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刊頭

或許是因為金門馬拉松舉辦的關係吧!台灣媒體有記者到金門採訪,高陽路兩旁如火焰般艷麗的烏桕樹也因此登上了新聞版面。

每次回金門去東半島幾乎都會經過高陽路,每每看著兩旁綿延數里的烏桕就會期待寒冬時的紅葉勝景,無奈每到歲末年終就是最忙的時候,總是無緣親眼一見如此紅葉沿路綿延的勝景。

烏桕

說到烏桕,到金門旅遊過的人對它絕對不陌生,無論是聚落老街還是荒郊野外,都不難見到它那的四方菱形的葉片,常見的程度,讓人不敢相信它從台灣被引進到金門也不過大約60年的光景。

民國42年,烏桕與木麻黃、檸檬桉、相思樹、大葉桉、馬尾松、溼地松、琉球松、刺槐、大葉合歡、側柏、印度紫檀、檉柳、黃椰子、茄苳、鐵刀木、白千層、鳳凰木、苦楝、樟樹等三十多種樹木同時被引進金門。這其中有的早已在金門失去蹤跡,有些則與烏桕一樣成為金門生態地景的一部分。

烏桕 烏桕

金門聚落荒廢的老宅裡特別容易看見烏桕。道也不是烏桕怕鬼要偎著人家住,而是因為鳥兒們喜歡吃它的果實又不拘理法,吞下它的果實後就隨意把種子連排遺拉在停棲的地方。荒廢老宅正是鳥兒群聚的所在,因此烏桕被下種到老宅,成為老宅一種溫柔的襯色。

寒風中,深紅的烏桕葉與閩南傳統建築的磚紅,共同為體感冷冽的人帶來心中的溫暖。

烏桕

看見烏桕,聚落就不遠了。

金門真正的荒山野嶺是見不到烏桕的。

荒地裡的烏桕,若非人們的刻意種植,就是聚居的人以八方而去,留下草木自然演替,進行一場無聲的生存競爭。

烏桕

明代徐光啟寫作《農政全書》時提到一種植物,據稱「一種即為子孫數世之利」,所以他「逢人即勸」,可惜得到的回應是「不須種,野生者甚多。

大多數的人是不會在乎烏桕有「子外白穰,壓取白油造蠟燭。子中仁壓取清油,然燈極明。塗髮變黑,又可入漆,可造紙用。…..用油之外,其渣仍可壅田,可燎爨,可宿火。其葉可染皁,其木可刻書及雕刻器物,且樹久不壞...」等多種功能,平常時也不會多看它一眼,但在這樣寒冷的冬天裡,只要看見路旁的那一樹火紅,心中自會生起一股溫柔暖意。

烏桕

李時珍《本草綱目》寫道:「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得此名。」所以這種植物的名字由來可能與烏鴉有密切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樹老後根部會爛成臼狀。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在「臼」字上加上了「木」字邊,寫成了「烏桕」。

烏桕

 

金門植物基本資料

中  名 烏桕  科  名 大戟科 
學  名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別  名 瓊仔、Chinese Tallow-tree
金門分布 烏桕是金門地區的鄉土樹種,民國42年自台灣引進,廣泛分布全島。
全球分布 分布大陸華中華南、日本、越南及印度。 
性  狀 落葉性喬木,樹皮灰色。葉互生,菱形,紙質,葉背粉綠色,葉柄細長,上面有2枚腺體;花期5-7月,花很小,排列成穗行的總狀花序,花穗黃色,長10-15公分,雄花密集,雄蕊2枚,雌花較少,散生在花序的基部;果為蒴果,果皮熟時3裂,乾後脫落,種子3顆,對稱排列,外表覆一層白色蠟質物。
用途/解說

冬天落葉前,當光合作用停止,葉柄的離層產生,烏桕的綠葉變慢慢轉黃或變紅,枝條上一簇簇紅豔的葉子,就成為金門蕭索冬季裡獨有的美麗印象。落葉一方面是乾季休眠的表現,同時也是植物新陳代謝的方式。短暫的落葉期,其實是為了新生而準備。春天迷濛的霧季裡,新葉悄悄舒展,新生的嫩葉呈芽紅色。
烏桕雌花著生的兩側,各有一個腎形的腺體,會分泌蜜液,許多昆蟲、蝴蝶會被吸引,流連徘徊。
木質良好,是早期鄉間製作陀螺的材料,「樟敖走,虹(烏桕)敖號,籃仔桲車笨倒」這句鄉間俏皮的俚語,相當傳神的表達了陀螺和木材之間互為表裡的關係。

資料來源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浯洲芳草 、金門林務所、台灣樹木解說第三卷

 

 

 

 

 

 

 

 

