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清晨,金城的街道中依舊瀰漫著初夏特有的霧氣,起了個大早,想趁清晨人機稀少的時候到街上散步,卻巧遇正要出發去東洲找風獅爺的北都、又寧還有妞。在跟她們拜訪完東洲跟榜林的風獅爺後,回來時又遇到榮哥往總兵署走過來,相約九點半回到金城市區看遶境的準備工作後,一行人就往水頭聚落過去了。

與前一天的古寧頭一樣,水頭也被劃入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它保存的是僑鄉文化,跟古寧頭戰地文化的肅殺不同,是一種出洋漂浪的感覺,表現在建築上的,就是充滿異國情調的各式洋樓。

走進水頭聚落,中界洋樓群永遠是人們注意的焦點,之前人們注意的都是曾經是金門島上最高建築的得月樓,但自從旁邊的「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重修完成後,被漆成鮮豔粉紅色的洋樓建築成為人們新的注目焦點,記得第一次看到完工時的粉紅牆面時,嘴巴驚訝的闔不攏,不敢相信被列入歷史建築保護的洋樓竟然修的如此,呃,嶄新!新的有點詭異。雖然歷史建築可以接受有限度的再利用,不過把1934年蓋的房子整成這樣真的有點奇怪。聽說將來這裡會被開放成為民宿,但是上次招標的結果是流標,沒有人來經營。(現在已經當民宿經營了)

上次進去內部是整修前,那時雖然破爛,卻很有歷史感,不知道這次全新的整修後,裡面會呈現什麼樣的風景。

洋樓群中的「得月樓」是金門國家公園代表性的建築物,象徵了過往那個盜匪橫行的年代裡,住民為了保衛家園所做的努力。高度超過10公尺的槍樓,成為聚落的制高點,守護著聚落的安全。幸運的是1931完工到現在,沒有一槍真正從槍孔裡射出。相較於得月樓的顯目,旁邊的西式洋樓就顯得一般了。

從粉紅耀眼的「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旁小巷往上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僑鄉文化展示館」,登上展示館的階梯前,旁邊鐵門深鎖的洋樓旁,磚塊堆砌的雙喜字樣從1931年後就存在這裡,這是金門另一棟歷史建築-黃輝煌洋樓。 

「僑鄉文化展示館」是一棟中西合併的建築,中式部份創建於清乾隆年間,西式的護龍疊樓則完成於1936年。目前這裡是國家公園的展示館,裡面有關於水頭文化、洋樓建築、出洋客故事主題的展示。如果不看這些展示,這個建築的本身也充滿了故事,除了中西合併的屋宇外,前面上還可以看見軍隊遺留的痕跡,說這個建築是綜合金門閩南、僑鄉與戰地三種文化內涵的地方,一點也不為過,想當然爾,這棟建築也是金門的歷史建築。

穿過「僑鄉文化展示館」,另一端有一個比得月樓小的銃樓,這是金門歷史建築之ㄧ的「黃廷宙銃樓」,同樣見證了地方不靖的過往。前方的建築是水頭的「古書房」,傳奇人物「黃百萬」年輕時曾在此讀書。

「前水頭黃氏家廟」又名「水頭黃氏大宗宗祠」,是在金門人「無廟無宮,鄉里不興」的思維下在明朝洪武末年創建的,是水頭三座黃氏家廟之ㄧ。

在一片看似頹圮的閩南紅磚屋中,有一棟前面附屬著軒亭,這是「怡齋」的舊址,是乾隆末年黃楚建的書齋,除了當成書房之外,也是兼辦文書的先生休憩的地方,環境清幽怡爽,只可惜現在已經殘破了。

在水頭聚落的高處有一棟雙落大屋,房屋正面有著華麗的瓷磚裝飾,這是歷史建築「黃天露宅」,右邊護龍有一棟磚造的塔樓,山頭的立面上清楚的寫著建築年代-民國十九年,清楚交代建築年代,這是金門洋樓很常見的裝飾之ㄧ。

這棟破敗的房子,正面是以磚雕作裝飾,一邊是鳳凰跟牡丹,一邊是白鷺與蓮花,窗戶邊的紅磚則是少見的八角形與十字形。

另一棟新修好的房子則是以美麗的瓷磚做裝飾,瓷磚花紋除了花草之外,還有幾幅幅風景畫。目前這棟房子是當民宿使用中。



聚落的角落裡,一棟一層樓的西式建築隱藏在大榕樹的濃蔭下,這是歷史建築「黃乃甫番仔樓」,重修過後的番仔樓顯得金碧輝煌,不過複製的瓷磚品質真的很差,只可遠觀不可近看,聽說這裡將來也是當民宿使用。



聚落的另一頭,有國家二級古蹟-「黃氏酉堂別業」,這是金門古蹟中唯一擁有曲橋之美的地方,興建者是金門傳奇人物-黃百萬。在這裡我的涼鞋陣亡了,好心的主人收留我,讓我入內參觀,也因此看到了金門有名的「花井」。花井方正的井欄是提醒後人做人行事要方正。

逛完了酉堂,時間也差不多了,回到與大家相約的「金水國小」往下一個行程。其實一早來是想直接先進來看這所僑匯建立起來的學校,但來的時間太早,所以先去逛的的地方了。很喜歡這裡的紅磚圓柱,有一種很獨特的美感。這棟建築也是歷史建築。

再來的行程就各自分開了,我跟北都也就回金城跟榮哥會合,去看看金門人怎麼準備遶境工作。

(2006/05/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雁南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