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環島接力 百年車站巡禮」的第六棒是在100年4月開跑,規劃的主題是「異國情懷 黃金傳奇」,開跑的列車是DR2800型自強號柴聯車,預計從蘇澳新站出發後,行程設計是依序到福隆自行車專用道(舊草嶺隧道)、瑞芳轉乘基隆客運至九份、金瓜石,然後再回程到蘇澳新站結束全部行程。因為會去金瓜石,所以原本我還滿期待這個行程的,只是等到開始報名的時候,行程又來個大洗牌,停靠站改成冬山、龜山、福隆、侯硐與瑞芳,增加了龜山與侯硐,卻刪去了從瑞芳搭基隆客運九份跟金瓜石的行程,沒有金瓜石的行程,不知要到哪裡去尋找黃金傳奇,還好侯硐還保留一些臺灣礦業的遺跡,不然可能連原始設定的「了解礦區生活與鐵道之互動關係」的活動主軸都沒有了。
事實上,這次活動的行程是利用從八堵到蘇澳的「宜蘭線」,但這條路線是1917年才開始興建,到1924年12月才全線通車,所以基本上是沒有一個車站超過百年歷史,再加上沿線的車站幾乎都經過改建,所以沿線也看不到百年車站,當然就沒有「百年車站巡禮」這回事了。
因為出發站是蘇澳新站,所以前一天就跟朋友先到羅東過夜,然後再搭一大早的區間車到蘇澳新站。
蘇澳新站是北迴線鐵路的起點,北迴線鐵路從這裡開始往花蓮而去,不過這裡不是宜蘭線的終點,宜蘭線的終點是蘇澳站。蘇澳站設於1919年,位於蘇澳市街中,算是宜蘭縣早期興建的車站之一,但現在的樣貌有經過改建。蘇澳新站則設於1968年,原名「南新城車站」,在1975年1月1日改名為「南聖湖車站」,到1982年1月1日改為「蘇澳新站」,現在的站體是2003年改建的樣貌。
一如每一趟行程的始發站,蘇澳新站裡也掛起了「火車環島接力.百年車站巡禮.首航啟動儀式」的紅綵。
這次的行程如下:
日期 | 停靠站 | 到站時刻 | 開車時刻 | 行程內容 |
---|---|---|---|---|
04月10日 | 蘇新 | 10:00 | 參觀電氣路牌授受及主題列車啟航儀式,憑本次列車票即可參加抽獎活動。 | |
冬山 | 10:06 | 10:31 | 〈幸福100蓋章車站〉參觀臺灣唯一的瓜棚式月台,欣賞特色的建構美學。 | |
羅東 | 10:38 | 乘客陸續登車 | ||
宜蘭 | 10:49 | 乘客陸續登車 | ||
龜山 | 11:07 | 11:35 | 〈幸福100蓋章車站〉本站成立於民國9年12月10日,初期站名為龜山驛,背山面海與龜山島相持,風光極為明媚,由頭城站管理。龜山島又名「龜山嶼」,因其外型神似浮龜而得名。搭乘宜蘭線鐵路向海望去,即可看見屹立海中的龜山島,是旅人遊賞宜蘭的鮮明指標,也是宜蘭人最感親切熟悉的海上景觀。 | |
福隆 | 11:49 | 14:15 | 〈幸福100蓋章車站〉A由車站步行至福隆海水浴場黃金海岸欣賞東北角風光或至福隆遊客中心聽取東北角海岸自然生態、人文史蹟及旅遊景點等資訊展示。 B.車站前可自費租乘自行車,漫遊臺鐵舊草嶺隧道改建之自行車隧道,終點石城景觀台,可欣賞太平洋及龜山島極致美景。另可自行購買品嚐有20年悠久歷史的福隆便當。《午餐請旅客自理》 | |
