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13

「坑道」大概可以說是金門旅遊最大的特色之一,似乎各種形式的坑道都可以在金門見到,而這些坑道也各有各的功能,像著名的翟山坑道、九宮坑道是海邊的小艇坑道,瓊林與金城市區的是民防坑道,太武山核心區的擎天廳是集會場所,夏興有花崗石醫院,山外有作為旅館的迎賓館,而位在赤后山的「塔后坑道」則是以特殊的功能在金門眾多坑道中獨樹一格,成為金門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金門塔后坑道

「塔后」是金門本島南方的一個傳統聚落,從Google Map所提供的衛星圖來看,由金城往山外的方向沿著環島南路走,就在快到金門陶瓷廠前,看到寫有「塔后」的大石頭後左轉進小路,沿著小路走一段路之後,就可以看見位於山坡上的「赤后山公園」,「塔后坑道」就在這個公園之中。

DSC_0195

在山腳下停好了車,沿著階梯走到了赤后山山腳下,遠遠地就可以見坑道的入口。

只可惜這個入口看起來並沒有開放,緊閉的鐵捲門封閉遊人急著想要入內探訪的心。

DSC_0192

從入口處的導覽圖來看,似乎這個坑道現在已經不用「塔后坑道」這個名字了,而是以它最後的功能稱作「金門廣播電臺」。整個坑道的配置形成「十」字形,從村口進來遇到的第一個入口就是這個西側入口。

DSC_0321

原本看見這裡門沒開就打算離開的,只是看著導覽圖上坑道內完善的空間規劃,心裡總想著要進去看看,於是就順著赤后山山腳走,繞到圖上標示「廣播電臺入口」的地方去碰碰運氣。

金門塔后坑道

廣播電臺入口是隱身在一塊巨大的石頭後面的,墨綠色的正立面是它融入周邊山林最好的隱蔽色。

抬頭遙望寫著「金門廣播電台」幾個大字入口上方的巨大岩石,看得出來整座赤后山都是這樣堅硬的花崗岩質,想來當年要在這樣的山壁中鑿出坑道,一定是耗費了許多人力與物力。

DSC_0317

門前的巨大岩石宛如廣播電台的守護神,屹立不搖地在此鎮守。

刻意不寬敞的出入口有著絕佳的戰略考量,如果敵人想要以人海戰術攻進這裡,狹窄的入口處只要設下簡單的關卡就可以守住,坑道裡的人也就有充裕的時間從其他出入口撤離。

DSC_0244

遊人不多的春日午後,只有一套簡單的桌椅代替主人守護這個解說展示區。

DSC_0242

解說展示區兩旁的牆面上,大面板上介紹著金門的戰役史蹟。

DSC_0239

厚重的大門後是另外一個解說展示室。

DSC_0236

再往前是一道長廊,兩旁的水泥牆上只用藍色與白色的油漆粉刷,牆面上有金門鎮公所掛的金門鳥類照片。

DSC_0232

DSC_0237

從導覽圖來看,綠色窗子後面的空間是展示著女青年工作大隊生活。

空無一物的小房間如外牆一青二白。或許在過往的某個時空裡,曾經有一群女青年工作大隊的人入駐,不過曲終人散之後,窄小的空間中只有停滯的空氣,遊人無法從其中得知誰曾經來過,又有誰從這裡離開。

DSC_0312 

應該有的電台設備目前不見蹤跡,場景模擬空間模擬的或許是金門在裁軍後的普遍寧靜景象。

牆面上的鳥兒不能鳴叫,無法發出聲響,取代往昔迴盪在坑道中的談話或是樂音。

DSC_0248

寬敞的聲效展演空間裡,多了幾張花崗岩石椅。

DSC_0309

也許,這裡是遊人的舞台,需要遊人在此高歌來體驗空曠坑道中的迴音效果。

DSC_0246

幾乎空無一物的展演空間中,現在只有偶而進入的遊人腳步聲響起,關於過往的記憶,沒有太多人能從這樣的空間中知曉。

DSC_0255

在這裡,連風都沒有足跡,寂靜的長廊中,究竟會有誰的聲音徘迴?

