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金門安岐仁佳樓

一般說到金門的洋樓,大多是指廿世紀初期由鄉親自海外僑匯返鄉建造,融合了中西裝飾元素的建築。功能除了做為私人居住之外,另外還有祠堂、學校等等。然而,洋樓的興建其實是一直持續的,只是隨著建築年代的不同,所採用的建築語彙會有差異,建築材料也會有所不同。但是,說1949年兩岸分治以前,是金門僑匯洋樓建築的高峰時期,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錯誤。 

1949年兩岸分治,金門與一水之隔的廈門因為政治力的關係分屬於不同政治實體,又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成為了軍事管制的地方。1970年代以前,金門也一直無法脫離戰爭的洗禮。這段時間裡,老百姓大多只求身家財產安全,過去那種以炫耀為目的的洋樓當然也就幾乎沒有人興建。1970年代,兩岸局勢漸趨緩和,海外的僑匯也開始挹注回鄉,洋樓建築也開始出現在金門的土地上。

03金門安岐仁佳樓

「安岐」是一個位於金門西北角的傳統聚落,地理位置鄰近古寧頭,古寧頭戰役時,這裡也曾被戰火波及,造成聚落中許多房屋毀損,也留下修補的痕跡。但在這樣曾受戰火摧殘的聚落中,卻有著幾棟特別顯眼的洋樓,在安岐公車候車亭的觀光地圖中,甚至把其中一棟標註為「古洋樓」。

這幢所謂的「古洋樓」,外形雖然酷似1940年代興建的僑匯洋樓,落成距離現在卻不過卅多的寒暑,稱為「古洋樓」是多估了這棟建築的年歲。雖然如此,這棟洋樓的故事,卻比許多洋樓精采,價值絕對不遜於那些早它卅年以上的洋樓。

安岐這棟洋樓,正立面山頭上寫著「仁佳樓」三個大字,明白的標示出洋樓的名稱。像這樣明白標示出起建人姓名的洋樓,在金門並不多見,許多是把個人家傳源流放在最高處,作為一種光宗耀祖的象徵。但是「安佳樓」的興建並不是為了誇耀個人的海外事業有成,相反地,這樣一棟醒目的建築,是為了造福鄉親所建。

01金門安岐仁佳樓

「仁佳樓」為安岐人吳仁佳僑匯回鄉所建。他九歲喪母,父親體弱多病,年幼時生活貧苦,不但三餐不繼,倍受鄰人欺侮,而且沒有可以避風雨的棲身之地,飽嚐人間冷暖。因此他發願,有朝一日發達了,一定要見一棟房子給跟他一樣可憐的居住,給他們一個遮蔽風雨的地方。

1947年,吳仁佳離鄉背井到泰國求發展。一開始是作苦力,後來賺了一點錢就買船載貨及接客,賺取微薄的收入。因緣際會之下,他後來到新加坡從事木材批發,辛勤努力下終於成功了,在海外致富。

發達後的吳仁佳沒有忘記他幼時所發的願,一心想要為家鄉無處可棲的鄉親提供住處。於是他在1974年匯了新台幣七十多萬回故鄉,請三位在故鄉的幼時好友幫他興建一棟大房子,給一時落魄的鄉人居住。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在房子某個角落安放他祖先的靈位。

1975年,樓房完成了,但是吳仁佳從來沒有回來過,只有他妻子曾經返鄉一次。後來,他將父親也接到新加坡。雖然家人都已經不在金門了,但是吳仁佳對於故鄉的事物仍然非常關心,常常樂捐贊助公益與教育事業。

02金門安岐仁佳樓

從仁佳樓正立面山頭來看,這棟建築雖然保留了僑匯時期洋樓的形式,但使用的材料與工法已有所不同。首先是採用的花磚便不是過去洋樓常用的日本面磚。在兩岸分治的情況下,過去多由廈門進口的日本面磚已不易取得,取而代之的是1970年代在台灣很流行的磁磚,以純色的幾何造型拼貼出花樣。

山頭的兩隻獅子材質也不是傳統的灰泥,而是改用較為近代的水泥塑製,從目前表面留存的痕跡來看,當年應該是有施彩上色的,只是色料已經褪去,只留下隱約的殘跡。這兩隻獅子的作工雖然與僑匯時期的許多洋樓不能相比,但也呈現出素人樸拙的美感,造型雖然簡單,仔細欣賞卻可以發現獅鬃、體毛與尾巴的細微刻畫毫不含糊,也看得出在當時在無法從內地聘請匠師的情況下,在地匠師所表現出的地方色彩。

