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台灣,火在燒。
從北到南,一條又一條的木棉花道,讓台灣遍地烽火。
很久很久以前,木棉就因為果實中飽滿的白色棉絮被引進台灣。不過現在的人會注意木棉,倒不是因為要利用棉絮,而是為了每年三月那一樹又一樹的火紅。
原產於印度的木棉,相當適應台灣環境,幾乎不需要太多的照顧就可以生長良好,所以被大量應用在公園與行道樹的環境綠美化上,也在台灣許多地方營造出美麗的景觀,145縣道就是其中之一。
縣道145號(145縣道)北起彰化埤頭,南到雲林北港,是彰化雲林兩個縣主要的縱貫道路之一,沿途經過埤頭、西螺、虎尾等幾個幾個重要聚落,沿線不同路段的行道樹也都有各自的美感。整體來看,西螺大橋以北的路段大多是常綠樹,所以不少地方有綠色隧道。西螺大橋以南就以觀賞花樹為主了,尤其是木棉花。
145縣道約12到13公里處的路旁可以看見路邊有一塊木棉林,南下側種有雙排木棉花,看起來已經頗有時日,所以樹型比較高大。
這段路的外側有一條小路,從西螺果菜市場批發貨物的卡車常會在這裡休息,旁邊也有幾個用網室栽培的菜圃。
從這條分岔小路上看這段145縣道的木棉花,真的就像是一條蜿蜒延伸的紅色巨龍,非常有氣勢。
近看更能感受到木棉花那種火焰般的熱情。
一直覺得木棉花是很陽剛的樹,挺直而立樹幹,就像是打直腰桿的漢子,有種顧盼自雄的傲氣。
英雄,應該就要有這樣的姿態與氣度。
木棉花碩大的花朵一點都不細緻,也只有粗壯有力的枝幹能夠撐起這樣厚重的花朵。
花朵回報給枝幹的,是無與倫比的熱情。
相較之下,北上側的木棉樹體型就明顯小了許多,看起來像這幾年剛補植的。
後照鏡裡可以看見一條火龍。
繼續沿著145縣道南下,路邊不時可以看到木棉花那一樹火紅的花朵盛開。
木棉花火紅的花朵與稻秧的新綠隔著馬路相互映襯,描繪出屬於西螺的春季風景。
一路繼續往南,到吳厝之前都能看見木棉花,只是有的花開尚未進入極盛期。
遺憾的是,許多木棉樹靠近道路那一側的樹枝都有被強剪的痕跡,讓原本壯觀的木棉花霎時遜色不少。
這其實是一種不得已的無奈,因為木棉花落地後常常會讓道路變滑,機車騎士經過時如果壓過落花,很容易就會打滑摔車。
與台灣中部其他地方的木棉花相比,今年這段路的花期早了大約一到二周,現在已經是接近滿開的狀態,樹下也有許多落花了,如果這幾天有計劃到雲林嬉戲的人,不妨可以順道來看看。
粉絲專頁
北雁南飛-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