DSC_0272 DSC_0276
DSC_0277 DSC_0285

來到坑道的十字路口,往前是如今已經被封閉的南側出口,在導覽圖中畫為探索廊道的空間裡,我不知道是要人探索些什麼?

我凝望著這段坑道旁的幾塊解說面板,很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

DSC_0281

短短的這一段坑道,走沒多久就到底了,刻意模擬週邊岩質的砌牆後方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從坑道裡看出不來。

DSC_0288

轉頭回首來時之路,不見其他遊人進入,曾經在這裡發生過的所有事物,就像這些坑道或長廊般,寂靜無聲。

DSC_0259

再度走回坑道的十字路口,我決定先向右走,去看看傳說中的第五塊女青年工作大隊生活展示區是否存在。

雖然遠望黝黑的坑道末端,心裡明白這個展示區存在的機會並不大。

 

DSC_0266

走到底,岩壁依舊是岩壁,向內凹入的空間除了在路旁有塊解說牌靜默地矗立之外,其他真的是沒有其他東西了。

DSC_0253

所以我也不奢望能看見導覽圖上的震撼音效體驗區,因為坑道裡已經滿佈震耳欲聾的寧靜,我只能從這個已經封閉的東側入口再往坑道的十字路口走,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網道的最後一個部份前進。

DSC_0292

毫無意外地,我沒有看見傳說中的影片展示區,直到幾乎接近坑道的西側入口時,我才看見另一些面板出現。

DSC_0296

封閉的鐵捲門,就是西側入口。

我到希望看見的是掩上的厚重鐵門,那會讓我對於鐵門後面的東西有更多想像。

DSC_0297

圖上說,這裡是歷史記憶廊。

DSC_0302 DSC_0307

我該高興終於有名實相符的展示了嗎?

我看著面板上的歷史影像,想要尋找關於這個坑道裡的歷史,試著找出曾經在這裡出現過的聲音。

結果,我聽到的,依舊只有自己粗重的呼吸聲。 

DSC_0314

有人告訴我,當年鄧麗君曾經在這裡發聲過。

或許,一切都隱入了歷史,曾經有著各種聲響的廣播電台成為了永恆的沉默,就像無語的坑道,無言地面對無語的遊人,然後目送她們滿懷惆悵而去。

DSC_0318

附錄:金門廣播電台

金門廣播電台的歷史,可從民國四十四年十月卅一日設置「金門軍中廣播電台」算起,當年直隸國防部播音總隊,台址位於陳坑,其任務是對大陸及金門軍民播音,節目內容因聽眾對象而異,當時僅有中波發射機一部,而電波最遠可達福建地區一帶。

民國四十九年三月,廣播電台移隸國防部心戰總隊,改為專司對敵從事心戰的單位,五十一年五月更名為「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台」,遷往塔后花崗石坑道,除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之外,也招考金門女青年擔任播音員,繼續對大陸廣播,節目內容為宣傳台澎金馬的進步、鼓舞反毛反共、擴大敵前抗暴活動,並對敵軍策反招降,直至戰地政務解除,並在國軍撤離後,正式走入歷史。

而塔后坑道屬於赤後山的內部坑道,位於塔后村的南方,赤後山高約七十四公尺,是塔后最高點及最佳瞭望點,可眺望太武山、新湖漁港週邊及東碇島,而塔后坑道共分四個洞口,北出口為廣播電台,南出口為閩南工作處,東出口往右即湖前,西出口則為赤後山公園。

塔后社區發展協會表示,自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後,國軍為做長期備戰的心理準備,另也擔憂戰爭時會影響金門軍民百姓的安危,遂觀察到金門的山都是花崗岩,其堅硬的程度,應可躲避砲彈的轟炸,便由工兵營負責鑿洞,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時即發揮了作用,並成為塔后村民的最佳避難所。隨著政府補助建構防空洞後,塔后村民們均轉往防空洞躲砲彈,塔山坑道於是成為許多部隊單位的駐紮地,最著名的就是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台。

金門廣播電台在當時主要工作,是將台灣的進步繁榮播送到大陸沿海,並鼓勵大陸人民投奔自由,已故歌手鄧麗君就曾到過該電台擔任播音員。

資料來源:文建會台灣社區通網站

arrow
arrow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