻有蓮花、松、雙鶴、靈芝、鹿、鵲、八駿馬等等具有吉祥象徵之圖案,或亭閣人物,或戲劇故事,建築風格精緻細膩,雕工精細。
 楹  聯 三川正門聯:汶浦屏太武完人顯赫;鏡湖照慈宮品德無雙。 
三川門兩側:龍鳳朝神燈護國千秋;虎山枕寶殿安民萬世。 
左向埕壁螭虎窗聯:慈心昭一片以能及古;德澤被四方只是依人。 
右向埕壁螭虎窗聯:政績著松江興明及我;品行推浯島惟公一人。 
後川亭柱聯:理學褒嘉光梓里;勳猷彪炳著松江。 
前川亭柱聯:慈使眾民心自得;德是依神道無私。 
前柱步口柱聯:績著南雄億萬姓德功歌頌;學宗東魯千百年俎豆馨香。
備   註 金門民間有關他和許獬的傳說很多,兩人以「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並稱,兩位都是有明一代金門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一生慈惠愛民,德行卓著,被稱「品德完人」,故取廟名「慈德宮」。 
資料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金門日報相關報導

 

 

 

 

 

 

 

 

 

 

 

 

 

 

 

 

 

 

 

 

 

 

 

 

 

 

 

 

  

 

◎ 相關報導

剪黏師父一對寶 其廟無比          2007/8/21           記者張建騰/專訪報導

十根趾,常漂泊;四雙手,好做活!慈德宮僱請的剪黏工匠,自工程開始,陸續待在金門工作已經歷一年多;其中一對工匠,四處做活,合作已經長達十年;他們說,這種工作,要有一對「雙手」合力,比較好做。

汶浦慈德宮是祀奉「品德完人」黃偉的廟宇,已列入縣定古蹟,目前正在進行修護。慈德宮的裝飾包括石雕、木雕、彩繪,另外還有交阯陶、泥塑和剪黏。

負責為慈德宮修護交阯陶和剪黏的匠師是邱耀進和葉有諒,來自台中;他們曾經為金門本地的外武廟、護國寺、北嶽廟等廟宇提供勞務。

邱耀進今年已經五十四歲(民國四十三年次),十三歲就開始當學徒,服務過的廟宇不下百座。從入行開始,他跟的師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哥哥;不過,就像許多學徒一樣,要做許多煮飯、洗衣的雜務,甚至得當「保母」。想當年,晚上還得做夜工剪玻璃,因為早期的剪黏,有一段時間是用玻璃片鑲嵌的,學徒必須把玻璃剪成片狀,以備剪黏師傅使用。

回想當學徒的日子,邱耀進並不覺得有什麼辛苦;不過,隨著哥哥四處做幹活,有時數月不回家,因為年紀尚輕,夜深人靜時,難免會有客途想家的情懷。從十三歲到二十歲當兵,他參與過的廟宇裝飾工程有屏東萬丹的媽祖廟、屏東的港西王爺廟等。

二十歲當完「三個月」的補充兵之後,邱耀進開始自立門戶,承包寺廟藝術建築的工作。工作的內容包括:廟宇剪黏、寺廟彩繪、水泥浮雕、金爐牌樓等,兼含設計及施工,也做古績維修。

在邱耀進眼中,臺金地區的剪黏藝術和交阯陶藝術並沒有什麼差異,花鳥麒麟或神仙人物,取材也差不多。以慈德宮而言,完全手工的部分比較多,在其他地方的廟宇,採用現成的比例則比較高。

慈德宮的剪黏有前殿山川脊「中港」上的雙龍搶珠、山川脊「小港」上的雙青龍(祈求吉慶)、後殿「一脊」(正脊)上的雙龍拜塔等。這六條龍,都是向上立起的「朝天龍」;雙龍搶珠是四爪黃龍。左、右小港上的青龍上各有一個神將;在別處的廟宇,神將身上會有「旗、球、戟、磬」等配件,稱為「祈求吉慶」,但慈德宮是按照原樣修護,並沒有這些配件。