 

 

 

 

 相關報導

《金湖采風》紅經十度霜 原生烏桕赤于楓             2015-01-08        張建騰/金湖 報導

冬陽之下,太湖同心島報國亭面向金湖綜合體育館「大小巨蛋」的兩株「烏桕」,紅得很耀眼。烏桕是金門的鄉土樹種,它的葉子比楓葉還要紅,太湖畔與水為鄰的烏桕,全株紅得更是純粹。

烏桕是落葉喬木,在太湖畔,目前可以見到紅葉飄飄的景緻,顯得詩情畫意。紅葉鋪陳在有原木做為護欄的棧道上,多了一層蕭蕭的美感;走上木棧道,如踏在紅葉毯上;不過,木板的內裡有些已經朽壞,偶而會有崩陷的驚駭感。

烏桕的得名有幾種說法,都能彰顯它的特色,有人說烏桕的葉子可以用來做為植物染,因為顏色偏於烏黑色,因此故稱為烏桕;由於它被砍伐後,樹基的中間會腐爛形成「臼」的形狀,因此稱為桕;還有人說,因為烏臼鳥喜歡食用它的種子,因而得名。

烏桕的別名還包括烏臼、鴉臼、木蠟樹、樁仔、瓊仔、木梓樹等。烏桕於冬天落葉之後,春天來時,會重新長出芽紅色的嫩葉,經過光合作用之後,則會長成菱形的紙質綠葉。

早期的金門,童玩都是用自然及生活中的材料自己動手作成,陀螺即為其一,而烏桕和樟樹、番石榴樹都是做陀螺的好材料,而且各有特色。

金門本地流傳了這麼一段俏皮話:「樟敖走,虹(烏桕)敖號,『尼仔佛』車畚斗」;大意是說,樟樹做的陀螺很會走,烏桕做的很會號叫,番石榴樹做的很有勁道的「戰鬥陀螺」,足以撞翻其他陀螺。

烏桕被華人視為經濟作物而加以種植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種子外部含蠟可用來做成蠟燭;種子本身含油,是製造肥皂原料;葉子可當做中藥,民間有治蛇毒、消腹水的偏方;烏桕的木材可以做成家具或雕刻品。如今,烏桕還可用來估為生質柴油。

如果什麼都不做,烏桕還是可以成為觀賞植物,因此也適合當做行道樹。

唐代詩人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宋代詩人陸游則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的詩句;兩兩相較,可見楓葉紅於春花,而烏桕又勝過楓紅。

若以美人比烏桕,那麼烏桕就像是花木中的陳圓圓。清代詩人吳偉業在《圓圓曲》中有「桕冠—怒為紅顏」、「啼妝滿面殘紅印」、「烏桕紅經十度霜」、「一代紅妝照汗青」的描寫。

歷史上,美麗經常是一種錯誤,陳圓圓(字畹芬,原本姓邢名沅)是明末「江南八豔」之一,紅顏薄命,相傳她曾經是崇禎皇帝、皇親田秀(田戚畹)、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清代封平西王,又立為周)及闖王李自成手下劉宗敏的嬖妾;由於她有「傾國傾城」之貌,吳三桂為了她獻關降清,明朝於是滅亡。她復歸吳三桂,但最後以女道士終。

午後從太湖畔的烏桕樹蔭下看同心島,烏桕透光的紅葉,對映銀光閃爍的湖水,對照報國亭上的反光的綠瓦,成了太湖風光中的亮點之一。從同心島報國亭遠眺湖畔烏桕,則有萬綠一紅的豔耀。

美麗的金門,曾是明鄭與清軍兵家必爭之地,曾是國共砲火相向的島嶼,就連韶秀的太湖也是為了反攻及備戰而開鑿的人工湖;不過,環湖道上不再頻仍阿兵哥路跑和湖中光復島鸕鶿軍的頻頻操練,都成了冷戰之後,二十年和平的點綴。

曾幾何時,金門的空氣品質,已經淪為全國之末;因此,金門的樹木越來越重要;金門人應該重視樹木,更應該發掘樹木的故事,讓它們成為觀光的亮點與趣點。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站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main_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42667

 

冬天換妝奼紫嫣紅賞烏桕、九重葛正當時     2014/1/6 記者董森堡/金城報導

九重葛奼紫、烏桕葉嫣紅,歐厝步道賞景正當時!隨著時序入冬、冷氣團南下,地區許多植物也開始換季落葉,歐厝步道遍植烏桕、九重葛及苦楝樹等樹種悄然換上紅、紫、黃色的冬裝,奼紫嫣紅的景象美不勝收,吸引許多自助遊客前往賞景攬勝,觀看這特殊的戰地植物風光!