侯硐 | 14:35 | 15:45 | 〈幸福100蓋章車站〉旅客可自由選擇參觀1.「侯硐煤礦博物園區」,再沿著柴寮路步道,經過內店仔,散步1公里參觀瑞三本礦、吊橋遺跡、烘砂室、礦工浴室、礦工宿舍、基隆河壺穴等景觀,再過復興橋至基隆河對岸,沿著侯硐路走到瑞三礦業大樓、侯硐坑及運煤橋,過運煤橋後由樓梯下來返抵遊客服務中心。2.經過天橋參觀光復里貓咪趴趴走的「貓社區」。 | |
瑞芳 | 15:50 | 16:20 | 〈幸福100蓋章車站〉瑞芳車站附近環山群繞,為臺灣的煤鄉。煤鄉的鉛華逐漸退色,但鐵支路並沒有因此落寞,獨特的礦山文化,優美的山城景色,亦蛻變成北臺灣旅遊新興景點。並參觀最美麗的車站地下道。 |
預計回到宜蘭的時間是17:10、羅東:17:22、蘇新:17:34,不過當天很多人到瑞芳後就直接轉車回台北了,這樣在行程中途就離開的情況常常發生。
雖然說火車10點才出發,但每個月的第一梯次活動都會有啟動儀式,所以都會在出發的火車站中找地方搭舞台辦活動,站裡面也都會有相關主題的布置。從3月開始舉辦的一日列車長活動也都會在此時讓當選的列車長正式亮相。
「異國情懷 黃金傳奇」活動的一日列車長是當時還就讀於蘇澳國小的陳定羿,當天蘇澳國小的校長也有到現場來助陣。
這次活動的主角是DR2800型自強號柴聯車,依據「火車環島接力 百年車站巡禮」官方網站的介紹,這型列車的基本資料如下:
型式 | DR2800型自強號柴聯車 |
製造年份 | 民國71年 |
製造廠商 | 日本東急車輛公司 |
單組編組 | 固敏式NTA855R1 350HP柴油引擎 |
最大編組 | 3輛為1組 |
連續定額 | 5組15輛 |
最高時速 | 110 公里/小時 |
車量皮重 | 35.5噸 |
軔機系統 | SMEE軔機 |
座 位 | 60人 |
網站上對於這次主角有相當詳細的介紹:
北迴線通車後,民國71年1月向日本東急車輛公司購買有空調設備之柴聯車30輛,簡稱DMU(Diesel Mulitple unit),為本局第1代自強號柴聯車。其中20輛為動力車,稱為DR2800型(DR2801-2820號),10輛為拖車兼電源車,稱為DR2850型(DR2851-2860號);拖車兼電源車提供列車空調、照明、控制等電源。DMU2800型柴聯車以2輛動力車中間掛電源車1輛共3輛為1編組,最長掛5組15輛。
民國73年再向日本東急車輛公司購買同型車15輛,亦稱DR2800型,10輛為動力車,編號為DR2821-2830號。5輛為拖車兼電源車,DR2861-2865號。本型車引擎原裝為固敏式NT855R4 335HP柴油引擎,民國91年臺鐵局委託隆成發車輛廠,將該車內裝及引擎更新,引擎改裝為固敏式NTA855R1 350HP柴油引擎,馬力較大和DR3100型引擎馬力相同。
資料來源:http://www.taiwan-railway.com.tw/train_dr2800.aspx
火車進站之後,就會舉辦電氣路牌授受的儀式,由出發的站長將路牌交給列車的車長。
這次參加活動的蘇澳新站站長在活動結束不久後就要退休了,所以這次的電氣路牌授受儀式中,他特地把兩個孫女抱起來一起合照。
火車啟動後,這次的一日列車長就跟真正的列車長出來查票了。這次的一日列車長年紀比上次大很多,所以做起驗票的工作是有模有樣,很有真正列車長的架式。
離開蘇澳新站沒有多久,就到了第一個停靠站「冬山站」。
