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凌晨,有匪徒三十多人分成三股,一股前往沙尾街新益安布店,破門而入,洗劫一空,一股包圍金沙鎮公所,發生槍戰,另一股侵入縣參議員蔡乘源住宅,在睡夢中將其槍殺斃命,然後,匪徒會合回到金沙港內;登上帆船,向同安方向逸去。
薛芳千《顯影月刊、重見世人》一文中,將一場發生在民國卅六年五月的災難描述的讓人宛如身歷其境。在一九九一年重修的金門縣志中也有以下的記載:
(三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海盜洗劫沙美市新益安布店,並包圍鎮公所,參議員蔡乘源被殺害。<大事志>
更早之前,同樣在金門縣志上,記載了另一段過往:
(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股匪百餘人洗劫沙尾街,損失數萬元,並綁去張義足等五人。<大事志>
打開金門的近代史,「盜賊」佔了不少的版面,不管哪個朝代都有盜賊的記載,似乎金門是個化外之地,盜匪橫行,人民在此求生不易。
「沙美」,古名「沙尾」,位於紅土台地的邊緣,與金沙溪、西溪仔、汶水灣及金沙港等河、海交接處的沖積平原相接,是金門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也形成了繁華的沙美老街。
只是繁華不等於安定,繁華之地滿足了人們的許多慾望,卻也帶來了更多的慾望還有許多慾望不能滿足的人。
所以,繁華之地常常成為了是非之地,不但紛爭多,甚至帶來動亂。清末民初的政局混亂,盜賊更是猖獗,許多人被擄或被殺,為了加強防禦,先後在民國十四年一月成立沙美保董公會,民國二十三年八月成立金門海陸保安會,並且在西甲風獅爺西北側建槍樓。
在這樣不安定的年代裡,裝飾華麗的洋樓就成為顯著的目標,原本為了光宗耀祖而興建的洋樓反而為親族帶來災害。為了避免盜賊,許多洋樓都有嚴密的防禦設施。
沙美聚落中最顯眼的洋樓就是張文帝洋樓,這棟洋樓是1925 年華僑張文帝從馬來西亞寄款回鄉興建的。只是完工後就遇到日軍進佔金門,從1936年(昭和11)日軍進佔金門到1945年(昭和20年)日軍離開金門往潮汕流竄的10年間,張文帝洋樓都是日軍駐紮的所在。日軍撤出沒幾年輪到國軍進駐,1948年(民國37年)到1958年(民國47年)部隊駐紮洋樓。然後部隊也走了,憲兵隊旋即遷入,往後的30幾年裏,張文帝洋樓都是憲兵隊的駐地。可以說,張文帝洋樓的過往與軍隊脫不了干係,甚至是息息相關的。
縱使如此,張文帝洋樓不但外部裝飾華美,屋內的裝飾也在軍隊長期駐守下維護狀況頗佳,民初時期最風行的日本面磚在洋樓中仍然保有鮮豔的色彩,雖然時間已經在上面留下了痕跡。
洋樓在聚落中目標顯著,加上沙美治安不靖,因此張文帝洋樓除了美麗的裝飾外,也有許多的防禦設施。鑄鐵的花窗雖然已經鏽蝕,卻依舊忠貞的守護洋樓的窗台,不讓盜賊有機會進入。
洋樓二樓的地面上,門廳正上方的位置有一個金錢形狀的開口,從孔裡看出去就是一樓的大門。所以樓上的人不用下樓,也不用到陽台,就可以看到從屋子大門進出的人,決定要做怎麼樣的應對,尤其是女孩子,透過這個孔可以正大光明的看客人,不用拋頭露臉見客。如果是敵人進門,這個孔也可以充當射擊孔。
二樓房間的窗扇上,不知是哪個戰士把這裡當成了小黑板,在這裡記錄了部隊主副食品的存量,想來這個房間曾經是糧秣庫房。想到在這裡當兵的人要揹起一包淨重50公斤的大米走過窄窄的樓梯上二樓,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當兵時總是被搬米公差晾在一旁的過往。放在二樓的糧秣想來少了許多溼氣,弟兄們也可以享用品質較好的食物吧。
張文帝洋樓最後進駐的部隊是憲兵,也因此張文帝洋樓有「憲兵隊洋樓」的別名。憲兵相當於軍隊裡的警察,當兵的總是能躲就躲,所以憲兵總是顯得比其他軍種尊貴,駐紮在如此大氣的洋樓中也是恰如其分。只是洋樓畢竟是老房子,縱使有再多的防禦設施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襲,逐漸的年華老去。如今這棟曾經是不安定年代中最安全所在的洋樓,卻在安定的年代裡逐漸衰敗,不知何時,它才能重現往日光華,為後代子孫傳述沙美曾有的傳奇。
基本資料
名稱:張文帝洋樓
古蹟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建築物類
公告文號:府教社字第0920057150 號
公告日期:2003/12/01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汶沙里沙美勝利路1 號左旁
定著土地之範圍:資料尚未填寫
指定理由: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2.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創建年代:1936年
粉絲團點圖
北雁南飛-金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