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拔!這是什麼?
喔!這是金門風獅爺啊!
風獅爺?那是什麼東西?
風獅爺就是......... 唉唷!下次回金門在帶你去看啦!
某天晚上的一次對話,決定了達達虎與金門風獅爺的相遇。
所以達達要準備出發回金門去找風獅爺囉!
名稱:金門風獅爺 |
|||||||||
類別 | 信仰 | ||||||||
級別 |
民俗及有關文物 | ||||||||
所屬族群 | 漢民族 | ||||||||
法令依據 |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6條。 |
||||||||
指定理由 |
1.金門縣獨具規模眾多之風獅爺,形塑出島上特殊的人文景觀,為各聚落特色景觀與重要民俗活動,代表金門先民堅持的信仰。 2.活動具有消災解厄,祈福安民的良善風俗,淵遠流長的地方特色,影響民眾生活。 3.活動富地方性,具有保存、推廣傳統民俗文化之功能。 4.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典範性等登錄基準。 |
||||||||
評定基準
|
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 歷史性:由歷史事件形成,具有紀念性意義者 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價值者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 |
||||||||
公告 |
2011/12/15 |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00092059號 |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風獅爺起源,目前尚無確切的資料,泉州九日山在前幾年也有風獅爺的出土,判斷係宋元時代泉州海上絲路時期用於敬天祈風時所立之物。 金門的風獅爺,據推測乃由於明代中葉之後,金門因煮鹽、海盜危患,使樹木大量減少,每屆秋冬之季,風砂肆虐,居民為風砂疾病所苦,故於迎風及路口處,設置風獅以鎮風制煞,相因而成習俗。 風獅爺,因多以石材雕刻,故金門民間習稱為「石獅爺」、「石獅公」或「石獅將軍」,主要功能在於「鎮風止煞」,多設於風頭之處,近代以來,蔚為金門的人文景觀,並習稱之為「風獅爺」。 風獅爺依其設置位置的不同,可概分為「村落型」及「牆垣屋脊型」。村落型主要設在村落外圍的迎風路口處或寺廟周圍,成為同屬於聚落保全系統中的一環,除「鎮風、制煞」外,還有制水煞、路箭等功能,其防衛範圍包括整個聚落。而牆垣屋脊型,則指置於屋脊、牆垣或鑲於壁上之石獅爺,主要功能在於化解形煞,如巷沖、壁刀、屋角等有形的沖煞,係以某一兩棟屋子為其「責任區」,其功能與一般辟邪物無異。 |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金門各村落風獅爺的形像各異,有的素身,有些加上彩繪;或直立,或蹲距。大至數公尺高度,小至雙手可握,有些表情威猛,有些卻逗趣可愛。雖然每尊風獅爺都有著不同的設置背景以及不同的神蹟故事。然而不管風有多大,數百年來,他們始終秉持著其特有的姿勢,眼神堅定地朝著同一個方向,守護著這個強風吹襲島嶼上的人們。 「風頭石獅公,水流水尾塔」,今日遍佈全島的風獅爺與水尾塔,共同形塑出島上特殊的人文景觀,代表金門先民堅持的信仰,在艱困的自然環境中艱苦奮鬥的精神。 |
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