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遠嗎?
或許不遠,也許您家中就可以看見來自金門的那一抹紅。
金門太武山等地的花崗岩上,常常生長著一種低矮的灌木。這種灌木一年四時常常帶著耀眼的紫紅,尤其是在寒冬過後的春季,往往將冰冷的岩石染上溫暖的色調。
這種植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嫩芽的紫紅色,所以有個非常名符其實的名字「赤楠」。而金門產的赤楠頁片在同類植物中明顯比較小,所以被稱為「小葉赤楠」。
小葉赤楠的拉丁文學名是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 Arn.,屬名Syzygium源自希臘語syxygos(連合在一起),意指其帽狀的花瓣合生。種小名buxifolium是「黃楊葉的」的意思,形容它葉子的形狀與黃楊這種植物相似。
根據國立嘉義大學李宜娟2008的碩士論文《臺灣產桃金孃科植物之分類研究》,過去臺灣所稱的「小葉赤楠」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小葉赤楠,金門所產的才是,而且這個物種不產於臺灣。
每年寒意漸盛的時候,也正是金門的小葉赤楠果實邁入圓熟的時後,紫黑色的圓球狀果實以長時間醞釀出來的低調色彩,滿足野地生命在大地蕭瑟時節飽食一頓的想望。
總是可以見到遲到的花朵在其他果實已經圓熟時綻放,其他的花朵在夏天就開始陸續開放。
這樣的遲來,是因為生性的散漫?還是一種對於野地生命的溫柔呢?會不會是一種提供那些以花蜜或花粉為食的生命能熬過寒冬的體貼呢?
金門的小葉赤楠,葉心是美麗的紫紅,所以我相信,它的花朵也有著善良美麗的心。
被看見了美麗的小葉赤楠,有些已經被人們請下山來美化這個不夠美麗的塵世,人們把它叫作「金門赤楠」。
走過伯玉路,不妨試著放慢腳步,腳邊的矮綠籬有可能就是小葉赤楠,雖然沒有山上的繁茂,卻仍然努力地讓自己開花結實。
最美麗的小葉赤楠還是要到太武山上才看得到,寒冬過後,萬物萌動,新綠的那一抹紅顏,正是小葉赤楠新生時羞怯的微紅。
金門植物基本資料 |
||||||||
中 名 | 小葉赤楠 | 科 名 | 桃金孃科 | |||||
學 名 | 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 Arn. |
別 名 |
紅丹、犁頭樹、金門赤楠 | |||||
金門分布 | 金門全島分布,為花崗岩環境的指標植物,族群穩定,並廣泛栽培為行道樹與園景樹木。 | |||||||
全球分布 | 中國、臺灣、越南、琉球群島。 | |||||||
性 狀 | 常綠小灌木。小枝條多分枝,葉密厚實。葉對生,全緣,長橢圓形至倒卵型,先端鈍或凹,長2-3.5公分,葉面光滑細緻。頂生聚繖花序。花瓣4枚,早落,雄蕊多數,花萼錐形,花柱線形,花期7-8月。東北季風開始吹起的時候,也就是他們的果熟期,果熟成紫黑色,漿質。 | |||||||
用途/解說 | 小葉赤楠屬於桃金孃科蒲桃屬,屬名Syzygium源自希臘語syxygos,意為連合在一起,指帽狀的花瓣合生。 不論姿態或是生態,小葉赤楠都是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春天的時候,小葉赤楠新葉會呈現鮮嫩的芽紅色,一叢叢開展在花崗片麻岩上。小巧堅挺的葉質配上油亮紅豔的色澤,喜氣洋洋,難怪金門人稱它們為「紅丹」,這個名字既貼切又傳神。小葉赤楠的閩南話被稱作「犁頭樹」,因為它的木質堅硬,廣泛被用在農具的把柄。 | |||||||
資料來源 |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浯洲芳草》 |
附錄一:
《臺灣產桃金孃科植物之分類研究》中文摘要
本研究依據傳統分類法、數量分類法及ISSR分子標誌技術,針對臺灣產及其離島地區桃金孃科植物(Myrtaceae)進行分類訂正。於ISSR分子標誌技術部分,選取7個引子並得到139個多型性條帶,以UPGMA進行歸群分析,並建立樹狀圖,其結果顯示與數量分類之結果相吻合。經由POPGENE分析,得知臺灣赤楠群與橢圓葉赤楠群的遺傳分化係數(Gst)高達0.4254、0.5265,而基因流(Nm)分別為0.3377、0.2248,顯示各族群的基因交流情形不高,分子遺傳物質已產生分化情形。同時並與數量分類之結果相比較,皆支持將臺灣赤楠與橢圓葉赤楠以下各成立二變種。
