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鹿港,看到了金門。

這裡是鹿港金門街,三月的春風跨過海洋帶來熟悉的氣息。

充滿金門味道的氣息。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金門人從金門老家帶來了蘇府王爺的神像到台灣,從府城到鹿港的路上把神像留了下來,幾經變革,成為了如今的金門館。

金門館,「金門」人在台灣的同鄉會「館」,金門旅台遊子在鹿港相聚的所在,一個聯絡情感,交換故鄉訊息的所在。所以從草創開始,它就一直以館為名,不是宮或廟。

蘇府王爺,老家在金湖新頭村交海濱的「伍德宮」,最早最早的時候,祂是跟著開浯聖主陳淵到金門的參謀將軍蘇永盛,到金門後勤政愛民,興修水利造福鄉民,成神後也有遠赴金城城隍廟前祈雨,在大旱中降下甘霖的神蹟。

金門館是台灣少見「官建」的王爺廟,從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創建以來,在前清時期專供金門來台的水師參拜。蘇王爺隨恩主公駐守金門時,東南海域有海賊為患,他平定海盜,武功卓絕 ,海盜稱為「蘇大王」,懾其威嚴不敢為惡,所以金門籍的水師官兵對蘇王爺莫不崇拜有加,渡海來台灣的時候也恭請蘇王爺前來,保佑海上航行一帆風順,邪佞不敢來犯。

金門館的中庭裡有些許綠意,仔細一看是新植的櫸樹苗,原本的老櫸木現在只剩下枯幹,想不到鹿港四大古樹之一的它還是抵擋不住時光的洪流,只剩殘蹟供人緬懷金門館草創的事蹟。不過樹前的古井還有樹邊的廂房依舊,等著服務旅台的金青,只是如今在台灣的金門人已經散入不同的聚落,古井與廂房成為了古早年代裡異鄉遊子聯絡情誼的舊痕跡。

 

現在的金門館是民國88年重修完成的,格局上依然保持原有二進一院的建築,三川殿與正殿間寬廣的中庭。三川殿上龍虎堵上的舊有彩繪在重建時留了下來,為古蹟留下盎然古意。

新繪的門神則出於台灣傳統彩繪世家台南潘岳雄老師之手,色彩豐富多樣,門神儀態威武傳神。龍堵旁正門上畫的是秦叔寶,尉遲恭則在另一邊的門上與猛虎為伴。

正殿兩旁的木屏上則是畫著「四聘」的故事,左邊是舜耕歷山-堯聘舜(右下圖)、為國為民-商湯聘伊尹(左下圖),右邊則是渭水聘賢-周文武聘姜太公(右上圖)、三顧草蘆-劉備聘孔明(左上圖)。

這四幅作品是獲得國家民族藝術傳統彩繪類薪傳獎的國寶級彩繪大師陳壽彝老師作品,描繪衣紋服飾一絲不苟、線條頓挫粗細有致,筆觸瀟灑自在,有如行雲流水,用色清麗典雅,充滿文人氣息,整個作品洋溢著無盡的藝術內涵。

與鹿港其他的古蹟相比,金門館是安靜的,就像金門人的性格一樣沉穩內斂。金門館三川殿的木屏門板仍保有清朝咸豐年間重修時的風格,保留著先人遺留到今的痕跡,就像金門這個地方一樣守舊,處處保有前人遺風。

我在春天的鹿港遇見了金門,不知道海峽那頭的金門朋友現在是否安健?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