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賽德克巴萊的林口霧社街場景中,從霧社分室到金墩商店的這一段復原老街區,在電影中的地位並不像前方的霧社分室相關場域及後方的霧社公學校相關場域那麼重要, 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街區的連結,霧社街便不會是霧社街,從1930年代延續到現代的歷史長河也不會完整,也無法將超越時空的記憶傳遞到行走其間的觀光客心中。
林口太平嶺位在台北盆地旁的林口台地上,這個地方因為離海不遠,所以很容易起霧。而林口霧社街這個旅遊景點的所在位置,周圍沒有高山,最高的觀音山海拔也不到一千公尺,在職業登山客眼中只能算是郊山,不過因為周圍開發程度不高,小時候經過這一帶時,從覺得這一片被雲霧環抱的荒野,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浪漫。
來訪的日子,正午時節的蔚藍天空美得讓人屏息,只是沒多久就斷斷續續地飄起雨絲,終究是個多雨的台地。
一直以為,被稱為「霧社」的地方一定也是長年雨霧迷離,後來幾次去那裏旅遊,總覺得的跟想像的有段落差,似乎只是個很平常山間中繼小站,讓要繼續前往合歡山或是花蓮的旅客們在這裡補充物資與休息,除了遠望碧湖跟在公園走走之外,實在是很難讓人有浪漫的聯想。一直到因為工作的關係讀到了一些霧社的資料,在一本書上看到1930年代的霧社街道影像,那純然日本式的風格,真的讓人心生嚮往。我想,在過往的那個年代裡,一定有一群懷抱理想的人離鄉背井展開旅程,來到這個他鄉異地的山城構築自己夢想中的理想國度。
只是理想終是幻滅的多,霧社事件後,一切都成為泡影。
電影場景的霧社街中,這個區域由於大多不是主要的景點,許多建築的內部並沒有太多的考據,可以說是一個空殼,有些房子在開放後成為了賣店或餐廳,販售著以原住民風情為主的特產商品。在這樣當年以日本人為主要居民的街區裡販售著原住民的名產,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在過往的那個年代裡,包括賽德克族、布農族的原住民們也是會到這裡來進行交易的。
街區中,漢人經營的金墩商店就在櫻花台下,再來離櫻台最近的建築就是「霧社養蠶指導所」了。
這裡不是主要場景,所以大門深掩著,倒是旁邊的「酒鋪」現在已經作為賣店,販售著冰涼的冷飲與小吃還有一些其他的名產。
這個「酒鋪」在導覽手冊上被錯誤的標註成了「四ッ倉商店」。
從「霧社養蠶指導所」及「酒館」間的巷弄走進去,就可以看見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場景「花岡邸」。
說到這個,我就忍不住想抱怨一下了。我知道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租下林口霧社街整修開放的時程很趕,但是開放之前真的該把所有的文字資料統一一下。這個景點在同樣是文化局提供的資料裡,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名字。門口的解說牌用「花岡兩」,摺頁上用「花崗邸」,紀念戳章上用「花崗兩」,如果這裡真的打算要永續經營,是該要好好統一一下。然後那個「崗」字就別用了吧,裡面的牆壁上明明就寫著「花岡兩」。
整個霧社事件中,立場最尷尬的應該要算是有個日本名字的賽德克族人「花岡一郎」跟「花岡二郎」了吧!這兩位當年被當作理番樣板的青年,處在日本人與賽德克人的夾縫之間,心中的煎熬應該是最痛苦的。
當殺戮開始之後,花岡一郎來到宿舍的書房,看到了正在磨墨的二郎,兩人幾句對話之後,二郎說出了:「參與莫那頭目的行動,是我們盡了身為一個賽德克的責任,那麼對於另外一邊,我們也來做出我們的交代吧!」這樣的一段話。
顫抖的手,以草書日文寫下了以「花岡兩」為開頭的遺書。
看到這個場景時,其實我內心是很激動的,但看著寫在牆面的遺書,總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後來回家翻開自己家中那本昭和六年出版的《台灣霧社事件誌》,才發現電影場景牆面的題字其實跟真正的題字是有出入的.......