研究結果將本科植物處理為4屬14種5變種,詳列如下:賽赤楠(Acmena acuminatissima)、十子木(Decaspermum gracilentum)、桃金孃(Rhodomyrtus tomentosa)、小葉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密脈赤楠(S. densinervium var. insulare)、橢圓葉赤楠(S. elliptifolium var. elliptifolium)、尖萼赤楠(S. elliptifolium var. acutisepalum)、細脈赤楠(S. euphlebium)、臺灣赤楠(S. formosanum var. formosanum)、霧社赤楠(S. formosanum var. wushense)、高士佛赤楠(S. kusukusense)、疏脈赤楠(S. paucivenium)、蘭嶼赤楠(S. simile)、圓葉赤楠(S. somai)、大花赤楠(S. tripinnatum)、臺灣棒花蒲桃(S. taiwanicum)。其中橢圓葉赤楠、霧社赤楠為本研究所提出之新種及新變種,尖萼赤楠之學名為新組合,小葉赤楠乃專指金門地區所產之物種,而又將圓葉赤楠處理為一獨立種。
論文全文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5565657181124465847
李宜娟 2008 臺灣產桃金孃科植物之分類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附錄二:
臺灣產桃金孃科赤楠屬分種檢索表
1.花序頂生,稀腋生。
2.花大,徑1.5-2公分;萼裂片明顯,長0.5公分,寬0.8公分。---------(13)大花赤楠
2.花小,徑小於0.8公分;萼緣截形或僅具短之裂片。
3.果球形。
4.葉長8公分以上。------------(9)高士佛赤楠
4.葉長8公分以下。
5.葉4-8公分,側脈明顯,23對以上。
6.聚繖狀圓錐花序頂生,一級側脈葉面凹入,緣脈一層。--------------(8a)台灣赤楠
6.小聚繖花序叢生於枝端或單生葉腋,一級側脈兩面突出,緣脈2層....(8b)霧社赤楠
5.葉1-4公分,側脈較不明顯,20對以下。
6.萼齒4枚,僅短突起。-------(12)圓葉赤楠
6.萼齒4枚,三角形。
7.小灌木,葉僅長1-2公分,先端圓鈍。------------(4)小葉赤楠
7.小喬木,葉長2-4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形
8.腺點於鮮葉不明顯,萼齒闊三角形-------------(6a)橢圓葉赤楠
8.腺點於鮮葉明顯,萼齒長三角形---------------(6b)尖萼赤楠
3.果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圓形。
4.果大,徑1.2-1.5公分....(10)疏脈赤楠
4.果小,徑1公分以下。
5.果梗具2短而闊卵形苞片;葉脈明顯。----------------(5)密脈赤楠
5.果梗細長,僅具微小苞片;葉脈不明顯。-------------(7)細脈赤楠
1.花序腋生。
2.漿果肉質,棍棒狀,長約2.5公分。----------------(14)台灣棒花蒲桃
2.漿果狀核果,球形,徑約0.8公分。----------------(11)蘭嶼赤楠
資料來源: 李宜娟 2008 臺灣產桃金孃科植物之分類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附錄三:
小葉赤楠與橢圓葉赤楠區別
小葉赤楠葉僅長1-2公分,先端圓鈍。
橢圓葉赤楠葉長2-4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形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