04金門安岐仁佳樓

仁佳樓建築形式為出龜(突龜)洋樓,正面的三開間中央明間凸出外廊,外貌有如龜頭,功能類似閩南傳統建築中的「軒」,與外廊結合並且二樓化,使平面呈現「凸」字型。洋樓特徵的圓拱,在仁佳樓二樓仍然可見,只是彎曲的弧度已經不如以往的洋樓,凸出部位側邊的拱圈則改作為梯形,或許是因為這棟樓在興建的時候,已經不容易找到興建洋樓的匠師了吧!

當然,過去洋樓融合中西的建築語彙在仁佳樓上仍然可見,二樓門額的「延陵衍派」、門窗旁的楹聯與窗戶上方「富貴開花」「竹報平安」「忠孝存心」「居仁由義」都能看出濃濃中國味,至於左右兩開間窗櫺的優美弧線,就可以看出這棟建築受到西方建的影響。

從建築所使用的材料來看,仁佳樓的二樓地板以不過過去採用杉木,已經是採用鋼筋混擬土結構,在結構上就比過去的洋樓堅固,否則仁佳樓的二樓有八個房間,如果結構不夠堅實,那麼吳仁佳當初希望提供落魄人避難所的美意不免就會大大打折。

08金門安岐仁佳樓

從遠處仰望山佳樓的屋頂,可以看出這棟樓的屋頂是「四坡水」,也就是前後左右成四坡的,與過去洋樓的二坡水形式大大不同,因此沒有過去洋樓裝飾重點的側面山牆,取而代之的是環繞整個屋頂的水泥預鑄欄杆,只有在前端長廊正上方的位置上可以看見像上突起的柱頭與較多的裝飾元素。從這一面也可以看出,側面的拱圈也不是圓拱,而是梯形的拱圈。

07金門安岐仁佳樓

從建築後方來看仁佳樓,可以看出整個牆體幾乎都是水泥結構,只有在一樓腰堵以下是採用七層花崗岩條堆砌,與傳統洋樓的作法相同,但是腰堵以上的部分直到二樓屋頂,作法都與過去迥異。首先是腰堵以一排紅磚與牆體為界,牆體呈現出水泥建材原有的色調,無論一樓或二樓,水車堵位置都沒有任何繁複的裝飾,只是簡單的以一道突起的直線來表示樓層的區別。另外,洋樓的側面另外開側門及一樓窗戶上方不做西式窗櫺,這些都是與過去洋樓不同的地方。

06金門安岐仁佳樓

仁佳樓建於兩岸分治之後,在安全的考量下,自然不能沒有防禦的設施,所以在洋樓後方有一個水泥製的防空洞,提供附近居民在戰火蔓延時躲避棲身。事實上,在仁佳樓興建的那個時期,金門許多聚落在政府及美國的協助下都建有許多防空洞,只是隨著兩岸情勢的改變,這些曾經守護居民身家性命的設施不再受到重視,有許多甚至在有心人刻意的破壞下消失殆盡。

09金門安岐仁佳樓

仁佳樓有一條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自己有房子的人不能住在裡面,若住裡面的人後來有了房子就要搬出來,空出房間給其他需要的人入住。這個傳統,已經不知濟助過多少一時落魄的人們。人的運勢總有起落,直落谷底後總有再往上升的一日,「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但是要像吳仁佳這樣,自己發達之後還能濟助貧苦的鄉親,讓他們渡過難關的恐怕不多。金門有句俗話說「南洋錢,唐山福」,吳仁佳義建仁佳樓的傳奇便是最好的寫照。這樣的一頁傳奇,實在是不該讓它隱没在時光的洪流中。

這樣淳美的人文風景,應該設法加以傳述,起碼不要在觀光路線上簡單的以「古洋樓」三個字一筆帶過,以目前仁佳樓的保存情況來看,狀況算是良好的,而且它的建築正好代表僑匯洋樓過渡到現代建築的階段,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或許相關單位可以思考把它列入歷史建築或是文化景觀等文化資產作保留,讓這一頁新式洋樓的傳奇能夠流傳到後世,為後人留下一個效法的典範。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