在文獻中,雙龍拜塔有許多解釋,可能與中國俚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有關,代表造塔修德;也可能與神怪故事白蛇傳有關-許仙和白蛇所生的許夢蛟發奮讀書,考上狀元後,直奔杭州西湖拜解救身陷雷峰塔下的母親(白蛇)。這個人間狀元郎(人中之龍),後來被藝術化為左右對稱的一對蛟龍。

據邱耀進表示,雙龍拜塔在奉祀三太子的廟中可能不容易看到,因為神話中的哪吒三太子曾被他的父親「托塔李天王」以玲瓏寶塔壓制。

與邱耀進搭檔十年的葉有諒是十六歲就加入寺廟藝術建築的體系;他原本也是跟著自己的哥哥做。今年三十六歲的他,因為時空轉變,工作以外,不需要從事其他雜務。他曾參與過淡水清水祖師廟、嘉義東石先天宮等寺廟的裝飾工程。金門金城的外武廟是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建築,主要是花草多,手路細,整體「大板」(生動)。護國寺四角的雕塑不採用龍鳳而用「四不像」(諦聽),也讓他覺得很特別。

承包慈德宮古蹟修護的阿里山營造公司董事長陳淮仕,自稱是邱耀進徒弟;邱耀進有六、七個徒弟,兩個兒子都子承父業。陳淮仕表示,剪黏和交阯陶這項工藝,在金門已經出現十八歲到卅歲的斷層;雖然工作的機會很多,但年輕的一代,已經吃不了這一行的苦。寺廟裝飾藝術向來是從小工做起,「三年六個月」(早期各行各業的學徒要受三年六個月的基本訓練)的磨練,自有道理。

根據「大木工作室」的調查,慈德宮的交阯陶,在前落「凹壽堵」有:三王圖、麒麟、鳳凰、牡丹、松樹、錦上添花、錦雞、菊花、梧桐……;在「向堵」有:獅子戲繡球、花瓶、蓮花、佛手::。在川亭「龍虎堵」有雙龍搶珠和猛虎下山。在「水車堵」(前落)的「向埕堵」有:木蘭從軍;廊牆有琴翁、漁翁。「拱仔頭」有菊花、茶花。前落「脊墜」的「山尖」有呂洞賓、何仙姑;後落「脊墜」的「山尖」有李鐵拐、漢鍾離。

龍虎堵的龍中的龍和虎,都是大小成雙出現,有望子成龍和虎父無犬子的意含。龍虎堵的交阯陶由邱耀進和葉有諒依原樣捏塑之後,還必須送到大陸燒窯燒;目前,大、小兩虎頭都已拆解。

雖然邱耀進和葉有諒各自有三、四十年和二、三十年的剪黏及交阯陶工夫;不過,慈德宮的作品會不會令人滿意,得先看出資修護的金門縣文化局和業主(汶浦黃氏宗親、慈德宮管理委員會)滿不滿意。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站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2133

 

縣定古蹟慈德宮整修完工原貌重現         2008/3/11     記者蔡家蓁/專題報導

創建於光緒二十年左右(西元1894  年)的縣定古蹟慈德宮,在金門縣文化局的修復後,已於去年順利完工,文化局表示,慈德宮周圍空地景觀與古蹟特色相結合,已成為後浦頭聚落中最主要的活動核心,希望藉古蹟保護區之歷史、文化、建築等教育、展示,再塑後浦頭聚落文化的新生命。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位於金沙後浦頭的慈德宮為縣定古蹟,九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日開工,進行古蹟維修工程,依照原樣進行維修,工程已於九十六年十月四日完工,斥資約一千三百多萬元。  