不管如何,這個場景都表現出花岡一郎與花岡二郎兩人都知道自己必須以死亡來為栽培自己的日本國作交代,卻也不忘寫下「蕃人のこうふんは,出役の多い為に,こんな事件に,なりました。」告訴世人殺戮開啟的原因,是因為所謂的番民受到太多的役使。
與其他場景相比,或許這個景點沒有氣勢浩大的戰鬥場面,然而那種人在命運操弄下無法自主的無奈卻讓人更感動。
花岡邸的建築並不大,在整個林口霧社街中也不是位於明顯的動線位置上,然而在這裏面發生過的故事,卻讓它成為園區中讓人無法遺忘的一個場景,吸引遊客刻意前來憑弔追尋。
重要的場景當然會有紀念章戳,這是寫著「花崗兩」的紀念章。
從花岡邸往前,可以看到前方有一棟蓋到一半的建築,行走在兩者之間的區域中,日式木造房舍的環繞下,真的讓人宛如置身於一個日本社區中。
其實從一進園區我就注意到這一棟興建中的房舍了,因為之前看過霧社事件的老照片,當時的街區裡面,真的是有一棟興建中的房舍,本來想找出那張照片影像來做比對,只是不知道收到哪裡去了........
興建中的房舍其實就在霧社街的街道旁,花岡邸是在它的左後方,也就是說其實霧社街的這一側只有兩排房子。而在在興建中房舍正後方的房子則是掛著「志柿源治郎」。
我一直覺得「志柿源治郎」這個名字怪怪的,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
唉!名字寫錯了啦!
人家是叫「志柿源次郎」啦!是當時的霧社公醫。《台灣霧社事件誌》書中有的《慘劇直後の霧社公醫志柿源次郎氏の宿舍內》的照片,內容是這間房子當時被掠奪後的景象。
名字寫錯其實是不該有的錯誤.........
從花岡邸走向興建中房舍的行程中可以看見一條小巷子,巷子口放了一輛三輪車,搭配上木造房舍旁的消防水池跟盛開的櫻花樹,一整個就是1930年代的日本風情。
走出巷子口,可以發現「酒館」牆面上貼的各式廣告,這些廣告都是以日文書寫,內容也都是當時的民生用品。
或許因為這面牆是屬於「酒館」的,木造牆面上竟然貼了一張以當時的尺度應該算是暴露的美女圖。
巷子的另一側是掛著「高瀨屋」招牌的賣店,販售著日式的木屐。
街道的另一邊,有一棟兩層樓的木造房舍,庭院中栽種著永不凋謝的櫻花,那也是霧社街的重要場景之一的「櫻旅館」。
「櫻旅館」的建築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幅風景,竹竿圍出的庭園中是一片粉紅駭綠。
在霧社街的老照片裡,「櫻旅館」是絕對不會不忽略的一個點,因為它是整個街區中唯一的二層樓建築。
「櫻旅館」以櫻花為名,自然不能沒有櫻花的意象,所以「櫻旅館」在園區開放期間,庭園中栽滿了不凋的櫻花,燦爛華美的外觀總是吸引人們著人們的目光,在這裡裡留下禎禎美麗的影像。
當初的設定,「櫻旅館」的室內也是重要場景之ㄧ,畢竟真正的櫻旅館的住客是以日本人為主。當殺戮開始之時,連婦孺都難逃死亡的運命,更何況在這高級旅店中出入的日本客人呢?
電影中已經有太多的殺戮了, 林口霧社街上的「櫻旅館」也因此免去成為另一個修羅場的命運,轉型成為演員們梳妝打扮與休憩的所在,看顧著一群想要將歷史重現的人們。
這麼重要的存在怎麼可以沒有紀念章戳呢?所以櫻旅館雖然內部不開放,門外還是放著一枚讓人證明到此一遊的紀念戳章。
「櫻旅館」場景的庭園有一個側門,通往霧社街這一側的後排建築。
從「櫻旅館」看過去,霧社街的這一側也是只有兩排建築。
或許因為這裡不是主要的電影場景,加上又沒有賣店在這裡吧,這個區塊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靜感,彷彿一切都已塵埃落定,過往的都已消逝,只留下和風煦日陪伴著這些饒富古意的屋宅。
這條區塊的盡頭是一棟規模比較大的建築,從房子的形制與正面的長廊來看,應該是一棟民宅,而且是經濟狀況比較好,或是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住的房子,說不定就是正前方那棟郵便局的局長住的房子。
再往前的路被草繩圍起來了,只好循原路回到「櫻旅館」。
從「櫻旅館」的庭園往前方望去,可以看見一棟藍色的木屋,灰藍色調把不會凋謝的櫻花襯托的更加嬌豔。
從「櫻旅館」正門走出去,穿街道之後就可以來到這棟灰藍色的建築,門前的木製欄杆前墨書「霧社公醫診療所」,電影賽德克巴萊重要場景之ㄧ的「診療室」就在這棟建築裡面。
在新北市賽德克巴萊林口霧社街導覽手冊上,就直接把這個場景叫做「診療室」,紀念戳章上與門前的解說牌則是用「診療所」。又是一個名字沒有統一的地方,新北市文化局真的是要加加油啊!不要老是搞一地多名這一套。
在一片深褐色的日式木造建築中,灰藍色的「診療所」顯得與眾不同,這也強調了它特殊的身分。
進到診療所裡,抬頭就可以看見幾張這裡的老照片。
這裡可以說是林口霧社街開放室內參觀的場景中,佈置最仔細的地方之ㄧ,想當然耳,這裡在電影裡一定是個很重要的場景。
雖然外表看來只是小型診所的規模,但從裡面的道具看來,這裡當時一定是設備最新進的診療所之ㄧ,診療室的桌上甚至放了一個顯微鏡。
也許因為是診療所,也或許是為了電影拍攝方便,這個場景開了不少窗戶,從房子的不同角度看出去,每扇窗戶都像是一個畫框,框住了窗外的風景。
這扇窗看出去是建造中的房舍。第一眼看見這張窗邊的床,總覺得當時躺在床上的,如果是賽德克族人,心裡一定會非常鬱悶,因為一定會聯想到他們所發動的攻擊會像窗外的那棟房子一樣,可能永遠不會成功......