這個車站最有名的就是瓜棚造型的站體,遠望很有絲瓜棚的感覺,因為臺灣第一個以休閒觀光為目的改建的鐵路車站,所以整體充滿了設計感。
以「綠色隧道」為設計主題的冬山站,其實並不是全新的車站,早在1919年就已經設立,當時稱為「冬瓜山站」,1920年才改名冬山。
現在所看到的冬山站,是2008年改建完成的,採高架方式,是臺灣東部第一個高架車站。
每到一個停靠站,就會看到很多人拿著各式各樣的本子蓋紀念章,而冬山站又是鐵路局幸福一百活動中的蓋章點,所以更多人拿著本子來蓋章。
只是這一站停留的時間不長,直到火車要出發了,還有人沒蓋到章。
回到火車上,列車依序停靠羅東、宜蘭兩站,不過都是讓乘客上車,所以停留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在宜蘭站看到CK124蒸汽火車頭時,雖然真的很想下車去拍照,但10分鐘時間不到的時間真的是不夠用,只好在火車上隔著窗戶拍照來過乾癮。
回頭看這次活動的主角,DR2800型自強號柴聯車,車廂裡有一塊牌子寫著:
TOKYU
TOKYU CAR CORPORATION 1984 YOKOHAMA JAPAN
原來這種車是從日本進口的。
另外有一塊牌子寫著:
隆成發車輛場
2002
這則是因為這種車子是1984年出廠的,已經廿多歲了,所以曾經由高雄的隆成發公司更換內裝及座椅。
行程的下一個停靠點是「龜山站」,小巧的車站因為正對龜山島而得名。
很可惜,現在從車站看出去的事也被其他房子擋住了,讓人看不見龜山島。
很喜歡這樣的小站,感覺很寧靜。
戰區裡的榕樹刻意修剪成龜山島的形狀,看起來很有趣。
從龜山站裡的天橋遠望龜山島,總是覺得要看到這個島才算是來過了宜蘭。
離開龜山站後,列車往下一個停靠站「福隆站」駛去,這也是整個行程中停留最久的車站。
福隆站最有名的就是月台便當,常常會有人經過這裡時會刻意衝到月台買個便當再上車享用。
單車運動在台灣現在相當風行,福隆站附近也有許多租借單車的地方,只是活動當天中午太陽很大,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到福隆旅遊服務中心附近去走走。
福隆車站除了充滿度假風格的建築之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的地方,那就是「福隆車站」四個字的字體跟臺灣其他車站都不一樣,是用仿宋體的字。
在東北角國家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的規劃之下,福隆車站附近的環境整理得很漂亮。
對於不去騎單車的人來說,在福隆停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真的是太久了,所以有些人就像我一樣回到在車站裡晃盪,也趁機好好認識這次活動的主角DR2800型自強號柴聯車。
從側面來看,這種車跟光華號的外觀真的有幾分神似,只是窗戶比較大,而且不能開啟。
正午的太陽下,DR2800的不鏽鋼外觀顯得閃閃發亮,還好裡面有冷氣,不然待在裡面一定跟蒸籠一樣。
這是設有駕駛室的動力駕駛車,裡面裝有柴油引擎,然後帶動以連控裝置銜接的車廂。之前沒有注意到,直到福隆時才發現我們搭的是柴油火車頭......