據了解,當初在修復過程中,縣長李炷烽、文化局長李錫隆等人都多次前往視察,瞭解工程施做進度,希望完整保留古蹟的原貌,李炷烽甚至還為慈德宮古蹟修復書寫碑記。  

李炷烽所提的碑記清楚道出品德完人黃偉的生平與修復的歷程,內容為:「慈德宮為金門傳統二落式閩南建築,宮內保存全島最完整之剪黏、石雕與交趾陶,工藝精湛,優異他處。主祀明『品德完人』黃偉司郎中。偉字逸叟,孝友天植,清慎明恕,為明武宗正德九年進士,任職為官,節(馬芻)從,省徭役,多所成就。嘉靖十六年,泉大饑,偉殫神畢力,疾作而卒,光緒二年鄉裔黃卓科等人募資,立祠崇祀。自茲以降,迭有興修。斯為格盡傳承之旨,重現古蹟原貌,用為文化金門之質寔。::::為本縣奠定公私部門協力之善制,期間復承鄉紳,文史學者,鼎力支持,欣克有濟,謹併揚芬。夫維典型夙昔,用啟來者,後之人茍知逸叟行誼之高,觀而摩之,則先後含轍,樂善同心,又所期望矣。」  

李錫隆也指出,慈德宮是後浦頭民眾的信仰中心,品德完人黃偉除了是金門的精神標竿外,更是全民以及後浦頭人的典範,希望藉古蹟保護區之歷史、文化、建築等教育、展示,再塑後浦頭聚落文化的新生命。  

文化局指出,為了修復慈德宮,當初他們也特別委託陳木壽建築師事務所進行「金門縣定古蹟慈德宮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整個古蹟維護作業相當嚴謹。  

調查報告指出,創建於光緒二十年左右(西元1894年),但也有一說是創建於光緒丙子年,即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此一說法有待商榷。  

民國三十四年農曆十二月二日,慈德宮舉行犒軍時,因燒紙錢不慎引燃廟前堆放的農作物而發生祝融,大火由慈德宮左前方漫延至廟內堆放之玉米桿,前落與川亭木構架遭嚴重毀損,延到三十七年重修。  

當時重建原先想法為聘請創建時期的同宗派之匠師,即金城王氏後人,以延續整體建築風格,後因僑匯已斷而限於經費有限考量或其他因素,而另延請大陸工匠來金門,以點工招工方式修建慈德宮。泥塑剪黏司為黃經陸,木雕司為黃金水,由於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爆發仍未修好,金門與大陸交通斷絕,工匠便留置金門無法返回,黃經陸父子乃借住於廟後民宅,至今其子黃再團仍居住於此,而黃金水後於金蓮淨苑出家。  

民國四十九年六一七砲戰,慈德宮門口埕落彈二發,砲彈碎片擊損前落的石雕,另一砲彈落在正殿屋頂,好在未引爆。民國六十七年,由於年代久遠且經歷砲戰與駐軍的毀損破壞而重修,大木構架未更動,此次的修復幸未觸及後落屋架及大楣,而得以保存原貌。  

修復工程主要在於地坪鋪面重新更換、屋頂部分桷仔抽換、瓦作修補、前落及川亭彩繪重新髹漆、修補交趾陶、壁面增添彩繪磁磚壁畫等。七十年慈德宮舉行奠安儀式前,將廟埕廣場原有殘破紅磚地坪整修,重新鋪上水泥沙漿成為現在樣貌。  

民國七十年,鄉賢黃偉誕生四九四年時,後浦頭鄉民隆重舉行慈德宮的奠安慶典;七十四年時,鄉民運用前期整修經費之結餘款加建左側護龍,將土地公移請入內供奉。八十八年六月十五日慈德宮公告指定為金門縣縣定古蹟。  

文化局指出,慈德宮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跨越清代、民國二個時代,建築的發展過程極為豐富,且其經過四個時期的建築時期,由其中可探究不同時期的材料、工法及細部作法,見證了不同時期的營建史,也組砌了金門地區各個時期建築工藝發展的地方特色。  

難得的是經歷多次整修,仍完整維持後落主殿之構件,故而不僅可見到後落原創期的精緻建築形式,尚可得知金門地區因應使用需求及環境限制的成長模式,由其中並可充分的呈現其建築發展過程與材料的使用及營建技術,成為見證歷時性發展的典例。  

