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99.JPG  

金門與臺灣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處,就在於在長期軍事管制之下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閩南文化還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當然粗獷豪邁的軍事地景也是到金門不得不看的重要目標。如果因為行程的關係沒有辦法在金門停留太久,又想體驗金門在戰地軍事、閩南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特色等各方面的特色的話,不妨來一趟金門核心之旅吧,只需要大約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體驗到金門的魅力所在。

金門核心之旅的行程規劃:

金城市區(後浦)出發-浯島城隍廟-莒光樓-伯玉路(中央公路)-金門國家公園(中山紀念林)-太武山(毋忘在莒、海印寺)-瓊林古聚落(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風獅爺、怡穀堂等)-瓊林戰鬥坑道與民防館-環島北路回後浦

邱良功母節孝坊-1.JPG 浯島城隍廟-1.JPG 

現在全金門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金城市區,也就是在地人稱為「後浦」的區域。不但是金門縣縣政府的所在地,也是最繁華的商業重鎮,一般人來金門旅遊也都是住宿在附近,所以我們的行程也就從這裡開始囉。

每次帶朋友來金門玩的時候,我都會早一點帶他們早一點到金城市區來,除了來享用金門美味的廣東粥、金門油條、蚵仔麵線、燒餅等等風味早餐之外,也會特地帶他們到金門最靈驗的「浯島城隍廟」來跟城隍老爺上個香,讓祂保佑大家一路能夠玩的平平安安。

上完了香,第一站就是先往最能代表金門精神的建築-「莒光樓」去囉。

page-3.jpg 

「莒光樓」是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由沈學海設計,1952年破土興建,1953年秋天完工,是為了表彰金門歷次戰役官兵的英勇事蹟。在那個資源不充裕的年代,金門軍民動員加入構工,耗費了龐大的人力物力之後,終於完成了這個三層樓的仿古宮殿式建築,充分表現了戰地金門排除萬難完成任務的金門精神。出人意料之外的,像這樣的一個地標性建築,門額上的「莒光樓」三個字竟然不是由當時的總統蔣中正或是地區司令官 胡璉將軍所題,而是由大二膽戰役時一位18歲小兵「賴生明」所題。民國38年7月26日,共軍攻打大膽島,戰況危急之際,賴生明負傷奉命於炮火下傳達上即指令到前線部隊,順利完成任務,戰局也因而扭轉,國民政府軍獲得大勝。戰後司令官胡璉將軍以「三谿之魂」褒美他的英勇。民國42年「莒光樓」落成,在胡璉司令官示意下,揮毫題額,永垂青史。

現在的「莒光樓」不只是宣揚戰功的國軍英雄館了,已經成為一個多功能的遊客中心,以多媒體及圖文展示金門的歷史文化及觀光資源,頂樓的望遠鏡可以遠眺對岸。除此之外,庭園裡「金門」造型的電話亭也成為金門的象徵,來到金門如果沒有跟它合照,似乎就不像來過金門哩。

離開了「莒光樓」,在就要往金門最寬廣的「伯玉路」去了。

page-1.jpg 

「伯玉路」就是從前的「中央公路」,從前要連結金門最熱鬧的「山外」與「後浦」條羊腸小徑,途中光是位於「小徑」跟「雙乳山」的兩座山坡就會讓人爬得氣喘如牛了。民國38年時要從當時位於「東村」的機場到「後浦」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後來因為戰備需要,司令官胡璉將軍在民國41年發動官兵開路,日夜趕工之下,終於完成這條橫貫金門中央的道路。歷經幾次砲戰,這條重要的「中央公路」都有損壞,但官兵冒險修補之下,如今改名為「伯玉路」的「中央公路」依舊平整寬敞,許多重要的景點也都分布在週圍。

從後浦往山外方向的道路就是「伯玉路」,離開東門圓環沒多久的沿途就可以看見許多金門特色的特產店,像是以砲彈菜刀著稱的「金合利鋼刀」,運用戰地形象獨家發明「子彈餅」的「陳金福號貢糖」,三代百年名店的「馬家麵線」,金門原生特有保健作物的「王大夫一條根」及門口放了一尊風獅爺的「聖祖貢糖」等。

DSC_0241.JPG 

沿著伯玉路繼續往前走,不久可以看見一片茂密的森林,這裡就是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所在地「中山紀念林」。

page-2.jpg 

這片森林是民國五十四年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發動軍民在這個被稱為青山坪的地方栽植了約103公頃松樹而成。現在這片森林中除了可以進到國家公園展示館中看多媒體簡報及展示之外,還可以參觀「經國先生紀念館」,還有以模擬作戰實境整建的「乳山故壘」,而位於園區僻靜角落的「三友園」是中山紀念林最早期設施之一,松林間栽有幾叢修竹,幾棵梅花,以歲寒三友代表身處逆境而生命力依舊強韌的節操。

在國家公園管理處對金門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回到伯玉路繼續往前走,過了 國父銅像之後,原本寬闊平直的道路變了隱身在林蔭之間的山路,車行至太武山公墓牌樓之後就不能往前,接下來就要以雙腳來體驗金門戰地與生態之美,開始攀登太武山的行程。

page-4.jpg 

這條路的沿線是全金門現在戰地色彩最濃厚的地方,附近還可以看見許多有阿兵哥駐守的營區。路的起點有一座寫著「玉章路」的牌坊,莊重典雅的造型讓人對於等一下沿途所見充滿期待。這條完成於民國四十七年的太武山巔公路,由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先生依當時主持工程的司令官劉玉章之名取名為「玉章路」,沿路可以看見許多石刻,大多是國共戰後所刻,其中最負盛名的自然要算是「毋忘在莒」勒石,除此之外,一直到近幾年都有新增的石刻。但晚近的石刻大多作為標示使用,少數不是路標的石刻也不再有戰地的感覺,不同年代的石刻展現不同面貌,因此要說這些石刻呈現國共戰後金門近代史的演進歷程,其實並不為過。

DSC_0730.JPG 太武山海印寺.JPG

過了「毋忘在莒」勒石後,玉章路一路下坡,大部分的人走到海印寺就沿原路下山,但是從海印寺到太武山後山沿路的風景其實更壯麗,也有不少石刻可以欣賞,但是為了行程安排的方便,我們還是原路回到太武山公墓牌樓,然後往下面一個景點前進。

page-5.jpg 

下面一個點也在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是充滿悠久歷史的瓊林老聚落,整個聚落都已經被金門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而裡面精美的「七座八祠」蔡氏祠堂群、怡穀堂與兩座風獅爺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瓊林風獅爺-1.2.JPG 瓊林聚落.JPG

關於瓊林有一個鄉野傳說,民國卅八年時,共軍進犯金門原本預計從金門島中央的瓊林登陸,因為瓊林東北角風獅爺的緣故,突然北風大作,將共軍的大型戰船吹到了古寧頭,讓瓊林避開了一場爭戰。如今這一尊風獅爺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風獅爺,也是知名度最高者,常常可以看見遊客在這裡拍照。

page-6.jpg  

除了完整的閩南傳統建築之外,瓊林還是個「戰鬥村」,除了地底下有長長的民防坑道以外,國家公園還在這裡設置了「瓊門民防展示館」,讓遊客可以了解老百姓在戰火底下所過的那種全民皆兵的生活。

金門環島北路木麻黃行道樹 金門環島北路木麻黃行道樹

從瓊林回到後浦的路,最好是可以走「環島北路」,兩旁高大的木麻黃所築成的綠色隧道不但可以為人擋去烈陽,更讓人可以遙想過去金門那一段處處種植木麻黃的烽火歲月。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