位於歐厝村與古崗赤山垃圾場間的步道長約二公里,當地林木蓊鬱、綠意盎然,但是一到秋冬時節,遍植山野的綠樹開始換裝,步道轉而變成色彩繽紛、萬紫千紅的景象,其中又以烏桕、九重葛及苦楝為其中的主角。

當地的烏桕由農委會林務局等相關單位復育種植,烏桕為落葉喬木,其枝廣展、樹葉互生,秋冬時節轉為紅、橙、紫、褐、深綠或釉綠等色,甚至有可能一葉數色,堪稱是金門冬季的最佳代表樹種,為金門冬季營造出特有的自然景觀意象。而北宋詩人林和靖(林逋)與南宋詩人陸游也有「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與「烏桕赤于楓,園林九月中」之文句,也道出烏桕樹在冬季時的美麗色澤。

至於九重葛則是軍方遺留下的美麗,早期金門軍事營區為防止外人侵入,多數會在營區週圍遍植九重葛,以其藤蔓枝條上的長刺作為防禦之用,而金門地區歷經多次軍力縮減後,軍方無暇整理撤守營區環境,九重葛任意生長,在秋冬時節開出紅、粉紅、白、紫、橙、黃豐富的花果,九重葛花色種類多彩而鮮豔,在歐厝步道上的九重葛就開出一片壯觀動人奼紫。

而苦楝樹是金門本地的原生樹種,這種落葉喬木高可達十幾公尺,歐厝古道上的苦楝樹   也正值變色季節,換上一身的黃色衣裝。

金門地區的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許多民眾身處其中而不自知,鄉親們不妨趁著假日期間,出發前往歐厝步道賞景,順道一探歐厝傳統聚落的鄉村風光,來一趟閩南文化與林木生態之旅。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站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33639

 

植栽有成金門綠廊道呈現獨特風貌     2013/3/5      記者陳麗妤/綜合報導

來金門能夠領略四季風光,金門多樣且豐富的生態令人稱羨,其實不只景觀花卉吸引人,全島行道樹也隨地段、季節而有不同的美景。環島東路(林務所前)之樟樹,被遊客比作集集綠色隧道。金門縣林務所表示,金門行道樹之美,值得民眾細細品味。

金門縣林務所表示,金門曾受颱風影響以致行道樹遭受重創,經過多年的謹慎選種、栽培管理,在全島各主要、次要道路,栽植能適應環境又具美觀效果之樹種,在所有參與者的辛勤灌溉及管理下,營造現今每條道路獨特的意象。

金門縣林務所也指出,九十五年金門地區曾委外進行金門綠廊道植栽整體計畫,透過專家的指導,金門各主要的行道樹種而有完好的紀錄以及栽植計畫,藉此不只是有行道樹之美,更有助整體生態綠化環境之提昇。

以東半島而言,環島東路(從陽翟至東沙尾)包括林務所前路段,主要栽植樟樹,常綠喬木,筆植樹幹,綠蔭遮蔽,除了視覺上之享受,也深受自行車友和遊客喜愛,更有人比喻其宛如金門的集集綠色隧道。

金門林務所表示,其實集集有名的綠色隧道就是樟樹道,在金門地區除了陽翟到沙美種植樟樹外,在金城往官裡以及古崗往水頭,新市山外圓環往太湖方向也有部份路段種植樟樹。它為常綠大喬木,開花小為淡黃色,三至五月為開花期,而其樹高可達二十五公尺,其具芳香,全株還可提煉樟腦油,由於樹冠開展良好,故遮蔭效果佳,壽命長,是著名的綠美化樹種。

金門縣林務所也表示,環島東路有樟樹營造的綠廊道。自八二三圓環往山外方向,道路兩旁種植台灣欒樹,在秋天之際黃花轉紅之時節最美。另外,環島北路瓊林到沙美,種植有垂榕、豔紫荊。其中,豔紫荊紫紅色的花,全年多次盛開,花朵在綠葉伴襯下,不失為最美麗的行道樹。而高陽路種植的烏臼,沙青路塘頭到青嶼一帶的火焰木,也各有其特色,金門行道樹之美,隨季節變幻,值得民眾細心品味。

金門縣林務所所長楊慧明指出,林木之栽種養成不易,行道樹之選擇更要特別謹慎,主要著重常綠、深根、無毒、多年生等特性,樹種對環境的適應優勢,主、次要幹道區分,更要兼顧美觀功能,而且安全考量除結果實之樹種。全島經專家指導,數十年的經營管理下,已營造出變化多端的行道樹種,未來亦將持續慎選種植,以達永續金門環境生態綠化成效。  

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站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221056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北雁南飛 的頭像
    北雁南飛

    北雁南飛-金門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