文化局也提到,黃偉在後水頭、後浦頭黃氏族人的心目中,是一祖先,故如同一般之祖先有牌位崇拜,有墳墓崇拜,此外黃偉更被提升為「祖佛」,稱為黃府大王爺,後浦頭的「境主」,是故除其人品受景仰效法外,更是村民的守護神,藉祭典凝聚黃氏族人之向心力,並給族人心靈上平安福祉。  

黃偉不僅是黃氏之祖先,且被稱為「品德完人」,不僅其後裔引以為傲,也普受金門人所尊崇,「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黃偉之人品將長存於金門人心中,永受景仰。  

慈德宮與黃偉墓今皆列入縣定古蹟,此二處建築各有不同的建築藝術與價值,藉由列入古蹟,妥善的修護保存,增添金門有形之文化資產,更能彰顯其人品,豐富金門無形的精神文化資產。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站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5953

 

呂榮和鄉愁化為陶塑國畫 宣揚金門文化 2006/04/16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十六日電)金門籍旅台陶藝創作者呂榮和,返鄉舉辦「陶然歲月─呂榮和六十還曆陶藝展」,將鄉愁化為件件自創的「陶塑國畫」,走過一甲子歲月,他自我期許將以陶藝宣揚金門文化。

老家在外島金門的呂榮和,日前返鄉舉辦六十還曆陶藝展,交出赴台二十五載創作的成績單,他的「陶塑國畫」,以金門鄉土為題材,讓縣長李炷烽和地方鄉親感到親切。

目前在台北縣鶯歌鎮開設「陶源民俗文物館」的呂榮和,一九四七年、也就是國共古寧頭大戰的前兩年,出生於金湖鎮蓮庵村,蓮庵村為清代道光年間舉人、名書法家呂世宜的老家,呂世宜曾受聘為台灣板橋林家教席,小聚落出了大人物,成為呂氏子孫的典範。

呂榮和幼年隨其父「海南師」學習糊紙手藝,承襲父親的嶺南派風格,十八歲進入全國唯一的「官窯」金門陶瓷廠,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一開始嶄露頭角,曾與故總統蔣經國合繪「新瓶梅」一只,十年後自創「金鼎窯」,走遍各村里從事廟宇民俗陶藝工作,並應金門縣政府邀請參與民俗文化村的修繕彩繪。

一九八一年、三十四歲的呂榮和毅然決定遠離家園,首先到台北縣新莊市開設唐山陶瓷廠,後又遷到有「台灣景德鎮」之譽的鶯歌鎮,謀生之餘仍不忘情於民俗陶藝的創作,舉辦十多場個展,其中,近幾年醉心於「陶塑國畫」創作最受矚目。

呂榮和表示,「陶塑國畫」是將陶塑、水墨和書法之美融為一體,以陶藝結合建築、人物、神像、山水、花鳥、家畜等造型,採獨特的燒窯技巧,使得作品呈立體型連接,有如國畫立體化,賦予繪畫和陶藝嶄新的生命。

「陶塑國畫」除了立體的浮雕陶藝外,還有陶版國畫、書法,呂榮和的創作取材自金門,包括鄉情、童趣、民俗、田園、閩南建築等,在不凡的技藝中,表達出純樸的金門風情。

呂榮和表示,金門是他永遠的家鄉,投入陶藝四十多年來,家鄉的情懷隨年齡增長更濃郁,這次六十歲返鄉舉辦個展,以「還曆」為名,除了想積極凸顯金門鄉土美學外,同時也自我勉勵回顧過去、重新出發。

呂榮和預定六月間,首度小三通跨海到中國福建省廈門舉辦個展,他期待除了與對岸同好交流外,更希望將金門的美和文化,透過「陶塑國畫」作品介紹給廣大的中國大陸人民。

資料來源:大紀元網系 http://www.epochtimes.com/b5/6/4/16/n1289348.htm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