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習慣,出門旅行前會先作功課,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出門,事前的準備工作更是做的鉅細靡遺,雖然休假在外面亂跑已經是常態。為了不讓旅程留有遺憾,有時花在做功課的時間甚至會超過真正的旅程時間。

尤其在金門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地方,如果沒有做功課,去到金門根本不知道要看什麼,就連金門的象徵-風獅爺都可能找不全。不過話說回來了,功課做的太好也讓人傷腦筋,許多時候,連在地人都不知道自己聚落裡有什麼寶貝,所以難免就會鬧笑話。

小西門的模範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西門其實不是個很有名的聚落,沒有什麼觀光景點,一般人對這裡也沒什麼特殊印象,所以當我跟金門朋友說要去小西門時,他們不置可否,因為他們知道我這個人在金門做事常不按牌理出牌。不過他們知道我是要去小西門找廁所時,反應倒是挺一致的-通通回應一句:「啊?什麼?」

在他們心中可能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找廁所要專程去小西門吧?

說起小西門的這一間廁所,已經存在將近九十年了,它入口的門樓在當時已經是人們注目的焦點,經過時光淬煉後,時間在上面留下刻痕,灰泥剝落了,雜樹蔓草也在建築裡恣意生長。

說真的,第一眼看到它時,真的以為後面本來有屋頂的,後來才知道,它本來就是露天廁所...........

嗯!沒錯!就是那種蹲著時還可以看到藍天白雲的露天廁所。

所以,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真的滿難理解它到底「模範」在哪裡。

其實,金門傳統建築中,房子內部是沒有廁所的,可是要方便時當然也不會隨地大小便。農業社會裡,「肥水不落外人田」,這些水肥是農耕重要的肥料來源,當然不能浪費,所以小西門聚落裡有一個專門收集水肥的坑,也就是說,人們要方便時就會來這裡報到,為聚落貢獻出「萬兩黃金」,而且當屎尿的存量不夠時,村民會把豬屎、牛糞也倒進坑裡,甚至去鄰近的村莊買魚,把魚倒進裡面發酵,以圖「增產報國」。當然,這個坑是露天的,既然大家方便時都要來報到,它當然也是一個露天公廁。

當整個村莊都是農民時,大家對這個露天公廁一定是諸多包容,不過如果你家好不容易蓋了棟漂亮的房子,而這個露天公廁就剛好在你家門口,我想那個「光」景應該不會太好看,更別提沖天的臭氣跟時時飛舞的蒼蠅了.........

所以,村民吳朝坪在印尼賺大錢後,回到老家小西門蓋了三棟漂亮的大房子,可是露天公廁在前實在讓他無法忍受,所以他在聚落外面買了一塊地跟這個公廁的主人交換,而且還把公廁依照洋樓的形式弄了一個門樓,在建材方面也都十分講究,用了不少的紅磚。

吳朝坪買地換地蓋公廁的舉動不但方便了自己,也讓小西門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改善,而且為了方便讓村民可以取用水肥,屎尿坑在公廁外的開口比較大,這樣長杓類的用具才方便舀取公廁積蓄的水肥。

至於公廁的分隔,代表了不同的主人家,只是不知道不同家的人要怎麼分配這些水肥?彼此會不會比較誰家的產量比較大?

我走進模範廁的門樓中,探頭進去唯二有屋頂的房間中的一間,看著當年如廁的坑,心裡不禁想:「在這裡上廁所,難道裡面的東西不會噴上來嗎?」然後腦海中突然浮現卡通裡花田一路掉進茅坑的畫面,不知道從前的人會不會擔心小孩子上廁所時掉下去?

從前的那個大坑,在模範廁落成後就已經停用了,現在已經成為住家,再也看不出露天公廁存在的痕跡,而模範廁在人們衛生習慣改變及水肥重要性減低後也逐漸荒廢,成為村民的廢棄物堆積場,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它也會跟最早的那個露天公廁一樣,成為歷史的陳跡。

後記:

小西門模範廁已於民國96年9月7日以「金城鎮小西門模範廁」之名通過為金門縣的縣定古蹟,成為金門縣第一個被指定保護的公共衛生建築。詳情請連結至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37619(民國96年9月7日記)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