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官澳」是一個雜姓聚落,其中的李氏約15戶,僅次於楊姓,是官澳的第二大姓。官澳李家始祖是「山前李」始祖「李顯宗」之孫「李開華」,約在明朝中葉入贅陳家,自此蕃衍,聚居在「舖頂甲」及「店仔口甲」,至今傳有20世,歷史500餘年。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在官澳李家聚居的地方可以看見一棟五腳基加前迴與後裙房的洋樓,前迴向對堵上華麗的日本面磚彰顯著起建者事業的鴻圖。這一棟洋樓就是官澳七棟僑匯時期洋樓中,目前唯一被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的「李康塔洋樓」。

李康塔十餘歲帶著弟弟建修前往新加坡發展,初時以打零工方式維持生活所需,因做事認真被打工處所老板賞識,邀請李康塔擔任其南北貨批發公司的掌櫃。經過數年的努力下,李康塔在老板的支持下利用其積蓄開設一家名為「恆通」的公司,開始經營南北貨批發生意,在李康塔兄弟共同努力下迅速累積財富。

為了能讓家鄉父老知到自己在南洋發展經商致富的訊息,委託弟弟建修攜數千白銀返鄉興建此屋,並在洋樓二樓廳堂隔扇門上寫序,讓鄉親及後人可以看到李康塔努力光耀門楣的奮鬥的過程,但李康塔本人卻未在此住過。

  

  DSC_0566.JPG  

「李康塔洋樓」是「硬山擱檁承重牆構造系統」,洋樓本體正身牆面是石蚵抹灰,側身牆面則是上緣抹灰、下緣採用九層花崗岩條石(磉石)平砌,而前迴向與後裙房則是五層花崗岩條石(磉石)平砌。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許多介紹金門洋樓的書裡面都會提到李康塔洋樓。這棟洋樓在防禦機能上的設計幾乎成為金門洋樓禦敵的範例,最常被舉例的就是洋樓二樓外的鐵窗。李康塔洋樓二樓的鐵窗是興建時的舊物,不但具有防盜的功能,更兼具美感,雕花鐵欄杆不像許多金門洋樓只是平直的鐵條,讓它介紹金門洋樓防禦的範本。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除了雕花鐵欄杆之外,在洋樓與前迴向間的內庭外牆上也放滿了玻璃碎片。雖然敵人無法從洋樓正面攻進來,但是還是要防範盜匪從洋樓側面架梯子近洋樓,玻璃山的阻隔提高了敵人進入的難度,也保障了住戶的身家財產安全。

當然,防禦機能如此強的洋樓,所使用的建材也絕對不是吹彈即破的便宜貨,建造時也一定比一般建築牢靠。民國36至47年(1947~1958年)國軍曾暫住於此,做為陸軍營部指揮中心及官眷住宿之用。八二三砲戰發生時,附近居民也作為臨時避難所。

經歷了砲戰洗禮的洋樓難免會有毀損,所以1970年及1981年時,李康塔洋樓曾經邀請官澳匠師楊忠慶先生進行簡易的整修工作。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從1947 年到現在,李康塔洋樓走過了將近70年的寒暑,雖然歲月在上面留下了刻痕,但是經過時光焠礪所留下的仍然十分具有可看性。

像是柱子上的抹灰泥塑花裝飾,側面山牆上的抹灰泥塑雙旗幟裝飾,通氣窗上細緻的蔓草圖紋與周圍的顏只磚堆砌的磚工,都顯現出起建者光宗耀祖的企圖心。當然,造型各異的門扇與前迴向正面的華麗面磚及造型特殊的異獸排水孔也都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李康塔的後人至今仍有相當的影響力。其外孫「黃德全」是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的總幹事,也是台北市台澎金馬各縣市同鄉會總幹事聯誼會的會長,以雙重身份站在鄉事民意最前線,對內與對外,同時為金門發聲。

在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總幹事期間,黃德全也加入「台北市城鄉交流協會」及2002年創會的「台北市台澎金馬各縣市同鄉會總幹事聯誼會」,六年後當選2008年的聯誼會第六屆會長。「台北市台澎金馬各縣市同鄉會總幹事聯誼會」,民主時代,同鄉會是民意基礎,總幹事是溝通橋樑,致這個同鄉會總幹事聯誼會內部所形成的議題共識,常能借助背後力量進入國會、直達中央,進而對各城鄉政策發生作用。黃德全加入聯誼會以來,多次為金門發聲,如就核廢料貯存烏坵、小三通、海峽中線等議題展開辯護或遊說。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文化資產簡介:

名稱:李康塔洋樓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宅第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0950045787
公告日期:2006/11/09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官澳
定著土地之範圍:748.00㎡
指定理由:創建年代久遠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文資法
創建年代:光復以後 (1930年)
所有權屬:私有 

簡介:

李康塔十餘歲帶著弟弟建修前往新加坡發展,初時以打零工方式維持生活所需,因做事認真被打工處所老板賞識,邀請李康塔擔任其南北貨批發公司的掌櫃。經過數年的努力下,李康塔在老板的支持下利用其積蓄開設一家名為「恆通」的公司,開始經營南北貨批發生意,在李康塔兄弟共同努力下迅速累積財富。為了能讓家鄉父老知到自己在南洋發展經商致富的訊息,委託弟弟建修攜數千白銀返鄉興建此屋,並在洋樓二樓廳堂隔扇門上寫序,讓鄉親及後人可以看到李康塔努力光耀門楣的奮鬥的過程,但李康塔本人卻未在此住過。
民國三十六至四十七年(1947~1958年)國軍曾暫住於此,做為陸軍營部指揮中心及官眷住宿之用(至今洋樓入口仍留有「中山室」字樣);八二三砲戰發生時,由於洋樓建造較一般民宅堅固,所以附近居民約30餘人以此做為臨時避難所。經歷了砲戰洗禮的洋樓,於五十九年及七十年時,邀請官澳楊忠慶司父為洋樓進行簡易的整修工作。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官澳李康塔洋樓[歷史建築]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