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蔡姓共可分為七個派系,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平林(瓊林)蔡,其餘還有安岐、埔下、烈嶼西方、烈嶼后宅與後浦東門等。而蔡厝的蔡姓,則是在明代科第可以媲美平林(瓊林)蔡的派系。
蔡厝蔡姓大約在明神宗萬曆年間(西元1573-1619年),由福建同安蔡厝入浯,由蔡一郎帶領,在「山內埔」(現在的太武山公墓內)住下來,後來再由二十一郎帶領到現在蔡厝的位置聚居。這裡的地名原為「山兜」,蔡姓移居此地後,也就易名為「蔡厝」。
雖然蔡厝在三四百年前就有蔡姓入住,而且明代有蔡復一這樣的名人,但是蔡厝何時有家廟卻是無從得知,比較確定的是,三十多年前家廟曾經被颱風吹垮,所以民國67年曾經整修過,現在的樣貌大約就是那時重修後的結果。
現存的蔡氏家廟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大門、櫸頭、正廳、中庭皆備,規制完整。外觀展現出來的也大多是花崗岩、紅磚與木料原有的色澤,顯得莊重肅穆。
家廟的結構以木造為主,窗花、龕門、棟樑等部份尤其細緻樸拙。
這個窗花上面有四隻螭虎,構成香爐的圖像。螭虎象徵多子多孫,香爐代表香煙不斷,都是希望後代子孫能夠繁衍不絕的象徵。另外,螭虎屬水,有鎮火的象徵意義,所以在傳統建築上常常可以看見。
墀頭與屋脊上的剪黏是家廟裝飾最華麗的部份,以使用的拼貼磁磚材料來看,這些部份應該都是民國六十年代重修時補作的,雖然已經過了卅多年,色澤依舊鮮豔。
大門與正廳屋頂脊塞的泥作也很精緻。大門的脊塞是小獅子,正廳則是青蛙。
獅子守門可以辟邪,青蛙則是代表多子多孫。另外正廳大脊上的花磚上還有廿四孝的故事,藉此表揚孝道。
大門圍牆上的花磚很有意思,從圖樣來看,明顯是近代的作品,不但有蔬菜水果的圖案,有些上面還寫著英文,雖然年代不如日本花磚久遠,卻也反映了修建當時的時代特性,相當有趣。
蔡厝因為地近軍事重地,為了提供部隊所需,因此曾經發展出一條「蔡厝街」,熱鬧一時,現在隨著駐軍的減少,從前熱鬧的景象現在是看不到了,但是從聚落建築上還是可以看見部隊與聚落關係之密切,像是蔡氏家廟的右側壁上,水泥的圓圈裡用黃色油漆寫著「反共抗俄」四個大字,也算是見證了金門軍管的那段歲月。
蔡厝蔡氏家廟,雖然曾經加以整修,古貌卻清晰可見,位在聚落入口的顯著位置,讓人一見心中就油然生起一股懷古的幽情。雖然除了記點與集會外,家廟大門並不隨意開啟,但是從外圍的結構與裝飾上,就可以讓人充分體會閩南傳統建築之美。在登臨太武山蔡厝登山古道前如果能順道一遊,也可以為行程增加人文體驗之美。
※ 蔡厝蔡氏家廟於2015年10月29日被公告為金門縣定古蹟。
金門縣文化資產基本資料 |
||||||||||
名 稱 | 蔡厝蔡氏家廟 | |||||||||
地 址 | 金門縣金沙鎮金門縣金沙鎮蔡厝4號右側 | |||||||||
類 別 | 古蹟 | 等 級 | 縣(市)定古蹟 | 種 類 | 祠堂 | |||||
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5款。 | |||||||||
公告日期 | 2015/10/29 |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40084532號 | |||||||
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
指定理由 |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藝術文化價值高,顯示金門與同安地區文化關聯性。 (二)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三)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四)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
