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門環島東路五段看見「西村」的界石後轉彎,首先遇到的聚落是「西村」,再往前沒多久就會看到「東村」的界石,就算是進入了「東村」的地界了。
「東村」給人最深的第一印象要算是過了「滄龍宮」之後的那棟洋樓了,這棟洋樓就矗立在路邊,平整方正的形式,乍看之下宛如一個碉堡,但是當你看見洋樓的正面之後,一定會被正面二樓窗戶那兩個大大的「囍」字所吸引。
關於這棟洋樓,沒有太複雜的結構,一般金門僑匯時期洋樓常見的「外廊」,在它身上是看不到的,所以無法把它歸類為「五腳基」「出龜」或是「三塌壽」。也就是說,它跟金門人印象裡的「樓仔厝」不太一樣。
所謂的「五腳基」,是指外廊的柱子外露,搭配平樑或圓弧拱,是金門地區最常見的洋樓形式。而「出龜」則是中間突出,平面呈「凸」字形,突出的部份功能類似閩南傳統建築的「亭」。至於「三塌壽」是中央凹進去,平面呈「凹」字形。至於這棟洋樓,根本沒有外廊,所以基本上是無法歸類再這三種類型之ㄧ,反倒是比較像是「碉樓」一類的建築。
一般說來,「碉樓」一類的建築強調的是防禦性,從金門現存的「沙美槍樓」「尚卿碉樓」來看,這些建築都沒有外廊,只有堅固的外壁及略嫌狹小的開窗,金門的「碉樓」高度最高只有三層樓,所以與動輒四層樓以上的開平碉樓相比,當然也不會有太多繁複的裝飾。
這棟東村唯一的洋樓位於聚落的進出口,從現存的建築體來看,興建的當時就考慮到它的防禦功能,所以洋樓的正面朝向聚落內部,背對入口。一樓的背面及側面外牆整個採用石塊疊砌的「在石砌」,正面一樓外牆則是下緣採用人字砌,上半部則是抹灰,直接靠馬路的側面一樓沒有開窗。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棟防禦功能大於生活機能的建築,側面採用的都是石條窗,其他的窗戶也都加有防禦性的鐵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方形的堡壘。左邊的建築物是後來加蓋的,屋頂擋掉了大半個二樓的窗戶。
和平的年代裡是看不出這棟洋樓真正的價值所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洋樓裡就沒有人住,人去樓空的洋樓連門扇都不見蹤跡,只有不知何時在這裡生根的野花,蔓生的莖葉覆蓋了房子的屋頂,以自己的方式,用燦美的花顏來榮耀這一動提供它依靠的洋樓。
沒有門扇的房子,桑樹負起看守門戶的責任,新生的枝條或許稚嫩,假以時日卻一定會與房子合為一體,共同抵禦來襲的風雨。
東村唯一的僑匯時期洋樓,存在的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榮耀,卻扼守在聚落的入口,低調地守護著聚落的安危,只留下美麗的囍字讓人們看見。雖然沒有人知道關於它的故事,它依然靜默地、堅實地與聚落共生共榮。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東村呂朝怡洋樓(別名:東村雙喜樓) | |||||||||
地 址 | 金門縣金湖鎮東村33號 | |||||||||
類 別 | 古蹟 | 等 級 | 縣(市)定古蹟 | 種 類 | 宅第 | |||||
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款。 | |||||||||
公告日期 | 2015/10/27 |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40084484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
指定理由 |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民國初年蓋,建築形式參考新加波南洋航運等歷史情境具言說特殊性。建築形式、雙喜窗、中拱門等均極具藝術保存價值。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格局雖小,但較洋式風格,空間次序仍維持漢式三開間,應是當時匠人已熟悉之作法。具早期洋樓之重要案例。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為以護龍為基地興建之小格局洋樓,二樓陽台雙喜漏窗極具特色。 |
|||||||||
創建年代 | 西元 1911 年 | |||||||||
歷史沿革 | 民國初年建好一樓,屋主一家搬入居住,二樓為入住後才慢慢蓋起。修繕為小補小修,無大規模修繕。 民國38年(C.E.1949)時借國軍居居住,國軍也曾幫忙修補洋樓,後女兒呂春出嫁,因而搬出此洋樓,後期陸陸續續有親戚借住,至民國74年間洋樓屋頂漏水太嚴重,居住者無能力修繕,因而搬出並無人居住至今,現產權人呂傌力一直居於新加坡無法取得聯絡。 |
|||||||||
屋主生平 | 洋樓興建人呂朝怡因曾祖父輩就居住於新加坡,出生於新加玻並從事船運貨運相關產業,呂朝怡於中年時期回到金門,並蓋了此洋樓與東村38號(已拆除現改為RC樓房)。此期間呂朝怡來往金門與新加坡頻繁,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呂傌力在新加坡出生,女兒呂春在金門出生。民國26年(C.E.1937)因戰亂與新加坡產業持續興盛,呂朝怡與妻子回新加坡未再回金,留女兒與女侍待在金門管理此洋樓。 | |||||||||
外觀特徵 | 建築格局為單幢洋樓,但沒有外廊,面寬10.42公尺、深5.34公尺,外觀最大的特色為二樓正立面中央為拱門,門左右兩旁窗為紅磚砌雙囍字,在整體沒裝飾的樸素立面中,雙囍字格外突出。 | |||||||||
室內特徵 | 為單顆印建築體,內部空間分為大廳前外廊,廳兩側為房,外廊兩側亦有房間。 | |||||||||
構造材料 | 一樓正面下堵為花崗石塊人字砌成,上堵為抹灰牆體,與一樓等高之邉柱為花崗石塊丁砌,一樓左側立面全為抹灰牆體,一樓右側立面與背立面全為花崗石塊砌牆;二樓四向立面牆體全為抹灰牆體,二樓正立面柱為抿石子。室內隔間皆為抹灰牆體,樓梯為木製。 | |||||||||
附近景觀 | 建築前方為空地;左側為空地與呂家祖厝;右側為6M道路;背面為3M巷道與空地。 | |||||||||
備 註 | ||||||||||
資料來源 | 金門縣文化局 |
2016.02.14 資料更新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