但是從掛號處的窗戶看出去,感覺就不一樣了,一眼望去都是純日式的建築。
當年在這裡的人,抬頭寧是這個純然日本風格的景象時,不知道會不會有身在日本的錯覺?或者是,想到自己身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個島嶼上,思念故鄉的情感會更加濃烈?
另一扇窗,看出去就是櫻旅館庭園中那樹盛放的櫻花,如此美麗的風景,時再是很難讓人想到這裡將會成為一片戰場,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原住民,都會有人在這裡流下比櫻花更紅的鮮血。
重要場景裡不可少的紀念戳章就放在診療所門口。
在霧社街場景上可以看到不少復刻的日式木造建築,這些建築在電影中大多只是做為陪襯,所以內部其實都是空的,很多棟現在也都沒有開放,有些現在則是做為賣店。
這一棟特別不一樣,門口掛著寫著屋主姓名的木牌。
木牌上面寫著「高井九平」。
「高井九平」何許人也?為什麼要在場景裡特別寫上他的名字?
歷史上的「高井九平」在霧社事件發生時為霧社分室警部,後來因為「霧社奪還」的功績被升為霧社分室主任,接替事件中被殺的佐塚愛祐。不過這一段,我想賽德克巴萊電影中應該不會呈現。
與「霧社公醫診療所」隔街相望的就是街區最後一個場景,「郵便局」。
事實上,如果從整個園區的入口過來,這裡是整個街區中第一個可以看到的場景。
昭和六年的《霧社討伐寫真帖》中有這個地方的照片,照片裡的郵便局外觀與霧社街電影場景有著明顯的差別。
不要問我為什麼,這個問題應該去問設計師。
不過我個人認為,林口霧社街的這個場景,看起來比原來的好看很多,好看到我第一見到時,壓根忘記當年郵便局的局長與家人就死在這裡......
這個電影場景裡與歷史照片唯一的關聯,大概就是這個被放置在郵便局前面的郵筒了,雖然不盡符合歷史原貌,但在質感師的努力下,仍然給人一種屬於1930年代的特殊氛圍。
或許,這裡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複製的霧社街,而是融合歷史照片與電影導演想像的想像街道,是一條永遠不曾存在於地球任何時空的夢想街道。
開放後的霧社郵便局場景,林口郵局的工作人員進駐其中,販售林口霧社街的紀念郵票、明信片以及其他相關紀念品,不同時空的器物出現在這個場域中,竟有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協調,似乎它們本來就該這樣在一起。
時代的氛圍,帶領遊人回到異想空間之中,如果殺戮從來不曾發生過,會不會每個午後都能有這樣的寧靜?
郵便局的紀念戳章,自然是以電影場景中的造型為範本刻製的,現實生活中的那個霧社郵便局,是真正走入歷史,只能讓人憑藉老照片追憶了。
街區的另一端就是台中州能高郡警察課霧社分室的場景,後面的建築則是武德殿的場景,這兩個場景無論是外或是室內都有許多鏡頭,所以從裡到外不但結構結實,道具也比較精緻,可以說是以真正蓋房子的標準來搭蓋。
關於這兩個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景點,那就要一篇完整的文章來寫了,才有辦法呈現出它們細緻程度。
電影賽德克巴萊霧社街場景系列文章:
緣起‧不凋的櫻花-賽德克巴萊 林口 霧社街場景(霧社公學校與櫻花台相關場域)
走在歷史的長河中-賽德克巴萊 林口 霧社街場景(金墩商店到郵便局間的街區)
尾聲‧同一片天空下-賽德克巴萊 林口 霧社街場景(武德殿與霧社分室相關場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