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這樣的照片,是不是很有飛碟降落的fu呢?
當然,這不是真的飛碟,而是金門成功坑道上面的「中興亭」。
「中興亭」的位置就在金門著名景點陳景蘭洋樓附近,從尚義機場走環島南路上坡之後,看見成功坑道解說柱旁就可以看見入口。
入口有一道階梯,旁邊有一塊中興亭簡介的解說牌。
根據解說牌上的資料,中興亭為四個陽傘菇狀造型,建於成功坑道象山上的地勢高聳處,是成功四營區之崗哨,日夜有哨兵站崗,監視金門南方海岸線,前方架設一門40高砲,居高臨下負責海岸防衛工作。
走到最高處,可以看見四個大小不一的亭子,前方就是40高砲的砲陣地。
四個亭子中,只有最大的一座寫有「中興亭」三個大字,就沒有其他文字了,所以除了當年在這裡服役的弟兄之外,沒有人知道他的實際建造年代。從它的建築形式來看,或許它的年代還早於底下的成功坑道。
大多數的人在描述中興亭時都是用「洋傘狀」或是「香菇狀」來形容,但是我個人倒是覺得比較像是幾個天外飛來停留的神秘飛碟。
亭子的前端就是原本40高砲所在位置了。雖然現在砲已經被移走了,但上方卻搭起防護網,讓人體會當時砲陣地的氛圍。
雖然《太武山環境資源網》中把中興亭定位為休憩功能的涼亭,但嚴格說起來,中興亭應該不是純粹為了休憩而建造的非作戰設施,入口解說牌上也寫這裡是營區的崗哨,或許該有人把網站資料修正一下,順便拿掉那兩張放錯地方的照片。
那兩張錯置的照片是南雄中興亭。
在過往那個一切為軍事的年代裡,位在營區至高點的中興亭自然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不過當軍隊逐漸淡出金門之後,這層面紗被揭開,原本的秘境也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戰地金門開放了,營區也開放了,許多過去的理所當然看在外人眼裡,其實會有不一樣的驚豔與讚嘆。
只可惜,很多人只看見這些經驗與讚嘆所帶來的商機,卻沒有思考如何永續經營這些珍貴資源,甚至連基礎資料都沒有建立,只是一股腦地想要利用這些東西來掙錢。所以營區開放了,卻沒有故事留下來,留了一堆空殼下來,怎麼能吸引人們再次來訪呢?
或許要等到完全失去了,人們才會驀然驚覺,自己對於那些曾經理所當然的存在有多麼的不了解,而且已經沒有機會在去認識它了。
金門軍事設施基本資料 |
||||||||
名稱 |
中興亭 |
軍事類型 |
非作戰設施 |
|||||
類型 |
建築 |
次類型 |
涼亭 |
|||||
位 置 |
金湖鎮成功坑道的上方 |
|||||||
座標定位 |
||||||||
X |
24.44845 |
E |
118.4219 |
|||||
測量值 |
小的半徑約1m,大的半徑約1.5m。 |
|||||||
材質 |
水泥 |
用途 |
休憩 |
|||||
建築特徵 |
共四座圓形的亭,一大三小。 |
|||||||
現況 |
金湖鎮公所管理,開放使用中,保存良好。 |
|||||||
備註 |
資料來源::太武山環境資源網 |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