創建年代 | ||||||||||
歷史沿革 | 1.民國六十年左右修繕前落屋頂 2.民國八十年左右修繕後廳木柱以混凝土包覆。 3.目前為蔡氏宗親會宗祠。 |
|||||||||
重要人物生平 | 蔡復一,明神宗萬曆四年至明天啓五年(C.E.1576-1625年)蔡厝人,從小搬至同安縣城住,十九歲中鄉舉,二十歲中試二甲第二十七名,賜進士出身(為最年輕進士),提倡”經學致用”主張”經世濟民”;萬曆四十三年(C.E.1615年)曾修築南方長城,萬曆三十九年(C.E.1611年)曾經參與竟陵文學流派;天啓四年(C.E.1624年)官拜御史總督(正二品官員),獲賜「尚方寶劍」,總督貴州、雲南、湖廣軍務,兼巡撫貴州,廣西、雲南、四川諸郡鄰貴州者聽其節制,稱「五省經略」。 復一允文允武,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立下汗馬之功,「入三百年不到之地,成兩百年未有之功」,後因勞瘁病逝於平越(今貴州福泉市)軍中,享年五十歲。准歸葬,於同安縣小盈嶺大房山。被誥授為「大司馬」;曾與蔡獻臣(出身瓊林)同稱《同安二蔡》,文韜武略,身經百戰,彪炳千秋,萬民頌揚。 |
|||||||||
外觀特徵 | 蔡厝蔡氏家廟為一進帶東西廳帶前亭格局的家廟,總面寬12.09M ,屋長深度 19.06M,總面積230.44㎡,前庭為傳統閩式雙坡屋頂屋脊為翹脊,凹壽面寬4.32M,為三開間,凹壽上堵為木作、下堵為花崗石檻牆,前庭兩側次間無屋頂遮蔽為天井的形式;東西廳屋頂為傳統閩式雙坡屋頂屋脊為翹脊面寬3.32M;大厝身為傳統閩式雙坡屋頂屋脊為翹脊。 | |||||||||
室內特徵 | 室內空間中軸動線上由外往內為凹壽、前亭、天井、拜堂、廳、祖龕,前亭兩側為次間為天井;本建築興建年代較為久遠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雕工較為簡易,如:柱珠、柱盤、大砱、東西廳柱等,內部木作之漆作與彩繪也較少,但於插角、束隨、通隨、瓜筒皆有作捲草類木作雕花,於第一架樑上刻有獅座,整體風格樸素,簡而精幹,不失高雅。中樑下離正廳地面高度為5.6公尺,相對於同類型的宗祠,屋頂整體高度較高,亦為地區少見。 | |||||||||
重要古物 | 蔡氏宗祠內收有一幅三百多年之蔡復一畫像,祭祀之時會供請出巡,目前畫像由族人代為保管,防止蟲蟻侵蝕。在泉州市有三座蔡復一王爺廟,多處皆有數千位信眾奉祀蔡復一,香火鼎盛。 | |||||||||
建築構造 | 本幢建築正立面次間上堵為磁磚貼面與煙炙磚砌磚柱,下賭為花崗石檻牆;側立面牆全為花崗石埆人字砌牆,側立面山牆為傳統斗砌磚牆,背立面上堵為抹灰牆體,背立面邊柱為花崗石埆平砌,背立面下堵為花崗石埆人字砌;內部四面內牆皆抹灰,東西廳柱為下石柱上木柱,拜堂與廳之點金柱為木柱。 | |||||||||
使用材料 | 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主結構材為福州杉,後進11架樑,中廳為抬樑式構造(三通五瓜),次廳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內為捲棚外為傳統雙坡屋頂。前庭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部分構件在早期修繕使用混凝土包覆,內部仍為傳統材料,前庭屋架為5架樑。 | |||||||||
現 況 | 蔡厝與西堡蔡氏宗親供同祭祀、堆放雜物。 | |||||||||
備 註 | 在泉州市有三座蔡復一王爺廟,多處皆有數千位信眾奉祀蔡復一,香火鼎盛。 | |||||||||
資料來源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2016.07.0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