至於內部裝備,那就不是同樣以不銹鋼作外殼的光華號可以相比的,不但有冷氣,椅子也都是用絨布座椅,也就是西部幹線自強號的配備。
只是那個圓拱門跟DR2700行光華號是一模一樣,也可以看出兩者同樣出自日本東急公司的血統。
離開福隆站,列車開始離開濱海路線,從窗戶看出去的景物也從海天相接的蔚藍大海變成雲霧繚繞的溪谷山野。
下一個站是侯硐,假日的侯硐塞滿了遊客,讓人懷念起之前非假日來的時候的安詳寧靜。上面這張照片不是這次活動拍的,因為當天人多吵雜,我根本在月台上待不下去。
還是喜歡這樣的侯硐,彷彿時空凝滯的定格,默默守著屬於礦場的過往輝煌。
《維基百科》上是這樣介紹侯硐車站的:
侯硐車站位於台灣新北市瑞芳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宜蘭線的鐵路車站,是臺鐵少數幾座仍保有質樸鄉土風光的車站,週邊已廢棄的瑞三礦業公司廠區增加了車站的歷史感。車站構造島式月台兩座。目前為三等站。停靠區間車以及部分莒光號。
本站的台語站名廣播依侯硐的古名「侯洞仔」發音。與瑞芳站、同為平溪線主要始發車站。台鐵少數仍有販售名片式車票的車站。1920年1月27日設立,初名猴硐。1962年4月1日,與龍泉、源泉、大山、山佳、鎮安、平和等車站同時改稱今名。 2011年6月30日開放使用悠遊卡乘車。車站週邊:基隆河、瑞三煤礦遺址- 瑞三本礦、復興坑、猴洞坑、瑞三礦業公司選煤廠(侯硐煤礦博物園區預定地)。光復里有許多貓,已經成為觀光景點「侯硐貓村」。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E%AF%E7%A1%90%E8%BB%8A%E7%AB%99
活動當天侯硐車站附近的遊客很多,所以決定跟朋友往人少的山邊走,沒想到剛好看見稀有植物「鐘萼木」,覺得自己真的是很幸運啊!
根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網站中一篇「珍貴稀有植物種源保存之研究」文章的介紹:
鐘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 )在臺灣屬新紀錄種植物,於1981年始被呂勝由等(1986 )發 現,為非固有之稀有種,以往一直被認為是原產中國大陸的特產科植物,如今在臺灣發現其天然的分布,在植物地理學上意義深切。鐘萼木在臺灣之分布僅局限於北部之陽明山大油坑、基隆之新山水庫、瑞芳鎮之侯硐、九份、金瓜石等及宜蘭大溪一帶,而其分布界限是亞洲也是全世界鐘萼木分布的東限,本種植物亦於民國77年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由農委會公告保護。
資料來源:http://tesri.coa.gov.tw/view.php?catid=1920
離開侯硐站之後,火車往最後一個停靠站「瑞芳站」前進,因為不想再回宜蘭,所以我在這裡先離開了,然後換搭區間車到「三貂嶺站」。
「三貂嶺車站」可以說這次行程中最有懷舊意味的車站,可惜在這次行程中沒有停靠,而且這個車站沒有公路可以抵達,想要拜訪就只能搭火車。
這裡是平溪線的起點,不過平常遊客不多,寧靜的氛圍在列車頻繁往來的情況下更顯珍貴,靜靜地在站區晃蕩,看著火車來來去去,我想起了聖艾修伯里所寫的《小王子》第22章:
「你好!」小王子說。
「你好!」轉軌機的看守人說。
「你在這裡幹什麼?」小王子問。
「我在類別旅客,整車廂整車廂,成千成萬的旅客。」轉軌機的看守人說。
「 我把載運他們的火車,一會兒送向右邊,一會兒送向左邊。」
剛好有一輛燈光通明的快車,向打雷一樣轟轟的駛來,把看守室震得格格發響。
小王子說:「他們很匆忙的樣子。到底他們在找什麼?」
「連火車司機自己也不曉得。」看守人說。
從相反的方向,又有一輛快車轟轟地過來。
「他們這樣快就回來了?」小王子問。
「這不是同一輛車。」看守人說。「這是對開的另一輛快車。」
「他們不滿足於他們所在的地方?」
「從來沒有人安於自己的地方。」看守人回答。
而轟轟地又駛來了第三輛燈光透明的快車。
小王子問:「他們在追第一輛車子的旅客?」
「他們什麼也不追。」看守人說:「他們在裡面睡覺,或在那裡打呵欠;只有小孩子把鼻子頂在玻璃窗上。」
小王子說:「只有小孩子知道他們在找什麼。他們把時間花在布條縫成的洋娃 娃上面, 洋娃娃變得很重要, 假如有人把他們的洋娃娃拿走, 他們就會哭起來......」
他們很幸福。」看守人說。
我也希望自己是那些知道自己在找什麼的小孩。
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